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刘佳富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市城镇居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多彩,但农村文化却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落后,乡镇文化站建设滞后,文化专干职能定位不准确,待遇不公平,农村与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发展的滞后,影响着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乃至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建设,让农民既鼓“钱袋”又富“脑袋”,亟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丰富农村文化活动1.整合健康向上的传统文化资源。我市在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了许多世代传承的民间传统文化。吹拉弹唱,诗词歌赋,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体现着浏阳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东区的客家山歌和龙舟比赛,南区的民间武术和龙狮表演,西区的花鼓剧和皮影戏,北区的蚌壳竹马和民俗小调,各式各样的文化形式根植于村民当中,花钱少、推广快,群众喜闻乐见。我们要站在维系文化脉络、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有选择、有规划地进行指导和扶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弘扬先进文化的完备体系和整体合力。尝试组织红歌赛、花鼓戏巡演、客家山歌邀请赛,评选民间写对联、唱花鼓、耍皮影、讲故事“第一人”和剪纸、二胡、武术“达人”等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传统文化在全市农村不断发展壮大。2.移植适合农村的城市文化形式。可以在丰富多彩、广受欢迎的城市文化载体中,选择成本低、效果好、容易学、便于推广的文化形式,如街舞、太极、瑜伽、门球、卡拉0K等,由文化培训专干移植和传播到农村,给农村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内容、新模式、新载体,真正让农村在文化时尚上实现融城对接、统筹进步。结合文明创建活动,新建一批镇村露天文化广场,大力推广以农村妇女为活动主体的广场舞蹈。适时组织开展全市性的广场舞蹈大赛,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享受文化的愉悦。3.创建与时俱进的新型文化载体。在基层实践中,有很多特色经验值得借鉴,如文化馆的“家庭才艺展示赛”,电视台的“我想上春晚”,文家市镇的“和谐文化屋场”,三口镇的“幸福屋场”,沿溪镇的远程教育与农家书屋“一体化”,杨花乡杨花村的“捆筒子比赛”和“演讲擂台赛”,龙伏镇沈雄文投资百万自建的篮球场等。浏阳农村有不少乡土人才、文艺体育爱好者和“明星家庭”,要通过奖励、扶持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带领周边农民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乡镇为单位,也可向村组(社区)延伸,设立读书节、电影周,开展赛诗会、楹联日,鼓励藏书丰富的农户成立农家图书馆,尝试将宗族祠堂转型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积极创建农家书屋专题网站、开心骑士俱乐部等新型文化形式,丰富和提升农村文化生活的品质。二、加强基层组织指导,夯实农村文化阵地1.县级文化部门要深入下去。一是工作重心下移。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带着对基层的深厚感情,眼睛向下,将工作重心下移,制定农村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扎实推动基层文化工作发展,将农民应该享受的文化权益落实到位,满足农民的“文化饥渴”。二是建立展示平台。现在不少乡镇的农民兴办文化有点子、有法子,但苦于没有人牵头组织,也没有展示风采的平台和舞台。建议适当恢复举办大型农民文化活动,也可像两年一届的花炮艺术节一样固定下来。三是加强服务指导。克服以往“蜻蜓点水”式的文化下乡活动,树立真正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组建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划块分线联系,真正变“送文化”为“种文化”。2.乡镇文化站所要活跃起来。一是选好苗子。“十二五”期间在每个乡镇建成1所综合文化站的基础上,配齐配强文化专干,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二是加强考核。建议在全市绩效考核内容宣传思想文化一块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所占分值,每年对乡镇文化专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平时加强业务联系和指导,年终对文化站进行专项考核,实行奖优罚劣。三是解决待遇。一年10000元的人头经费很难维持乡镇文化专干生计,建议将乡镇文化站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应政策定位为公益性事业服务单位,文化专干的工资、福利待遇参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管理。3.村级文化网络要打造阵地。一是量化标准。参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先进地区经验,量化建立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的标准,在器材数量、场地面积等方面作出规定,利用闲置的学校操场等用地修建村级文化广场、篮球场。加强农家书屋建设。二是加大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保证每年用于村一级文化建设的资金按比例增长。用好用足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鼓励农民筹资筹劳修建村级文化广场,添置健身器材。三是组织活动。多举办一些“节日我登台”、“好歌大家唱”等人人能参与的活动。鼓励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皮影等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下去,培养一批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开展惠民演出,注重创新形式,把文艺舞台搭建到田间地头。三、创新文化管理模式,推进城乡文化统筹1.拓展经济联姻机制。要坚持项目招商与文化引进同步,在农村引进招商项目时不忘打“文化牌”,结合本土文化创建花炮创意产业园、客家民俗博物馆、农家网络会所等。坚持产品推介与文化娱乐同台,在向外推介浏阳丰富农产品的同时不忘“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让文化媒介成为“经济红娘”。坚持科技普及与文化传播同网,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员远程教育”等文化资源平台,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电信宽带网络入户的建设力度,制定“时间表”,规划“地图册”,把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2.建立社会共建机制。一是建立城市反哺机制。要在基本完善城市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配套,建好乡镇综合文化站,逐步实现村级文化阵地全覆盖。鼓励城区文化工作者志愿到农村开展文化服务,培育村级文艺骨干,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并向“育文化”延伸。二是培育企业赞助机制。要大力引导和组织企业向所驻的乡镇、村组慷慨解囊,捐建文体设施,以冠名方式组建文体团队,组织文艺晚会、球类赛事等。对为繁荣农村文化投入多、影响大的企业进行表彰鼓励。(下转第77页)(上接第73页)三是落实部门倾斜机制。要建立宣传文化部门、涉农部门、行业延伸部门、群团部门共同参加的农村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市级领导挂帅的农村文化建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提供人、财、物方面的倾斜与扶持。要集聚各部门实力和资源,共同推动“文化下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3.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首先要努力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其次要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农村文化事业经常性投入与城市经常性文化投入接轨,建立文化经常性投入机制。根据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需求,逐步加大对建设农村文化设施一次性补贴力度。再次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制定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有远见卓识的民营企业家、社会资本来投资经营农村文化产业,成立股份合作制的农民剧团等演出团体。建立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金,通过多种方式募集建设资金,不断拓宽农村文化建设筹资渠道。(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本文标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8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