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急剧上升,恶性案件持续增多,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等,使得未成年人犯罪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是社会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决定了未来的光明前途,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社会稳定,给社会带来现实的危害,更加是社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损害社会的健康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严峻性及其社会危害的严重性,致使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及对各种文献的分析比较,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对策等探析我国的问成年人犯罪问题,并且将重点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解决对策,以获得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全面的理解,探究出解决此问题的可行之路。【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对策AnalysisonthecausesofjuveniledelinquencyanditscountermeasuresJuveniledelinquencyisaserioussocialissuefacingtheworldtoday,theratioinitscriminalhasbeenhigh,and,togetherwithdrugproblems,environmentalissueswerereferredtoastheworld'sthreemajorsocialhazards.Inthe1980ofthe20thcentury,theincreasinglyseriousproblemofjuveniledelinquencyinChina,itwasreportedthatsince1984theShanghaiChangningDistrictCourtsincetheestablishmentofthefirstjuvenilecourt,nationalcourtsatotalof2,219juvenilecourt,weresentencedtojuvenileoffendersmorethan1.2millionpeoplethroughoutthecountry.Juvenilecriminalcaseintheshareoftotalcriminalcasesincreasing,numberofminorcrimesaccountedfor70%ofthetotalnumberofcrimes,juveniledelinquencyinChinamoreandmoresevere.Basedonthis,moreandmoreattentiontojuveniledelinquencyinthecommunityissues,fromthepointofexploringthegrowingproblemofjuveniledelinquencycausesandsolutions.Thisarticlefromfamily,school,societyandyoungpeoplethemselveswillstartasimpleanalysisonthecausesofjuveniledelinquencyanditscountermeasures.Keywords:juveniledelinquencycausescountermeasures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它在刑事犯罪中所占比率一直居高不下,与毒品问题、环境问题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社会公害”。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渐严重,据报道自1984年上海长宁区法院成立第一个未成年人法庭以来,全国法院共设立少年法庭2219个,全国共判处未成年罪犯120余万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总的犯罪案件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到全部犯罪人数的70%,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态势越来越严峻。基于此,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从各角度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本文将从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自身出发简单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1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现状、特点1.1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前提是必须明确何为未成年人犯罪,准确界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定义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界定此概念中未成年人的年龄界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因此未成年人的年龄上限应该是不满18周岁;又根据《刑法》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的,一律不负刑事责任,所以未成年人的年龄下限应该是满14周岁。因此未成年人犯罪概念中的未成年人的年龄界限也就是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其次,要明确犯罪的概念,不同学科对犯罪有不同的定义。刑法学上犯罪的定义是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特性的高度概括,对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和研究各种具体犯罪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此条规定了刑法上犯罪的三个特征: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缺少其中任何一特征,都够不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如果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犯罪,则犯罪所包裹的内涵和外延要比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宽泛的多。社会学意义上的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与社会现行的行为规范相冲突的行为。在社会学看来犯罪行为与“越轨行为”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而无天壤之别,而这之间只有量和度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因此,刑法意义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符合刑法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一些人对新时期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研究不深,措施不力,致使未成年人犯罪不断增多,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未成年人犯罪主体日趋低龄化,且犯罪的严重性、暴力性日益突出,特别是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犯罪时有发生,同时未成年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也日益严重。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态势已成为全国性的令人担忧的现象。2.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年龄方面和文化程度结构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的发育年龄的提前,当前我国的未成年人在十一、二岁左右就已经在性别特征、身高、体重等生理方面表现出成人化特征。这段时期内,未成年人往往好奇心强、精力旺盛,但同时具有思想不成熟、心里不成熟、自制力差等特点,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地生活成长氛围,不能给与未成年人正确及时的引导,未成年人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之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二至三岁,犯罪的高发年龄在十八岁左右,其中十四至十六岁的少年犯罪更为突出,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未成年人犯罪主体日趋低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现状。我国公安部也发出过红色警告: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低龄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文化结构方面呈现了两个明显特点;(1)多数未成年犯罪人有学业失败的经历,57.1%的人学习成绩中下或根本跟不上,50.3%表示很少或从未受到过老师的表扬,这些数字都远远高于普通未成年人。(2)文化水平低导致许多未成年人对法律无知,法律意识淡薄。吉林省四平市破获了一个少年抢劫团伙,五人被抓获后,民警让他们在拘留书上签字,其中14岁的周某竟然问:“叔叔,签完字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吧。”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犯罪分子。其实像周某这样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严重性的的例子并不在少数,有调查表明,在我国犯罪的的未成年人中,有高达68.7%的人对法律一无所知,了解一些法律知识、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会触犯法律的只有30%左右。而且文化程度越低的未成年人实施暴力犯罪的比重越大。2.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2.2.1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20世纪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生理成熟年龄普遍要比过去早2-3年,然而其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并不同步,这样就形成了“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大大增强,总想摆脱父母的管束,对事情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同时,他们又具有心理发育不成熟、辨别能力、自控力差等特点,这就导致了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能给他们提供良好地成长环境,他们究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初始年龄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提前了2-3岁,14周岁以下的少年犯法比例也在上升,实施违法行为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特征。2.2.2犯罪组织团伙化犯罪组织团伙化是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突出特点。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因此,团伙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显著方式,因为,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使犯罪易于得逞。他们信奉所谓的“一个人犯罪胆小如鼠,两个人犯罪气壮如牛,三个人犯罪无法无天”,这是未成年人犯罪区别于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生活中,未成年人喜欢以合群性来确定自身的形象,当一些贪图物质享受,或被社会、学校所排斥的未成年人聚到了一起,他们的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会逐渐加强。有些甚至模仿电影以及武侠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成立所谓帮会,成立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未成年人犯罪形成团伙后,传染性极强,他们大都正处于青春期,求知欲旺盛,模仿性极强,尤其是对坏事物的接受力强。加上现代社会信息传送方便,犯罪方式、作案手段等在他们之间传播速度非常快,犯罪就像病毒一样向周边蔓延,造成更恶劣的影响。2.2.3犯罪类型以侵财型犯罪为主、暴力犯罪突出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财产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这三大类型的犯罪。在各类犯罪中,侵犯财产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得比重最大,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济上的非独立性决定的,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未成年人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然而他们又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为了满足物质欲望,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财物就成了他们的选择。而且过去侵犯财产犯罪主要以盗窃方式,现在盗窃在此类犯罪中比重逐渐下降,抢劫、敲诈勒索等方式尤其是抢劫的比重不断上升。暴力犯罪指犯罪主体利用身体或其他工具侵害他人身体或公私财物的一种极端攻击行为。在我国暴力犯罪一般包括杀人、伤害、强奸、抢劫、放火、爆炸等犯罪,一般是成年人犯暴力犯罪的比重较大,但是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愈演愈烈,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以往未成年人犯罪多系小偷小摸、耍流氓等轻微犯罪行为,很少有严重性质的犯罪行为。近年来,不仅杀人、抢劫、强奸等案件日益增多,而且施暴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其作案手段和行为性质之残忍和严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测和想象。性犯罪突出,主要是强奸犯罪突出。随着未成年人身体的发育他们对性问题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由于我国性教育长期以来成为“禁区”,人们对性问题往往以一种罪恶心理讳莫如深,这就客观上加强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加上受现在社会上黄色网站、图片、光碟等的不良影响,使得他们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地方未成年人性犯罪已经成为仅次于侵犯财产性犯罪的第二位犯罪,侵害对象多为少女和幼女。2.2.4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层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成年人犯罪不再仅仅限于一般的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等简单
本文标题: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8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