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心理学实训学习与指导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医学心理学》实训指导(试行)供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专业使用临床医学系编制河南·商丘二〇一二年十月Shangqiumedicalcollege·clinicalmedicine参编人员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兴芳姜波梁川目录实训项目一注意转移..........................................................................1实训项目二心理评估技术..................................................................3一、艾森克人格测验(EPQ)........................................................4二、卡特尔16项人格测验(16-PF)..........................................5三、症状自评量表测验(SCL-90)..............................................6四、焦虑自评量表(SAS)................................................................7五、抑郁自评量表(SDS)............................................................8实训项目三团体智力测验..................................................................9实训项目四常用心理治疗技术—放松疗法....................................10实训项目五医患晤谈技术................................................................111实训项目一注意转移【实验目的】本实验是学习测定注意转移能力的方法,验证其可训练性。通过实验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注意转移的特性和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实验原理】注意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的性质。如果对原来事物注意紧张度高,新的事物或活动不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转移也就困难和缓慢。反之,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和迅速。可见,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是有条件的:①原来注意的强度;②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③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人的注意转移除存在着个体差异外,还存在着年龄差异。【实验材料和场地】团体心理实验室1.数字卡片2.秒表、纸、笔【实验程序】1.练习第一种方法:主试发出指导语:这项实验是要你把两个个位数相加,并根据这两个数及其相加的结果为下一步相加准备两个新的数。现在我告诉你第一种方法,你要仔细地听。比如我给你两个个位数1和8。你要把1写在上面,把8写在下面,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将和数9写在上面那个数1的右旁边,再把原来上面那个数1写在下面那个数8的右旁边,这就构成了两个新的数。请看卡片。同样做法,把9和1相加之和写在9的右旁边,再把9写在和数的下面,也就是写在1的右旁边。要注意的是,若再做下去,9和1是10,那么就要弃掉十位数,只保留个位数0。如果两数相加的结果是另外的二位数,比数是18,那也弃掉10,只保留8。请看卡片。如果一排写满了,就另起一排,按着上排最末两个数继续做下去。请看卡片。2你明白了吗?现在我给你两个数4和2,你自己练习一下。“开始”!主试按动表。被试练习1分钟,主试停住表,检查被试是否确实理解,指出错误,再解释一遍,再用5和9练习1分钟。2.练习第二种方法:主试发出指导语:现在我讲第二种方法。两个个位数相加的和数,不要象第一种方法那样写在上面那个被加数旁边,而是写在下面那个数的右旁边,然后再把原来下面的那个数写在和数的上面,构成两个新数。请看卡片。如果两数相加结果是两位数,如果是写满了一排,都按上面第一种方法一样处理。请看卡片,就这样做。现在我给你两个数4和2,你用第二种方法练习一下。开始。主试按动表。被试练习1分钟后,主试停住表。检查被试是否确实理解第二种方法,指出错误,再解释一遍,再用9和2练习1分钟。3.正式实验:(1)主试发出指导语:你们已学会了两种方法,现在我给你两个数,你开始用第一种方法做。准备,上面写8,下面写7,先用第一种方法做。开始!主试按动表计时。(2)被试用第一种方法做1分钟后,主试说“划线,用第二种方法”,你做到哪里就在哪里划一坚线,然后改用第二种方法做。也做1分钟,主试说“划线,用第一种方法”。这样,共做10分钟。(3)如果重复实验,起始的数对都要改变。可采用以下数对:5和9;2和3;9和2;5和3;9和5;4和7;5和8;9和9;6和9;9和4等。这些数对相加60次才会出现重复系列。如果被试由于计算或更换方法有误,中途出现循环系列,应当作废,中止实验,并用其它数对再进行实验(最好不马上做)。(4)观察并记录被试转换工作后的行为特点,如是否有紧张,是否有间歇等。(5)正式实验重复作两次,比较两次测试成绩,验证注意转移能力可训练性。【实验结果】1.统计出每一分钟算出和数的数目2.统计每分钟错误数(个别计算错误、提行、写数的正确性等)。3.统计每发出“划线”口令后由一种方法转换为另一种方法的最初五对数相加的错误量。【实验分析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注意的转移依存于哪些条件?32.注意转移的个体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3.注意转移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实训项目二心理评估技术【实验目的】通过现场心理评估熟悉心理学量表的结构、使用量表的一般步骤、使用注意事项,了解评分和解释的一般原则,同时加深对自己情况的了解。【实验场所及材料】1.场地:团体心理实训室和个体心训实验室。2.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科特尔16项人格测验(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实训程序】1.实验老师先带领学生在团体心理实验室演示每个量表的用法。2.把学生分成4小组到个体心理实验室。3.每个小组内成员互相实测。【实训内容与方法】1.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解说量表的结构,量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2.对以上四个量表分别进行测查1)统一指导语2)施测3)请同学按照评分细则算出自己的原始分4)按照常模找到对应的百分等级或标准分值5)对所得分值进行解释3.分成四个小组,小组内相互施测,进一步掌握四个量表。4.当堂交实训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思考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写在实验报告上。1.根据EPQ测试结果,结合实际分析自己的个性。2.在SAS、SDS中为什么要设置反评分?43.某些杂志上经常能看见一些心理测试问卷,这些问卷能作为心理测验工具使用吗?请说明理由。一、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目的意义】本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人格问卷的测试方法。通过对实验内容和方法的了解,在临床工作中正确选用人格问卷测验意义重大。【实验原理】艾森克是英国心理学家。他主张人格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应紧密结合,而不应当各做各的。认为首先应辩明人格的主要维度,然后设计出测量,最后用实验的定量程序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格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他采用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方法,用因素分析来发现各种人格特质,继而确定人格的维度。艾森克的二维度人格结构,即“内-外倾”和“稳定-不稳定”。32种人格特质的位置表明了每个特质在这两个维度上的方向和数量【实验材料】1.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2.答卷纸和笔【实验程序】1.发给被试EPQ测试题和用纸2.向被试说明测试方法和要求,然后逐条进行回答。【实验结果】全部题目答完后,将原始分换算成T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并描绘坐标图。L量表T分大于70者无效;P量表T分大于61.5者显著精神质,T分小于56.7属于正常,T分为56.7-61.5属偏向精神质。E量表分T小于38.5为内向,T分在38.5-43.3之间为偏内,T分在43.4-56.6之间为中间型,T分在56.7-61.5之间为偏外向,T分大于61.5为外向。N量表类推,可分为5种类型:稳定型、偏稳定型、中间型、偏不稳定型和不稳定型。5【实验分析讨论】1.你认为EPQ的测试结果是否符合你的情况,为什么?2.怎样理解你的人格形成过程。二、卡特尔16项人格测验(16-PF)【目的意义】本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卡特尔16项人格测验的测试方法。意义在于使学生了解此测验在人才培养和选拔,心理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实验原理】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质是特质。所谓特质是指人们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某种行为形式和一致性。这种人格结构可由个体表现在外的行为而推知。卡特尔和他的合作者以他们的因素研究为基础,编制了一些人格调查表,其中最著名的是卡特尔16项人格测验。开始时,他对阿尔波特和奥伯特从字典中选出的17953个描述人格的形容词进行分析,将具有相同意义的词进行归类,获取171个特质名称,然后请别人对这171个词进行评定,再做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获得一组较少的特质,再让一组被试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做因素分析就获得了卡特尔所称的根源特质。最初他获得12种人格根源特质,在其后的工作中又发现和补充了4种特质。这些特质的测量采用的就是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实验材料】1.16-PF人格测验量表2.答卷纸和笔【实验程序】1.发给被试16-PF测验题和测试用纸。2.要求被试必须把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测试时间在答卷纸上填好。3.主试用标准化指导语,阐明测验方法和注意事项。4.被试作答时,主试要巡视指导,确认被试掌握了答题方法,方可开始正式测验。【实验结果】将每一因素所得分的总和,作为原始分,再将原始分换算出标准分,根据标准分数6作出十六种个性因素的剖面图,即可看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实验分析讨论】1.根据16-PF测试结果,分析其是否符合你的人格特点,并说明原因。2.结合实际分析人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3.临床评定量表测验。三、症状自评量表测验(SCL-90)【目的意义】本训练的目的是熟悉该量表的测试方法和应用价值。在掌握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如何在临床上选择和使用该量表,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实验原理】症状自评量表,有时也叫做HOPKIN症状清单(HSCL)。现版本由DEROGATIS编制于1973年。70年代初,DEROGATIS编制了58项版本,HSCL-58,这是在SCL-90问世前应用和研究得最广泛的版本,至今仍有人应用。以后发现,HSCL-58中恐怖性焦虑、愤怒、敌对的症状项目不足,而且缺乏反映更严重的精神病理症状偏执观念和精神病性的项目,因此诞生了SCL-90。SCL-90在国外应用甚广,80年代引入我国,在各种自评量表中是较受欢迎的一种。本量表共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实验材料】1.SCL-90测试题2.答卷纸和笔【实验程序】1.发给被试SCL-90测试题和答卷纸。2.要求被试在答卷纸上填写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和测试日期。3.主试用标准化指导语,阐明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4.主试向被试讲清测试的意义。【实验结果】SCL-90在其90个评定项目中,每一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如凡是自评者认为7“没有”的,均可给予1分。统计指标主要有两项;1.总分(1)总分:是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2)总症状指数:即总均分=总分÷90。表示总的看受试者的自我感觉介于1-5的哪一个范围内。(3)阳性症状均分=(总分一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表示被试者在阳性项目中的平均得分。可看出该人自我感觉不佳的项目的程度介于哪个范围。(4)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病
本文标题:医学心理学实训学习与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0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