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特征:(一)阶级性(二)实践性(三)继承性(四)创造性(五)时代性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二)舍事言理,思辩深邃(三)崇尚道义,以和为贵(四)注重谋略,以智使力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迅速生长时期的军事思想缓慢演进时期的军事思想(一)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即:夏、商、周时期)时代特征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申张正义和保民,军事决策和行动要以天象和占卜的吉凶定取舍。在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以成威武之师。在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战争实践中也已注意到以谋取胜。在作战指挥上,已注意到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兵的配合及阵法的应用。(二)迅速生长时期的军事思想(约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技术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学术上“百家争鸣”,各种新思想、新思潮不断涌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成就:1.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将战争区分为“义”和“不义”,并由此确定了对战争的基本态度。已注意到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探讨战争的起因。在对战争与政治、经济、地理的关系和制胜因素的认识上,指出国家安危“在德不在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2.形成了系统的建军理论《孙子兵法》提出将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的条件,对军队的管理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把“士卒孰练”作为胜负的重要条件。《吴子》要求将帅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素质,要有威、惠、机、战、攻、守、无过等全面修养。军事法制出现了许多关于作战、内务、纪律等文献,同时强调以仁为本,恩威并用,赏罚严明。3.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孙子兵法》注重人事,反对“取于鬼神”,反对不切实际的仁义道德,认为战争可先知、先算、先胜,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等。《吴子》、《六韬》和《孙膑兵法》关于骑兵的地位、作用、特点的论述。在“攻城围邑”和“救守”之法上,也有习用器械、集兵攻城、错绝其道、阻援攻虚、守不失险、守必出之等论述。(三)缓慢演进时期的军事思想(公元前221-公元1840年)第一阶段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时代特征:1.军事技术不断提高,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等配合作战较多。2.在继承先秦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运用,内容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阶段系统完善时期(公元前10世纪至19世纪中期即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朝前期)。时代特征:1.作战规模日益扩大,战争样式更加多样。2.以《武经总要》、《武备志》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军事类书相继问世。3.有关军事训练、军事人物、兵制、守城、阵法、车营、火器、军事历史地理、海防边防等专题性兵书大量涌现。三、关于孙子和《孙子兵法》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春秋时期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孙子军事思想有以下基本内容:(一)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四战”思想(重战思想、慎战思想、备战思想、善战思想),构成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战争指导原则。1.重战思想重视战争,重视对战争的研究和准备。《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慎战思想慎重对待战争。《孙子兵法》中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3.备战思想“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4.善战思想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二是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时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指出:“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目的。(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孙子提出,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1.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进步的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2.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经过实战检验切实可行的。3.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高水平的战争指导艺术,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其真谛在于以武力为后盾,以谋略和威胁为手段,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四)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其主要表现在:“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即调动对方,夺取主动权。强调的就是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灵活且有针对性的采取制胜方法。(五)奇正相生的辨证思维方式常法为正,变法为奇。(六)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孙子兵法.计篇》中明确提出“将者,智(智谋-不是傻瓜)、信(信誉-不是骗子)、仁(仁爱-不是恶棍)、勇(勇敢-不是孬种)、严(严明-不是软蛋)也。”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4.具有鲜明的革命创造精神。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1.战争观的基本观点是:(1)战争是随着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用以解决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2)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3)经济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不但是政治和军事的竞赛,而且还是经济的竞赛。(4)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5)人类社会只有进步到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国家的时候,战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6)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7)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战争的政治性质,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8)两军厮杀的战争,其军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9)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还决定于作战双方的主观指导能力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等。2.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1)共产党人研究和认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一切战争,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2)战争有其固有的客观发展规律。(3)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的。(4)一切战争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5)战争指导者要善于关照全局,把握关节。(6)要尊重战争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争取战争的胜利。(二)人民军队思想1.军队是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的主要工具,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2.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3.要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实行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4.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5.实行民主制度和严格的纪律。6.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7.人民军队建设要从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把我军建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三)人民战争思想1.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兵民是胜利之本”。(2)革命战争是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为民族和人民群众谋求解放的正义战争。(3)在人和武器的关系上,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2.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路线、方针和原则(1)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组织最广泛的革命战争的统一战线;(2)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3)实行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4)以武装斗争为主,各条战线、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5)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主要内容是: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2.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3.把进攻和防御有机地结合起来;4.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紧密结合;5.做好战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6.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7.以歼灭战为主,辅之以消耗战;8.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9.在战略进攻的指挥上,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插敌人战略纵深,展开战略进攻;10.实行作战指导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五)现代化国防思想1.捍卫国家安全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2.国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3.坚持全民国防,实行人民战争。4.建立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统一战线。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邓小平军事理论的科学含义(一)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产物。(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邓小平军事理论的理论体系(一)邓小平军事理论的基本内容1.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这是邓小平根据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提出的重要思想。2.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这是邓小平根据党和国家的建设大局对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提出的重要思想。3.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这是新时期我军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军队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职责。4.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这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必须遵循的军事战略思想,我们的方针是积极防御,坚持自卫,后发制人,防御和进攻相结合。5.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6.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这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革命化建设的重要思想。7.中心是解决现代化的问题这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8.提高军队建设的正规化水平这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思想。9.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这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针,在不打仗的条件下军队素质的提高靠教育训练,要把教育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10.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这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方针。11.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业这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思想。(二)邓小平军事理论的科学体系1.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1)争取和维护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2)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3)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2.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1)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2)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3)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3.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解决现
本文标题:第二章-军事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5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