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轮复习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出现课前思考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怎样的局面?(导言)2、新变化新在什么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应该怎样认识这些变化?新的变化的表现:(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2)福利国家的建立(即国民收入分配)(3)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4)新经济(经济增长的模式)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了宏观调控,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2、表现: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表现:根据以下材料概括材料一: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把银行、电力、电讯、钢铁、煤矿、铁路以及城市公有事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国有化。(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材料二:1947年—1953年,法国政府实施第一个中长期计划——莫内计划。在戴高乐任总统期间,法国制定一系列计划。(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材料三:美国政府进行大量的直接采购,其中大部分为政府军事订货,为生产提供了最大的稳定市场。—以上均摘自齐世荣等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卷》(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原因:材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只有生产力发展到到一定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从而迫使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不得不经常干预、调节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国家在参与再生产过程和调节经济中发挥经常性的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持续的发展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矛盾进一步尖锐,因而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挥经常性的作用。、、、、例如仅六十年代开始搞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投入40万,花费300亿美元。这样巨大而无利可图的投资,私人资本是无力承担也不愿承担的。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以及殖民体系的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走上独立国家道路,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就使国家出面,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实施社会规模的福利制度。——摘编自《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原因: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迫使私人资本主义接受国家的干预(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需要巨额资金,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利干预(3)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以及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需要国家进行有利干预(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5)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6)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1)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原因:根本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积累发展的产物,国家过度干预的结果。直接原因: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石油危机(主要影响生产,导致生产停滞)。(3)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合作探究一:三次石油危机石油危机(OilCrisis)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的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危机。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8年和1990年。石油一直被当做国民经济的血液,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维持国家生产、经济增长的必需品。由于石油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的增加,为争夺石油而加剧的战争也不可避免。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合作探究二:混合经济(20世纪八十年代的变化)国家美国英国领导人里根撒切尔夫人调整政策减少政府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加大国防开支、减少政府过度干预减少政府过度干预、国有企业私有化、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减税效果经济回升、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摆脱滞胀高考怎么考?(2014全国)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A(2013年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B.扩大政府开支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D.增加政府税收C二、建立“福利国家”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肯尼迪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英国首相撒切尔1、目的: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原因看骄子之路p151)2、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3、发展历程:阶段时间概念起源19世纪中叶成功实践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日渐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缩小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二、建立“福利国家”4、福利政策的变化、种类及特点(1)变化:从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2)种类:医疗、失业、工伤、养老金等(3)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5、影响有人就以“从摇篮到坟墓”来形容法国的社会保障,这种包括就业、失业、老年福利、健康医疗、教育、住房等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以来,这些保障和福利是法国稳定社会的重要支柱,但也占据法国财政支出的不少比例。以零五年为例,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支出,就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六成左右。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一直靠国家的福利维持生活,每星期为99欧元(大约1000元人民币),除了每月要交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买单。此外,他还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摘自新华网评价社会福利制度。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现在德国享受社会救济的人有290万,150万个家庭。救济金每月为345欧元(德国东部是331欧元,1欧元约合9.7元人民币),政府还负责支付被救济对象的住房租金。官员给记者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男主人每月的救济金是345欧元,夫人能得到289欧元,3个孩子每人各补助207欧元。这样他一家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德国将高福利视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但其负面影响现在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养活了一批懒人。不少享受救济的德国人没有丧失工作能力,而是不愿意工作。——摘自新华网二、建立“福利国家”5、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消极: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同时带来社会道德危机,助长惰性,降低劳动积极性。20世纪80年代末各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第一产业5.222313.1第二产业24.938384046.2第三产业69.960605740.7第三产业公用事业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服务行业教育、法律、医疗保健、娱乐、休闲、旅馆、饭店三、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1、兴起原因:2、表现:3、作用:三、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①第三次科技革命②生产力发展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力比重都迅速上升,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①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拓展经济活动领域;②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③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高考怎么考?(2016年海南卷)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1950年197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A四、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出现1.含义:2.兴起:3.出现原因:4.特点: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两大标志:一是电脑代替人脑;二是互联网的开通,以数字为基础的经济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一切.知识经济具有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特点。四、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出现1.含义:2.兴起:3.原因:4.特点: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1)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度发展。(2)打破凯恩斯主义理论:低通胀和低失业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3)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连动关系。5、意义: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合作探究:怎样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
本文标题: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5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