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吉县中医医院火存刚一、发展推拿是中医临床学科中的一门外治法,是中医伟大宝库的组成部分,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1:手法治疗是操作着用手或肢体的其它部分可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治者体表做规范性的动作,以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以医学理论为指导,在受治者体表不需要切开无创伤的自然疗法。2:按摩的功法训练是要根据按摩临床医疗的需要,由按摩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法训练,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按摩的功法训练对推拿专业人员来说,专业人员必须进行自身功法训练,以助手法的技巧性和熟练性,也同时要达到手法的均匀、柔和、持久、渗透、有力。二、前景推拿医学是一种古老的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面临其它各学科的冲击和挑战,但是随着当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治疗疾病的方法正在从偏重于手术和合成药物,逐渐向重视自然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转变。并且推拿具有简便、舒适、有效、安全性的特点,所以推拿治疗疾病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推拿作为一种疗法,对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还有循环系统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对每一种病症推拿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也要清楚推拿时我们也要注意推拿意外三、注意事项推拿意外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向点:1,诊断不明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理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者或者选用不当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禁忌证又分为以下几点:①恶性肿瘤部位②骨折的部位③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的部位④皮肤的疾病部位⑤皮肤破损或水火烫伤的部位⑥骨与关节结核的患者⑦化脓性关节疾患⑧妇女的妊娠期、月经期⑨剧烈运动后极度劳累、饥饿状态或极度虚弱者⑩醉酒不醒神志不清者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四、推拿作用原理经络:十二经脉的偱行路线为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阳明胃经、太阴脾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太阳膀胱经、少阴肾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阳胆经、厥阴肝经。五、经络与腧穴推拿常用穴位概述穴位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指有一定的部位和名称,按照十四经排列的腧穴。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发现的经验穴,尚未列入十四经。那些没有一定的名称和位置,根据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确定的穴位。穴位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滚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推法、擦法、搓法、抹法、按法、点法、挰法、拿法、捻法、拍法、击法、拔法、抖法、振法、六、推拿的基本手法常用推拿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拿法摇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用指端点按某一穴位。在穴位上施用点法时,一般不要移动手指,只是控制力量的增减。用手臂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屈伸外旋的连续往返活动,使产生的压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滚法。用拇指与食、中指或其余四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作持续的揉捏动作,称为拿法。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手腕悬屈,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所产生的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的方法,称为一指禅推法。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回旋的转动,称为摇法。常用推拿手法叩法搓法捻法拔伸法病人正坐,医者坐其侧,用肘部托住患者下颌部,一掌托住患者枕部,逐渐用力向上拔伸。用虚拳、合掌或侧掌轻轻叩击体表,称为叩法。用两手掌面扶住肢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揉,即双掌对揉的动作,称为搓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捏住一定部位,稍用力作对称的如捻线状的快速捻搓,称为捻法。1233一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一、小儿推拿的优点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1.经济简便2.易于掌握3.安全可靠4.疗效显著二、小儿推拿的作用疏通经络,活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面、线操作三、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环境: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室内温馨医者:指甲、态度、心理、清洁、并使双手温度适当。患儿姿势:俯卧位、侧卧位、母抱位、坐位等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操作顺序:头面-上肢-胸腹-下肢-腰背手法轻而柔和并且穴位准确推拿介质(润滑剂)每日一次避风寒对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的后期,以及肠炎等疾病怀疑有肠坏死,腹部严谨使用重手法。年龄:年龄越大,操作时间应该延长。病情的轻重:重则长,轻者短手法刺激量的大小是否作为主穴应用:主穴时间长,配穴时间短1、力量中为泻、轻为补2、速度分补泻:一般快为泻、慢为补3、时间分补泻:一般时间长为补,时间短为泻4、方向分补泻:一般是向心为补,离心为泻5、循环分补泻:循经脉气血方向推动则多为补,逆经脉气血的方向推动则多为泻常用操作顺序:1、先上肢,后头面,然后躯干,后下肢2、先主穴,后配穴3、先刺激量小的穴位,后刺激量大的穴位三一、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反映了小儿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更加迫切的特点。二、小儿病理特点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123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拿肩井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在推拿时,可蘸用少许清水、葱姜汁或麻油。开天门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主治:外感表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夜啼,惊风,屈光不正,眼睑下垂。推坎宫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主治:外感表证,发热,惊风,头痛,夜啼,屈光不正,眼睑下垂,弱视,斜视。运太阳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主治:外感表证,感冒,发热,头痛,屈光不正,口眼歪斜,弱视,斜视,头晕。掐总筋位置:手掌面腕掌关节横纹正中处作用:清心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主治:惊风、夜啼、抽搐、口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分阴阳位置:手掌面腕掌关节横纹处作用:退热、消肿、散结主治:寒热往来、烦热不安、腹泻、腹胀、痢疾、痰热喘咳、口疮、拿肩井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作用: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主治:感冒,发热,气血不通,上肢痹痛,活动不利头面颈部穴位分布图耳后高骨(耳后高骨下凹陷处)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昏、烦躁不安等迎香(鼻翼旁开0.5寸)作用:宣肺气、通鼻窍主治:感冒、鼻塞流涕、口歪眼斜人中(鼻唇沟中上三分之一处)作用:开窍醒神主治:神昏、抽搐、遗尿、面瘫囟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凹陷中)作用:镇静安神、通鼻窍主治:惊风、抽搐、夜惊、鼻塞不通、头痛、神昏烦躁风池(后头部,乳突向后1.5寸)作用:发汗解表、疏风散寒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目眩、颈项强痛百会(前后正中线和两耳连线交点处)作用:安神镇静、升阳举陷主治:惊风、目眩、脱肛、遗尿、夜惊、头痛、癫痫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作用:降逆止呕、去风散寒主治:恶心、呕吐、发热、咽喉肿痛、项强桥弓(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作用:活血化瘀、消肿主治:小儿肌性斜颈、落枕、高血压正面穴位图天突(胸骨柄上方凹陷处)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止呕、催吐主治:咳嗽、喘促、痰多气急、恶心、呕吐、食滞胃脘、误食毒物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止呕主治:痰鸣、咳喘、胸闷、吐逆八道(前胸部,沿第二肋间隙到第五肋间隙)作用:宽胸理气、化痰、止咳平喘主治:痰鸣、咳喘、胸闷乳根(乳头下两分)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呼吸系统疾病乳旁(乳头旁开2分)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呼吸系统疾病胁肋(两腋下至天枢穴)作用: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主治:痰鸣、咳喘、胸闷、肋痛、肝脾肿大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嗳气腹(整个腹部)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脐(肚脐)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主治:腹泻、腹痛、疳积、便秘、呕吐、蛔虫性肠梗阻天枢(脐旁2寸)作用:梳理大肠、温补下元、分清别浊主治:腹泻、痢疾、腹痛、食积、腹胀、便秘肚角(天枢穴下2寸脐旁两侧的大筋)作用:温中止痛主治:腹痛、腹泻、腹胀丹田(脐下2-3寸之间)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主治:腹痛、遗尿、疝气、尿频、水泻、脱肛一窝风(手背腕掌关节横纹正中凹陷处)作用: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主治:腹痛、腹泻、寒症之感冒、头痛外八卦(手掌背面与内八卦相对处)作用:宽胸理气、通滞散结主治:胸闷、腹胀、便结等膊阳池(一窝风上三寸)作用:通大便、利小便、止头通主治:小便短赤、便秘、感冒、头痛。作用:清心泻火、解表除烦主治: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口舌生疮、弄舌、夜啼、感冒发热、头痛、咽痛。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主治一切实热病症。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100到300次。作用:清热、凉血、解毒主治:脏腑郁热、壮热烦渴、痄腮肿毒、汗症、咽痛背面穴位图风门(第二胸椎下旁开1.5寸)作用:疏风散寒、止咳平喘主治:感冒、咳嗽、肺炎【肺俞】[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功用]益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北京鸿泰美业脾俞(第十一胸椎下旁开1.5寸)作用:健脾和胃、助运化、利水湿主治:黄疸、水肿、慢惊风、四肢乏力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滋阴壮阳、补易肾气主治:腹泻、便秘、少腹痛、下肢痿软无力腰俞(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作用:通经活络主治:腰痛、下肢瘫【脊柱】[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北京鸿泰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尖端成一直线)作用:推上七节骨: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泄热通便主治:腹泻、痢疾、腹痛、便秘、遗尿、脱肛【龟尾】[位置]在尾骨端。[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功用]调督脉,理大肠[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北京鸿泰美业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1寸)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涌泉穴(足底面前三分之一交界处)作用:滋阴清热主治:呕吐、腹泻、发热、盗汗、五心烦热、哮喘【推法】(直推;分推;旋推)1.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2.分推法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3.旋推法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运法】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
本文标题:《推拿》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6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