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
《珍爱生命》教学设计807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能力目标]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模仿、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对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充满敬意;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具有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法及教具教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师生互动、寓教于乐。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互相关爱,由此老师想起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这首歌的优美旋律和动人故事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特意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多媒体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师:这首歌好听吗?谁来说说这首歌能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师:非常好,上节课我们学过,我们应该珍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过,我们也知道,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所以,我们在珍爱其他生命的同时,更要珍爱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小标题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板书)谈一谈教师:生命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威胁,有些威胁来得很突然,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准备,这时,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巴尼的一次难以想像的经历。指名读课本29页材料,思考:1、威胁他的生命因素是什么?危急时刻他是怎么做的?2.你最佩服这位伐木工人的什么?3、你觉得这位伐木工人用电锯锯掉右腿,值吗?4.如果你是巴尼,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为什么?讲一讲教师:巴尼的经历也许非常特殊,但的确求生的意志常常会创造生命的奇迹。我们身边或许就有这样的奇迹。请把你知道的事例说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好吗?生:讲故事师:同学们讲了这么多感人的求生故事,我也想起了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讲述的一个故事:(播放录音)2003年10月的一天,张家界宝月村的赵明剑,像往常一样到天子峰采药。正当他攀住一处石壁想爬上去采药时,没想到,此时灾难一步步降临到他身上了:当赵明剑攀住石壁角刚刚往前挪动时,突然,他觉得自己的手好像被什么东西缠住了。就在他害怕地缩回手臂的一瞬间,手指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似的疼痛。赵明剑悄悄地爬到石缝跟前探头一看,里面竟向着一条一米多长的五步蛇。赵明剑的心一下缩成了一团:完了,我被五步蛇咬了,他的心里涌出一阵恐怖的绝望:被五步蛇咬了是要死人的!重者若在两个小时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便有生命的危险。当时若从赵明剑所在的位置赶到医院最快也要两个半小时。怎么办?赵明剑发现自己手臂的皮肤颜色不断加深,体内感到愈渐变冷。几经犹豫的赵明剑,最终还是举起了柴刀,朝那根被五步蛇咬了的食指砍了下去。毒指断落!可赵明剑一点也不感到疼痛,是五步蛇的毒液麻痹了手神经,随着手指的掉落,断口处的紫色的血像瀑布一样喷涌而出。教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回答。)小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正如大家说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因素有很多,火、水,地震、歹徒、毒品、毒烟、乱砍乱伐、细菌等等,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正所谓留得青山在,那怕无柴烧,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议一议教师:当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既要有求生的意志,也要有求生的方法,老师为你们设置了几种情景,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假如是你,在危急时刻该怎样求生呢?情景是:1)、小余家住七楼,一天晚上,邻居家的厨房突然火光熊熊。原来邻居家的水壶烧干了,引着了厨房里的杂物,火势迅猛,很快烧着了楼道里堆放的东西。这时你……?或者:你所在的寝室突然失火了……(火大或火小、湿毛巾堵住鼻孔、匍匐地下爬行、拨打119……)2)、下晚自习后,在黑黑的巷子里突然遇到了一个歹徒…(作为未成年人,只能斗智不能斗勇,记住歹徒相貌见机拨打110……)3)、突然家中煤气泄漏……(关掉阀门,打开门窗通风……)4)、如果你身上受了伤,你将如何止血?师:小组讨论,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题目来解决,一会小组长汇报结果,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多,现在开始讨论。师:看来同学们的求生技能都很高,选的办法也很科学。小结:无论遇到什么紧急情况,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采取的方法要科学。必备的求生知识是我们在紧急情况下求生用的,同时请你记住三个电话:119、120、110教师: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父母、对亲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小标题二。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板书)忆一忆分组交流: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给哪些人带来哪些快乐和幸福?或哪些人给你带来哪些快乐和幸福?见教材格式P30——P31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通过交流,我们懂得了:我给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他人也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说明什么呢?生回答。教师: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既然每个人的生命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价值,那就要肯定自己的生命、悦纳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一些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事,如:2004年2月,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一案震惊全国。面对公安人员的讯问,马加爵的回答更令人震惊。四名同窗好友的宝贵生命,在马加爵眼里如同草芥,他可以毫无顾忌地用杀戮泄愤。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不尊重他人的生命,并且是违法犯罪的表现,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告诉我们什么呢?(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而且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小标题三。延伸生命的价值(板书)教师:同学们,因为生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在本质上还是存在差别的。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这么一首诗—一《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有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七嘴八舌:●什么样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什么样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你知道哪些人已经死了,但他又还活着?●我们应该向哪种人学习?(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我们知道了怎样的生命更有价值,那么,我们怎样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呢?(引导学生讨论: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馈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齐读P32第一段三.小结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味绽放的热烈,平凡让我们品位朝阳与落日的从容,不管是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让我们一起珍爱我们的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四.资料:沉着应震效果好,惊慌失措害处多9天8夜绝地求生事情发生在2004年2月23日,两名矿工王仁兴和张继发到井下进行检修,不料突遇矿井塌陷,被困井下。他们在井下仔细搜寻,也没找到出路。但身陷绝境的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生的希望。他们在井下互相打气,特别是王仁兴,一直坚守着绝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的的信念,并把这个信念传递给同伴,他说:“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一切机会等着外面的人来救我们。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心活着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能活着出去。没有吃没有喝的我们都不怕,怕的是我们自己没有信心。只要坚持就一定有希望.”9天8夜后,他们终于获救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桑兰的故事桑兰,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一场意外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是1998年7月,桑兰在羌国纽约参加第4后世界友好运动会期间,在训练时不幸造成重伤颈椎脊髓,使胸部以下完全瘫痪。从跌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不再是体操冠军,不再有平静轻松的生活,甚至也很难再有无拘无束的奔跑和行走,可17岁的桑兰却坦然擦去父母亲友的泪水,她说:“别难过,我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周婷婷——中国的“海伦·凯勒”(用于尊重生命或延伸生命的价值)周婷婷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富有爱心的父亲周弘不忍女儿一生生活在冰冷寂寞的无声世界之中,他一边为女儿四处求医治病,一边对女儿进行语言基础训练。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辛与努力终于创造了奇迹,聋哑女儿不但开口说话了,而且与正常儿童一样走进了学校。周婶婶6岁已认识2000个汉字;8岁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10岁时,她与爸爸共同完成12万字的童话故事《从哑女到神童》;16岁她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学完高中课程,考入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成为中国第一位少年聋A大学生;她的毕业论文《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被指导教授称赞为“可以成为栽册的精品”。大学毕业后,周婷婷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托福考试。婷婷的人生定位是做一个自己快乐并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为聋人服务是她最强烈的愿望。因此,她选择到全世界对聋人的心理世界研究最多、最新的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心理咨询专业去学习。她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加劳德特大学“推荐”自己,最终接到校方发出的录取通知书。
本文标题:“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8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