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王玲湘《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
王玲湘《望天门山》课堂实录授课教师:王玲湘整理与评析:江海英(徽州区岩寺小学)课前唱《赶海》。师:同学们《赶海》唱得非常动听,我想请同学背首诗怎么样?谁会背杜甫的《绝句》?(许多学生表示不会背,最后一名女生完整背出。)师:真不错。咱们学了古诗就要记住它。师:咱们做个游戏,刚才咱们唱了《赶海》,我们现在把诗的词填到旋律中去。谁能用《绝句》的词来唱唱《赶海》?会吗?生:不会。师:那你来唱《赶海》,我来唱《绝句》。(学生唱一句《赶海》,老师唱一句《绝句》)师:有意思吗?我们会不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浆》?(师生一起唱。)师:用这首歌咱们来填填词,我们一起把《绝句》的词填到这首歌里面,老师开头,你们慢慢跟着哼。(师生一起唱)师:有意思吧!好!,我们下课再来。[有新意!不但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距离,还让学生明白了古诗不但能吟诵还能唱。]一、导入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师:咱们先来认一个字,有点难度,因为是甲骨文。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生:古代人创造的字。师:刻在龟甲上的。看清楚了,这是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天”,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师:再看这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门”)生:门。师:对,你看左边一扇右边一扇。(指导学生观察。)师:再加一个字,(教师板书:山)读一读。生:天门山。师:咱们汉字是表意的,就这“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该是一座怎样的山?生:很高的。师:你关注了“天”字,那你说的这个山可以叫“天山”。生:很大的山。师:“门”那该是……看看门的形状……生:面对面的。师:左边一座,右边一座。那就是…..生:天门山。师:公元727年,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曾经游览天门山,写下了《望天门山》。(教师板书:望)师:什么叫“望”?生:看。师:怎样看才叫“望”?生:向上看。师:还有吗?生:从高往下看。师:那叫俯视。向远处看就是望。2.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师:一块儿读课题。(学生读课题。)师: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学生再读课题。)[通过出示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课题,还使学生体会到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师: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呢?拿出你们的课文纸,自由读几遍。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读自己的。(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2.汇报自读成果,教师相机指正。师:读几遍了?生:两遍、三遍。师:谁能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师:响亮、大声地读,咱们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是不是读准了。[对读的学生和听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师:比较流畅,再读读这词。生:中断、至此回。师:“至”是翘舌音,“此”是平舌音。(学生跟老师学读“中断”、“至此回”)3.初步指导读诗。师: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清楚了没有。(请一名女同学读)师:听出她的停顿了吗?你给了大家很好的提示这叫“二二二一”,老师还有给你提个建议,读得再慢一点,你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古诗第一句。)师:我们一起看老师的手势读后三句,感受一下诗的节奏。注意不要跑到老师手势的前面。(全班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诗句。[用手势语这种无声的语言指导学生读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师:有味道吧。诗歌读起来就有歌的味道,唱歌时,我们有时要重唱,今天我们读诗就来叠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句,老师依你们的节奏读后三个字,把握好节奏,我们一起来。(师生合作读诗)师:咱们换一下,老师读一句,你们依着老师的节奏来,老师读一句,你们重复后面三个字。(师生合作读诗)[以这种游戏的形式,将诗的读法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好。]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师: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不信,我们静静地默读一边遍,这《望天门山》一句一景,是连环画。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指名汇报)生:楚江、碧水、青山、孤帆。师:有没有补充?生:天门、日边。师:这叫读得细致,找得清楚。瞧,诗中就是写了这些景物,“天门、青山”写的都是天门山,“楚江、碧水”写的都是楚江,前三句从不同视角反复写了天门山、楚江,最后一句写了远处的“孤帆、日”,现在我们都是李白,让我们一起乘着小船去“望天门山”。三、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师:什么叫“中断”?生:就是断掉了。师:那“中”呢?生:中间断了。师:就是从中间断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断”的小篆写法。(教师板书“断”的小篆写法)师:中间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全都剪断了,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就这个“断”字,你知道天门山是怎么断的吗?生:劈开的。师:用刀给劈开的。这就是诗人奇特的想象。那把利斧,那把刀是什么?生:江水。师:楚江开,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开”(板书)一双大手把门栓给拉开,如果天门山就是一扇门,那么你觉得大手是谁的?生:是楚江。师:楚江是大手,楚江是利斧。“断”和“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闭上眼睛想一想。(老师读第一句诗,学生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生:有两座山相对出,楚江水从中间流出来。师:把它冲开了。你看这就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楚江把山都冲开了,你们感觉楚江怎么样?生:凶。师:换个词“汹涌”。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通过让学生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使学生对诗句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指导朗读,水到渠成。]2.学习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师:李白坐在船上又看到了……生:碧水东流至此回。师:“回”字非常有意思,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旋转的漩涡,它在字典里面有三种意思。(教师翻开字典。)谁给大家读一读?生:一回旋,二回转改变方向,三返回。师:“回”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生:一回旋。师:你认为水中间有漩涡,对吗?有不同理解吗?生:我觉得是二,因为我觉得“碧水东流至此回”“东流”就是往回走。师:你是凭感觉走。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师:没有了。那我们把这个字再送回去,你们再读读这句诗。(学生再读本句。)碧水之西向东流,流的时候碰上了……生:天门山。师:于是,它不得不折向北流。那是第几种意思?生:第二种。师:对,是流到这儿改变方向。你们知道天门山相聚有多远吗?老师告诉你们,据记载这两山相聚数公里,也就是江面宽十几里,这么宽的江面,这么汹涌浩荡的江水。这天门山硬生生地让它们掉了个头,你觉得天门山怎么样?生1:雄伟。生2:天门山很宽阔。师:很有力量的意思吗?真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愿来读。(指名读。)师:那是浩荡的水,那是山和水在较量,要读好那个“回”字。(再指名读)师:是水和山在较量。一起读。(全班齐读本句。)师:同学们,山是险峻的山,水是浩荡的水,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了这样的状景。再读。(学生齐读一二两句。)[本环节对于“回”的处理非常好,将三种意思都告诉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答案,还要说明原因。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字带入诗句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意,同时也明白了诗句的意思。]3.学习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师:真好。李白顺流而下,这船离青山近了,他又望见……生:两岸青山相对出。(连点三个学生回答)师:有味道!什么叫相对呢?(教师利用绘画帮助学生理解。)师:这两两相对的山,是不是像…..生:门。师:这比喻多好,多么形象啊!山都立在这儿,为什么是“相对出”呢?你们坐过船、坐过车没有?你想想车在路上开,两边的树、两边的景怎么样?同学讨论讨论。生:树一棵一棵地往后去。师:车往前行,树往后去。这就是化静为动。我们一起来想象,这就是眼前的青山……(教师画图,帮助学生想象。)师:这是怎样的山?生:很高很高的。[通过画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师:哦!很高很高把后面的山都挡到了。船行到这儿眼前一亮,啊!这两边的山景又扑入眼中,这就是“相对出”。一个“相对出”化静为动。李白就是远客,远客和青山四目相对。你觉得李白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高兴、激动。师:我见青山多妩媚。来读出里面的激动。(学生读本句。)师:这么高兴,这么激动的李白。船行到这儿,他想对青山说什么?生:这山的景色多美啊!师:李白是个很浪漫的人,他还会说什么?生:啊!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山!师:多么欣喜啊!不仅仅是山啊!他可能还会说什么?生1:啊!这山太高太大了!生2:啊!多么雄伟的山啊!师:是啊!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欣喜的,是愉快的。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学生齐读第三句诗。)师:听出喜悦了。4.学习第四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师:李白的小船在青山间穿行,他抬头向远处看,啊!眼前一片开阔,印人他眼帘的是……生1:孤帆一片日边来。生2:孤帆一片日边来。生3:孤帆一片日边来。师:“日边”指的是什么地方?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师:太阳照在水面上什么感觉?生1:很暖和。生2:水变成金色的。师:你也感觉到了太阳的热情,来,读出来。师:孤帆一片….生:日边来。师:读出你的热情。孤帆一片….生:日边来。(全班一起接读。)师:青山出迎,孤帆来近。李白的心啊…..让我们合作读一读。两岸青山相对出……生:孤帆一片日边来。师:相对出。生:日边来。师:相对出。生:日边来。师:相对出。生:日边来。[看似简单重复,实际上是教师一步步提高要求,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不用刻意地去说教,学生却学得很好。真是妙!]师:李白的心和山水融在了一起。你认为此时的李白心情怎样?生1:愉快。生2:激动。生3:欣喜。生4:兴奋。师:让我们激动中带着欣喜再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后两句诗。)四、链接拓展师:李白的愉快怎么表达呢?是通过天门山的山水来抒发这一份情。李白的这一份愉快仅仅是因为山水吗?那又是因为什么呢?老师给你们讲一段故事。李白年轻的时候就才华横溢,抱负远大。二十岁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有一天自己会和大鹏鸟一样直飞想云霄。读……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课件出示李白的诗,学生齐读。)师:二十五岁的时候,他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课件出示写作背景,指名读。)师:同学们,这就是李白离开家乡一年多的心情。天门山里南京只有几十里水路,你知道他为什么快乐吗?生:他也想去参加。师:你走进李白心里了,你就是马上要举荐的李白,来,带着你的快乐,带着你的欣喜读一读。(学生读全诗。)师: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只有借山水来抒发。同学们,事与愿违,李白四十岁以后终于有机会接近皇帝了,但是,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皇帝找了个理由把他撵出了长安。你们觉得这时候李白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此环节的设计破坏了整堂课的气氛,这样设计好吗?我觉得值得大家商榷!]生1:伤心过度。生2:失望。师:这个词用得好。李白非常苦闷、非常失望,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师:心情苦闷啊!他想渡黄河,“冰塞川”,他渡不了。他想爬泰山,泰山铺满雪,他爬不了。读出他的苦闷。(学生读诗句。)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学生再读诗句。)师: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水,当心情苦闷时黄河都堵住了。来这组同学读……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师:同样是写水,当他心情愉快时,楚江是敞开胸怀欢迎他,来读这三组的同学读一读。生:天门中断楚江开。师:同样是写山,当他心情苦闷的时候,太行铺满雪,读……生:将登太行雪满山。师:当他心情愉快的时候,这两岸青山都欢迎他,读……生:两岸青山相对出。师:是啊!形不同,景不同,一切景与物皆情也。只有少年很有抱负的李白,只有理想指日可待的李白,他的笔下才有这样的《望天门山》,读……(学生读全诗。)师:同学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些甲骨文现在已经演变成了楷书,但是,这古字已经嵌入到古诗的灵魂当中,赋予古诗更多的灵性。今天,很多游客来到天门山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的《望天门山》。(教师配乐读古诗。)师:同学们,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天门山还是险峻的山,天门山不仅仅是山,它还是歌,附近的孩子来到天门
本文标题:王玲湘《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9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