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读为了那一片青杨有感
读《为了那一片青杨》有感13级园林一班邓丽玲22号初次听说这篇文章,便在猜测文章的具体内容,是对某一区域青杨景观的体会,或是种植这片青杨人的纪念,亦或是青杨所守护的那一片地区的感悟。怀着疑惑,回到寝室就开始搜索这篇文章。内容让我大吃一惊,文章是关于“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纪念场地的设计,记录了一个场地从规划到实地勘测到二次返工设计到施工完成的经过。带着点好奇,带着点探究,在周老师布置作业的那天,将文章匆匆看了一遍。到现在动笔写感悟,已是第三遍,可感觉还是有点迷糊,有点意犹未尽。纪念场地位于青海海北西海镇东南角,占地约12公顷。勘测人员进入场地,入目就是青杨。杨树整整齐齐站在园口,伴着小雨,看着这个“刘姥姥”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打量自己。它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在规划中被确定了未来。“刘姥姥”开始寻找一种方法,一种可以将这些生长不易,景色壮观的青杨保存下来的方法,他开始分析纪念性景观的空间模式。传统中轴式的,划时代叙事式的,分析哪一种是可以与当地场地相协调的模式,在分析中逐渐得到“眼过人不过”的隐性中轴与自由叙事游线叠加生成新纪念性空间的复合模式。他将这种模式带入到设计中,使整个纪念园呈现钟摆式隐形中轴模式,具体则表现为“之字形”路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纪念碑作为场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饱含深远意义,从纪念意义上来说,它是场地历史的凝聚,从设计意义上说,它是场地的最高潮(基于上层规划),那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移碑。但由于经费不足等种种原因,移碑计划被否决。那么,就要有一个新的焦点作为整个场地的高潮。通过许多其他优秀的设计案例得到一个启示,一个焦点,难道一定要是某一实物吗?不可以是空空的某一场地吗?设计者开始尝试这样一种新的形式,以一个空的场地为高潮的新思路。就这样,一切设计好像顺理成章的就完成了。设计之后的施工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尤其是石材的加工品质问题,当地的石料加工手段一不能批量生产,二不能精确施工。石料的整体工程效果是低于预期的。除了石料的问题,还有就是下沉广场瓢曲钢板的施工问题,国内对于这一领域的技术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然而施工人员凭借着智慧依靠一些非常规的简易方法把这一程序完美实现了。施工的问题还在不断攻克,但有一个项目是等不了的,那就是之前的水体设计。在当地,海拔高,气温低,水体易结冰,水一旦结冰,周围的各种水管设施将全面瘫痪。水体设计是行不通的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工期和造价都不允许推翻再重来,这就直接导致了不可控的事情出现了——和雕塑艺术家的合作。一个景观设计师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中会出现什么,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一个雕塑艺术家不这道自己的作品会被放置何地,这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沟通,成了完成工地施工最重要的事情。艺术,永远是相通的,只要终点是一样的。场地终于完成了施工,一切盖棺定论。设计的灵感。对于我们还没什么阅历的学生来说,我们需要的就是多积累,多了解优秀作品的对于问题的处理手段。朱育帆先生提到,设计是独立的。在我看来,独立,指的是一种表现形式。比如某一处的问题是类似的,当我们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启示,我们是可以用相似的处理手段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类比于数学题,解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结果是一样的。设计的合理性。就如同文章中写到,水体这一环节一提出,在当地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这是很明显的一处不合理之处,朱育帆先生自己也说道,这是个无理的要求。那么,设计如何才能合理的存在呢?我的理解是,场地阅读的具体性一定要到位。包括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人文等等。一个设计,就我的观点来说,如果这个设计是正确的,那么设计出来的方案是不受别的因素所影响的。为什么我会提到正确一词呢?景观设计,是基于生态的,基于人文的,基于一切值得尊重的东西的。设计是必须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去进行的,这样的设计,我称之为正确。因为你本来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制约环境,那么所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就不受这些东西所影响。简单来说,一个设计不存在机缘巧合,只是因为正确了,所以顺利了。所以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在设计中确定了“之字形”以及和平之丘后,其他的东西迎刃而解。这同样像解数学题,一旦把思路确定下来,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设计和施工。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设计者忧虑于施工人员表现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施工人员又苦于如何操作才能合理的将设计转变为现实。因此总是会出现效果图和实景图呈现一个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即视感。设计是缥缈无实态的,施工是实际真正存在的。在设计中,不单单只考虑场地的合理,也要考虑施工的合理,充分了解施工人员的技术含量,怎样施工可以将自己的设计完整的表达出来,而不是在一旁担惊受怕却无可奈何于施工人员。设计和信仰。信仰是深存于心中的,表现在外就成了自己一贯的风格。朱育帆先生为何会花大精力把一个中轴式设计改为如今所看到的“之字形”设计呢?他说,留住这些树。这就是他表现在外的风格,因为他的信仰就是尊重自然,不因植物名贵而留,只是因为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这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一个底线。这也是一个设计师最好的风格。我的信仰,大概也是尊重大自然吧,因为太年轻,我还不确定真正的我的底线在哪。不过,我的现在,是尊重大自然。
本文标题:读为了那一片青杨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1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