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及其发展
本章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概念;(2)掌握知觉、问题解决的特征;(3)掌握有效复习的方法及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4)理解掌握概念的途径。本章重点:知觉的特征、遗忘及其原因、问题解决及其影响因素本章难点: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本章课时:6课时第二章认知及其发展一、什么是感觉(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具体地说:1、感觉在内容上反映的是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2、感觉在反映形式上是对当前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也就是当前客观事物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结果。第一节感觉(二)感觉的生理机制1、首先要有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并引起其反应的任何事物。刺激:刺激物施于有机体的影响。感受器:在感觉器官中,直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装置。2、感受器接受一定强度的刺激产生兴奋,再转化为神经冲动;3、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4、感觉的代表区进行精细的分析。感觉器官、传入神经、感觉的代表区称为分析器二、影响因素(一)刺激强度绝对阈限(下阈):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阈:刺激强度继续增加不能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甚至产生痛觉的强度。绝对感受性:人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觉性:对最小差异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韦伯定律☆K=△I/I(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对于不同感觉来说,K是不同的。。)☆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韦伯定律只适应于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的研究是从“肌肉感觉”开始的,他想了解肌肉的感觉机能对于轻重不同的重物能分辨到什么程度。他用三套不同重量的重物对四个被试进行了实验,发现辨别不是取决于两个重物重量差异的绝对值,而是取决于这一绝对值与标准重量值的比值。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后来,韦伯以前的学生、莱比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费希纳把韦伯的研究结果转变成数学形式:ΔI/I=K。☆韦伯的实验使当时的生理学家们认识到,在实验室里探讨某些历来被忽视的纯心理学问题是可行的,也是很重要的。韦伯提出的问题吸引了像赫尔姆霍茨、费希纳等一批富有才能的人。(二)刺激时间的影响1、感觉的后效: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称为感觉的后效;2、视觉的后效(视觉后像):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15秒—30秒钟!(不要看整个图片,而是只看那中间的4个点!)然后朝自己身边的墙壁看(白色的墙)。看的同时快速眨几下眼睛。3、感觉的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着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4、视觉的适应: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和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三)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之内的相互影响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融合: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而产生一个新的感觉的现象。2、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例如,色觉可以引起温度感:红、橙、黄色有温暖感;色觉还可以引起轻重感:家具若用浅色系会给人轻巧的感觉。第二节知觉与观察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注意两点:(1)它是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2)它是整体性反映。二、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一)什么是观察与观察力观察: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过程;观察力: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中,能全面、深入、准确、迅速地把握事物特征的才能;(二)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2)做好观察的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和环境准备);(3)教会学生观察的程序与方法;(4)学会记录与整理观察结果;(5)养成观察的习惯;(6)针对不同的观察类型,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考考你的观察力•你能在123456789这几个数字中间,只添上三个运算符号,就使算式的答案等于100吗?数一数,上面有多少人图像?左面三排中的哪一个与右边一图最相似?三、知觉的基本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晋书·王献之传》有这样一句话:“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却可推知事物的整体。这就是知觉整体性的功能。含义: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可保持完备性。客观上缺的,主观上补起来。主观轮廓图1接近律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格式塔学派发现知觉与知觉对象各部分的关系有如下一些规律:2、相似律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如形状、大小、颜色、亮度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3、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因素:◆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强度关系刺激强度大的部分所起的作用更重要,决定着人们能否对该对象产生整体的知觉。◆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同样的知觉组成部分,如果它们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那么知觉的整体性就会发生改变。◆知觉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我们在知觉有些对象时,虽然对象是不完整、残缺的,但我们能够根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从主观上对其补充完整,对它们进行全面的知觉。解释:学过外语的人知道它是HELLO,尽管单词不太完善,但学过英语的人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知觉一种熟悉的事物时,并不需要非常细致地观察它的每一部分,只要抓住某些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它进行识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二)知觉选择性1、含义: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转换2、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动静;刺激物的强度知觉对象的组合特点。(2)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觉有无目的任务的影响※知识经验※知觉定势(三)知觉的理解性1、含义: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理解性的影响因素(1)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2)言语的有效提示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你能找到图中的狗嗎?(四)知觉的恒常性1、含义: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2、类型(1)大小恒常性(2)明度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4)形状恒常性四错觉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形成原因:物理、生理和心理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受同时并存的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是主要原因。错觉在各种知觉中都可找到,其中以视错觉表现最为明显。错觉和幻觉的区别:错觉是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虚幻的知觉运动错觉盯着图形中间的黑点,做前后运动黑线完全是笔直而平行的,放射线会歪曲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第三节记忆一、记忆的概念简单地说:记忆是人对知识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的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是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复杂心理过程。二、记忆表象(一)什么是记忆表象表象:在物体并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物体的形象。(二)遗觉像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并且可以对表象继续进行观察。遗觉像是记忆表象的特殊形式。遗觉像主要出现在儿童中,尤以11、12岁儿童最明显。达·芬奇莫扎特(三)表象的作用1、是想象的基础,特别是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2、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3、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4、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表象储备越多,他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因此,储备记忆表象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储备更多的记忆表象呢?学生储备记忆表象,教育教学能做什么?直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等,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的过程。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体验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三、记忆的分类(一)按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人的形象记忆发展的水平受社会实践活动制约,如音乐家擅长听觉形象记忆,画家擅长视觉形象记忆。大多数人的形象记忆均属混合型。2、逻辑记忆是指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闪光灯记忆(Flashbulbmemory):在面临非常出乎意料且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时所产生的记忆。4、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二)按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于感觉器官后,仍在脑海中短暂保持其印象的记忆。图像记忆、声像记忆声象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9-20个),即5个项目左右;声象记忆的作用时间可达4秒,图像记忆仅几百毫秒。2、短时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1)、有限容量:7±21956年米勒(Miller)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神奇的数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2)、组块人在头脑中对许多个别信息进行编码加工,组成一个较高水平、较大信息单元的过程。一个字母是一个组块,由几个字母组成的一个字词仍是一个组块,几个字词组成的一个词组也是一个组块。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短时记忆可以保持信息约15-30秒,甚至可能更短些。如果得到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可保持较长时间。3、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1)编码方式表象编码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语义编码系统以语义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2)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出现时能够认出来。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有无预定的目的,分为有意回忆与无意回忆;是否需要中介,分为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3)长时记忆中的遗忘a、什么是遗忘:不能再认或者是错误的回忆;b、影响因素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识记材料的数量与性质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呈先快后慢特点。即记忆保持量随时间而变化,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直至稳定在一定水平上。c、遗忘的原因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消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的结果。压抑说:遗忘是因为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提取失败:研究者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d、如何组织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在活动中进行记忆(三)按记忆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外显记忆(ExplicitMemory):是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对行为的影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及其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2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