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心理学》作业1.有人为了研究光强对视敏度(视力)的影响,选取了两种强度的光,一种是弱光,一种是强光,结果发现两种光强下视敏度没有差异。于是该人得出结论,光强对视敏度没有影响。请问:a该项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什么?b作出这个结论有无问题?为什么?a.自变量是光强,因变量是视敏度。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弱光和强光。b.有问题。在选取被试上实验者没有说清楚,要在实验开始前选取视力相同的被试做实验。而且自变量是强光弱光的需要一段时间后才会有作用。2.某电视台编出一套历时两个月的适合儿童的科技节目。电视台想了解儿童看了节目后有关科技知识是否有明显提高。于是有人为电视台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组测验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验如果后一次测验好于前一次测验,就说明收看科技节目对提高儿童的科技知识是有帮助的。请问该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因为在这两个月内不能肯定儿童的智力没有发展,而且也有可能在生活中学到一些科技知识。所以,应该选两组年龄类似的儿童,一组实验组测试→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试,而另一组实验组测试→→实验组再测试,再来比较结果。3.某项研究探讨学习遍数对记忆成绩的影响。随机选取一批被试,要求他们学习10个英语新单词。将这批被试随机分成3组,每组随机接受一种学习遍数(一遍、两遍或三遍,每遍30分钟)。测验表明,三组的回忆正确率都在95%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请问:a因变量具体采用了什么指标?b根据统计结果是否可以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为什么?a.因变量指标是单词回忆的正确率。b.不能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因为十个单词每遍学习30分钟太长了,应该缩短每次的时间。4.在一项“疲劳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事先规定“疲劳”是从事某种体力运动的时间。结果表明从事某项体力运动的时间和记忆成绩没有什么关系。于是该研究者得出结论:疲劳是不影响人的记忆的。请问作出这种结论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问题。在此问题中,“疲劳”是自变量,但是研究者自变量的定义有点问题,引起疲劳是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从事体力运动的时间共同确定的。不是某一种可以说明的,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妥的。5.为了探讨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对记忆的影响,要求被试按随机的顺序在所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下学习。第一种方法是对单字死记硬背,第二种是把要学习的单字造句,第三种是对单字所代表的实物进行想象。请问该方案是否合理?给出理由。不合理,实验要求被试按随机的顺序在所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在学习,一,这样会因为学习效应第一次学过的对后面都有影响。二,不能统计,不好比较。应该将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然后分别按这三种方式学习,最后统一进行统计比较分析。6.某个心理学系的学生想验证一种新的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是否有效。他先贴出布告征得20个志愿参加实验的学生,让他们按新方法学习一段时间,进行测验;然后又从本系学生中找到20个关系好的同学,让他们按照某种传统方法学习一段时间,进行测验。结果发现,新方法的记忆效果确实好于传统的方法。请问该结果能否说明新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效?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他们心理系的学生都知道实验的目的,由于实验者效应,他们就会不自主的偏向于要验证的东西,在此过程中应该尽量消除实验者效应,并且也不告诉被试他们的实验目的。。。。。。7.我国学者户仲衡等(1981)的研究项目“初中一年级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协作实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对数学自学辅导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者随机选择了北京市的若干所中学,并将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班,随机选择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控制组。实验班采用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方式,实验材料为自学辅导教材,内容为初一代数:控制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材料为统编教材,内容与实验班相同,时间为一个学期。结果表明自学辅导教学方式的效果总体上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请问:这项研究中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最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教材的不同。因为实验目的是研究两种教学方式对他们的影响,这里不仅教学方式不同,连教材都不同了,应该是教材相同。8.美国有两家大的饮料公司,一家是可口可乐公司。另一家是百事可乐公司,它们是互相竞争的对手。据美国1976年一期的时代周刊报道,百事可乐公司曾做过一个实验,看顾客到底喜欢哪个公司出的饮料.该公司招一些声称喜欢可口可乐的顾客请来,让他们品尝两种饮料。饮料放在两只玻璃杯里.一只玻璃杯写有Q字母.装的是可口可乐,另一只玻璃杯写有M字母放的是百事可乐。当然,顾客事前不知道哪只杯里放的哪种饮科。实验表明。半数以上的人更喜欢百事可乐!百事可乐的人十分高兴,大肆宣扬.但是,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的结果是不可靠的,随后可口可乐公司就指出了该实验的缺陷,并用实验证明了这种缺陷是存在的。你能指出该实验的缺陷,并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去验证到底顾客喜欢喝哪种饮料吗?被试选择上选择声称喜欢可口可乐的顾客,用了玻璃杯,玻璃杯上面写了字母会对实验者有影响。应该随机抽取顾客,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没有明显偏好的最好,用不透明被子可标上1,2.或A,B.这样既可了。9.汤普森采用预加品尝测试方法来研究节食者和非节食者的饮食行为。节食者和非节食者都参加了实验。两组中分别随机抽出部分被试给予高热量预加(高热量的牛奶混合饮料),剩下部分被试接受低热量预加(一块饼干)。吃完预加后,要求所有被试参加品尝测试,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从各方面评价不同的食物。被试在评价品尝后,主试称量他们所吃的食物量。被试不知道目的。结果发现,无论预加低热量还是高热量,节食者都比非节食者吃的更少。问题:1.自变量与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有哪几个水平?因变量的具体指标是什么?2.该实验如何避免被试对实验目的的觉察?1.因变量是被试是否为节食者。因变量是被试所吃的食物量。自变量水平:节食者,非节食者,因变量具体指标是评价品尝的食物量。2.要避免被试对实验目的的觉察,可以再加一次实验组,把之前吃高热预加的食物那一组与吃低热量预加食物组交换进行实验。
本文标题:《实验心理学》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5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