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护及学生受伤后的处置方法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基本分类•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由体育课、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等组成,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指标为主。•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运动队训练,类似于竞技运动训练,往往以挖掘人体潜能为主,往往忽视人体健康。常见运动损伤体操运动员王燕圣彼得堡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排球运动员汤淼排球运动员冯坤排球运动员冯坤网球运动员郑洁应力性骨折-冯坤应力性骨折-姚明跟腱腱病-刘翔跟腱腱病-刘翔CT3-DReconstruction罗纳尔多膝伤维维安·福猝死中小学生体育活动中的伤病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基本情况调查•技术操作性错误(50.7%)•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22.7%)•犯规动作粗野(9.7%)•缺乏自我保护(9.7%)•过度疲劳,场地问题等中小学生活动损伤基本情况调查•运动损伤课外占40%~72.0%•体育比赛约30%•体育课内占8%~11%•七八月为高峰,分别为15.06%和14.47%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基本情况调查•伤害部位分别为大腿部(10%~17%)•小腿(17%~25%)•膝部(18%~33%)•踝(18%~36%)•头部、上肢等•损伤部位以骨关节、颌面、五官(眼、齿)、颅脑、腹伤居多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基本情况调查•由于学生大多喜爱球类活动,其运动本身身体对抗程度高,技术运动难度大,常出现错误动作及犯规动作,加之课外活动比较随意自由,学生兴趣大,情绪高,往往忽视准备活动,这是导致损伤的根本原因。男生运动损伤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这与性别差异的多种因素有关。伤病防治中九个关系预防与治疗的关系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大部分的运动损伤都是可以预防的。理清伤病发生与项目特点的关系理顺伤病预防、诊断、治疗思路小病大养,轻伤重治的治疗理念伤病防治中九个关系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存在“重损伤,轻疾病”的现象疾病情况下的身体练习,重视“见习”制度运动疲劳、运动哮喘、运动猝死女学生的特殊情况伤病防治中九个关系伤病发生与准备活动的关系不重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间不足,质量不高缺乏易伤部位有针对性准备活动把关节防护作为准备活动的重点伤病防治中九个关系伤病发生与整理活动的关系不重视练习后的整理活动整理活动的时间不足,质量不高肢体关节和肌肉组织的牵拉放松伤病防治中九个关系伤病发生与身体练习安排的关系练习量不易过大,时间不易过长练习内容太单一,强度增加太快练习的安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对协调、柔韧和体能训练不重视伤病防治中九个关系伤病发生与疲劳的关系肢体疲劳、中枢疲劳、心理疲劳练习结束前,易发生损伤和意外练习结束前,不易练习高难技术训练中和训练后要及时补水伤病防治中九个关系伤病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练习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场地、气候条件练习器材不符合规定要求,如体操器材场地周围干扰,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伤病防治中九个关系伤病发生与运动防护的关系高危项目和对抗项目的预防和保护如游泳、拔河、各种身体接触的球类等忽视防护措施,容易造成意外伤害特别是对运动着装的要求教师的保护措施要到位学生的自我保护伤病防治中九个关系伤病与比赛的关系尊重医生的决定,保护学生健康学会必要放弃,“轻伤不下火线”?鼓励顽强拼搏,不提倡拼命和玩命学生运动练习中的伤病预防加强预防损伤的宣传和教育加强身体全面锻炼,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测验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加强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加强预防损伤的宣传和教育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和一年级新生,要加强防伤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把预防损伤的技术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运动中身体的躲闪技术,各部位防护用具合理使用的方法等。与学生共同讨论损伤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与危害,提高学生自觉防伤的意识和行为。加强身体全面锻炼,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中学生身体的发育尚未完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应教育学生重视田径运动,以加强身体的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等全面训练。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注意加强易伤部位和身体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机体承受专项负荷的能力,如篮球运动应重视腿部肌力和踝膝关节周围韧带力量的训练,以维持上述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性。运动前加强肌肉的静力性牵张练习,发展肌肉的伸展性,不仅能有效地预防肌肉拉伤,还有助于运动后肌肉疲劳的消除。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测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教学训练内容中哪些技术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要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对于较复杂或困难的动作,应多采用一些辅助性的练习,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和训练,切勿操之过急,拔苗助长。特别注意不能在完整练习中纠正动作。一年级新生和临近测验的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此时要特别注意教学各环节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保健措施,以防伤于未然。测验最好采用过程评价。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准备活动的内容与量,应依训练内容、测验情况、个人机体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准备活动在常规体育教学中一般较为重视,但在课外活动时则常被忽视,一些学生不做任何准备活动即投入剧烈运动,对此教师应加强教育。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重视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应与即将进行的运动内容紧密联系,对运动中负荷量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当机体兴奋性较低时,准备活动时间应适当延长,内容可相应增加。加强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必要的简易的医学检测手段,对学生进行监督工作。根据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训练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和训练。要特别加强初中生和新生体育教学安全措施的落实。对运动中的易伤项目和易伤部位,应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对身体有病或伤病初愈的学生,在教学中应作出特别安排。加强对场地!器材和运动服装的卫生安全监督,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运动损伤的初步处置1.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拉伤、扭伤、挫伤等约占80%以上,损伤后即刻采用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四原则,主要是防止肿胀。在不继续肿胀后采用热敷、按摩、理疗等措施消肿。伤病预防-冷敷疗法运动损伤的初步处置2.出现颈部、后脑等疑似中枢神经损伤的病例,不能随意搬动,最好保持受伤后的姿势,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专业人士前来救护。3.出现闭合性骨折病例,首要也是冷敷,防止内出血,如是开放性,首要是防止大出血。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之间过分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累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也称为“过度疲劳”。1、原因(1)训练安排不当(2)带病参加训练和比赛(3)比赛过多,休息不足(4)生活规律遭到破坏2、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处理重点是消除病因,调整训练,安排或改变训练方法,以及进行对症治疗。3、预防(1)遵守科学训练的原则,加强全面的身体训练,定期做身体功能检查,根据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个人的特点,制定适当的训练和比赛计划。(2)训练中,加强医务监督,注意观察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征兆。(3)对运动员的伤病要及时处理,使病恢复期投入训练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二)过度紧张过度紧张是由于运动负荷过大还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的负担能力而产生的急性病理现象。多发生在运动后即刻或过后不久,以急性心血管损害为多见,在中长跑、马拉松、自行车、足球等运动项目中较多见。1、原因过度紧张多发生在训练水平较差、生理机能状况不良,缺乏锻炼、比赛经验不足,因故长期中断训练或患病的运动员中。2、处理病情较轻者,要保持安静平卧位,注意保暖,并予以必要的对症处理。症状较重的,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直至送医院。3、预防过度紧张的预防,首先在于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其次,在训练比赛中,应结合身体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三)运动性低血糖轻者感觉饥饿、疲乏、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重者神志不清,语言含糊,四肢发抖,烦躁、呼吸急促以至昏厥。1、原因在饥饿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过长。2、处理轻者平卧休息,口服温热糖水或少量含糖流质饮食,症状短时间便可消除。症状较重或出现昏迷者,应迅速静脉注射葡萄糖,同时点掐人中、涌泉、合谷等穴,配合按摩,并迅速请医生前来处理。3、预防不要突然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运动前要进食一定量的高糖饮食,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还需适量补充含糖饮料。(四)中暑1.前兆:患者大汗、口渴、头晕、耳鸣、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疲惫、精神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这是发生中暑的前兆。2.轻度中暑:除有以上症状外,病人面色潮红或苍白,胸闷,皮肤灼热,体温38.5℃以上。3.重度中暑:患者谵妄、痉挛、昏迷、皮干无汗、体温在40℃以上或出现休克。1、原因:在高温环境中,特别在温度高、通风不良、头部又缺乏保护,被烈日直接照射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生中暑。体弱多病,过度疲劳,饥饿和患有心脏、肾、肝疾病等是发病的诱因。2、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揭开衣领,冷敷额部,用温水擦身,并给予含盐清凉饮料或十滴水,数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应迅速转送医院治疗。3、预防在高温炎热的季节锻炼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缩短运动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锻炼。夏天在室外锻炼时,宜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在室内锻炼时,应有良好的通风,注意服饮低糖含盐饮料。.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睡眠,室内应有良好通风。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因素。准备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备用。(五)运动性哮喘••运动性哮喘指气道高反应者在剧烈运动后导致急性气道狭窄和气道阻力增高的病理现象,多于运动停止后5~15min出现咳嗽、胸闷、气短和喘息等症状,同时伴肺功能相关参数下降,30~60min内可自行缓解。•持续5~10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后•运动停止后5~10分钟内出现•也可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喘息,气促,咳嗽,呼吸困难,胸痛,还可有精神紧张,胃部不适,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无典型哮喘症状,如头痛,腹痛,肌肉痉挛,疲劳及运动中异样的感觉等,但运动前后肺功能测定可发现存在支气管痉挛。•康复主要方法是运动。运动不但对哮喘病患者来说是安全的活动,而且还可以是治疗程序的一部分,可提高哮喘患者的运动耐受力。•哮喘病患者每周应进行4至5次,每次持续20至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运动时的强度应能把心率提升至最高心率的60%至85%(最高心率约为220减去年龄)。•运动时应注意减少寒冷和干燥对气道的刺激,如养成用鼻呼吸,戴围巾与口罩取暖,室外运动时选择在潮湿的环境中进行如游泳、滑冰,多进行室内运动等。同时饮食应低盐饮食。•哮喘在运动进行间发作,应尽快停止下来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如在10至15分钟内仍未得到改善,要立刻到医院治疗。(六)晕厥晕厥是由于脑部暂时性供血不足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导致的意识短暂紊乱或丧失。(一)病因与发病机理1、血管扩张性晕厥:由于神经反射引起广泛性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一时性脑缺血。2、直立位低血压性晕厥:久蹲、长期卧床后突然改为站位,肌肉泵和血管调节功能失调,引起回心血量骤减,血压下降、一时性脑缺血。3、重力性休克:运动后突然站立不动,使下肢血管失去肌肉收缩对其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使回心血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脑供血不足,重力性休克。4、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吸气后憋气后,使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回心血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脑缺血。5、低血糖症长时间运动,血糖大量消耗等造成。6、心源性晕厥(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2)激烈运动引发心律失常所致。(3)冠状动脉因免感性增强或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痉挛引起心肌缺血。(二)临床表现1、晕厥前:全身软弱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及强烈的饥饿感(低血糖者)。2、昏迷后:意识丧失,手足发凉、脉率快而细弱、血压下降或正常、呼吸加快或减弱。(一般昏倒数秒,长者1~2小时)(三)处理1
本文标题: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6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