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三重危机下的中国民营书业发展前景
三重危机下的出版制度创新与中国民营书业发展前景展望------兼談对柳署长讲话的学习体会张守礼非工委顾问、特约研究员思想策源:05年报告:《产业困境与整合之路》-产业结构基本矛盾论08年4月新闻出版署民营书业调研会--《出版制度改革刍议》---产业制度进化论08年底,柳斌杰署长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新闻出版改革下一步》对民营书业的看法和人民日报署名文章《高举旗帜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08年,对于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危机的讨论环境:两重外部危机之一全球经济危机:传导路径: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消费模式(李稻葵)1、何時解决危机---全球西方政府的意愿和能力A计划-F计划2、是否美国和西方衰落,国际格局变化的程度:危机本身就是权力持续流出的结果,但是没有一个政治联盟能够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张剑荆)3、美国消费模式的冲击—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向型经济的调整危机的解决:过度消费、去杠杆化相对乐观---09年的年底可以预见底部破产的理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可分环境:两重外部危机之二中国经济危机----更为深刻和沉重的危机1、表象:自由落体式---全球经济的传导性,与自身经济体的体量、结构,从热到冷的迅速切换2、就里:内需不振、消费不足—收入分配体制—掏空了的民众:根本问题不容易解决3、深层:市场威权主义的终结,经济改革很难促进经济也难以再完成社会整合,超高速的增长转为中速和低速增长破产的论调:救美論、独善其身論、中国崛起论危机的解决:症状解还是系统解?去库存化、去钢筋水泥化、升级产业结构和模式、偏重民生机会:在很好和很坏的时候更倾向于变革-出台一些平时出台不了的措施,如燃油税我一生基本都在研究金融危机,一个结论就是,金融危机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政治。即使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解决方式也不可避免是政治方式,因为损失的分配总是具有高度的专断色彩,且饱受争议。说到底,所有金融危机都是治理的危机。历史上这么多次的金融危机一再证明,金融创新不能创造永恒的繁荣。需要在企业、金融和社会层面实现良好的治理,以维持长期的稳定。所有危机还得靠政府解决,这个政府解决不好,就换一个政府来解决。-----沈联涛走出危机的三种方式:1、传统的方式—继续扩大投资,”铁公鸡”---用一个错误掩盖另外一个错误,挤压中小企业空间,税负不便的情况下挤压投资30年来。通过全民所有制和税收将资源集中到政府手中,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为中国“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国家建设政策提供了基础。现在中国已经有了体面的基础设施,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楼以及过剩的工业基础。中国缺乏的是促进内生性增长的足够的私人消费……….建设一个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钢铁和混凝土。---陈志武2、减税論—刺激内需,补贴民生领域—社保、教育支出,促进经济结构、增长模式转型主流经济学家的主张3、继续改革开放论----放开搞活新型服务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法制建设。核心就是开放市场。围绕发展服务业的目标,应当在服务业的相关领域,主要是新型服务业领域(金融、资讯、文化、教育、医疗、商务服务),打破公开或隐性垄断,降低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改进政府服务,改革政府机构,创造出适应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胡舒立《找准改革突破口》中国不需要凯恩斯,需要邓小平----许小年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注册、登记、许可等,将目前行政管制过度的审批型的政府,转变成一个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的政府。--周天勇第三重危机:书业内部危机书业在结构性矛盾下,早已步入冬天----政策与审查的天花板----压抑与窒息----技术的侵入与需求的流失活不好、死不了、出不去、进不来----在冬天之前,崩溃论长期主导书业反周期论的破灭---中国书业面临新一轮衰退感觉反差:泡沫经济与书业发展产业环境变量:生产、消费、制度、技术知识的作用决定社会的性质的地位知识生产体制与品质创意生产和内容供应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和机会WEB2.0时代的消费和生产合一内容更新渠道创新消费替代IT技术应用提高产业效率消费总量消费力:阅读人口市场细分与定位消费偏好产业布局消费者主导程度•制度管制与内容开放程度•管理部门的利益与独立性决定产业的提升与产业的行政主导程度•公共产品的供给•服务(立法、知识产权保护)出版中盘终端产业困境:制度约束下的中国图书产业困境:高度匮乏,缺乏活力,扭曲的产业文化产业分割控制媒体技术时尚悬空大牌子垄断下的个体赌博出版个人随机专业萎缩客流低俗社区空白出版无再生力零售无渗透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混乱无畅加剧危机中盘无控制力三重危机与书业发展的危与机危机的发生和认识:危:两重外部环境危机加剧了书业的危机,使得书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机:中国经济危机解决为出版制度的变化拓展了话语空间、提供了制度变革的决策契机:也有助于提升书业的战略地位—先导性、源头性的创意产业的本位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重要模块非常之时有非常之法:超越渐进改革的时间之窗文化产业再认识一: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升级(品牌、服务、新经济)的基石,不是补充文化产业最具波及效应“——文化传统与现代化问题对于服务业的发展是个重要议题”摘自:周小川答财经记者问《财经》:你强调过服务业中广义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其产出在国民经济中似乎很低,将来它的作用会怎样?周小川:发展服务业,应该发挥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作用。未来增长空间大、对物质资源消耗相对较低、同时也能发挥中国悠久文明古国优势的服务业环节,应该是广义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虽然直接产值不高,却是最“软”的,波及(spill-over)效应也最大。广义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艺术、体育、健身、旅游、娱乐、休闲等,目前在我国强调的作用不够,增长的空间更大。从国际国内的经验看,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能起“领头羊”的作用。没有文化内容,旅游、娱乐、餐饮等诸多子行业都会大为逊色;没有文化内容,工业产品的需求和附加值也明显减少。世界上许多工业消费品(电子的、光学的)实际上是文化娱乐的承载体。当前我们强调商品的自主品牌。实际上,世界上的自主品牌中,大约有一半来自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等),另一半是靠文化内涵而形成的,例如法国香水、意大利领带、美国的卡通形象等各种名牌。他们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但在文化内容支持下却形成了工业产权。这其中的名人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分古代的、现代的,民族的、国际的;需要精心平衡,力求综合与创新,以需求为导向,减少传统的“框框”。要说古,埃及和希腊是很古的,但是其文化并未发挥出很大的经济优势;看韩国,虽然历史并不十分悠久,但近年来连中国都出现了“韩流”,电影、舞台、广告都大量请“韩星”,这值得深思。文化传统与现代化问题,对于服务业的发展是个重要议题。此外,对消费需求的不少具体项目而言,“休闲时间”是条件之一。文化产业再认识之二、文化产业现实---远未实现其应有的辉煌,价值空间巨大两个解读:《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界学者直面当前文化消费的种种难尽人意之处,比如居民文化需求满足度不足1/4、图书出版面临严重高库存、超级大片海外市场严重受阻、中国动画产业受到“经济怪圈”和“文化怪圈”双重制约等。蓝皮书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总量为8372亿元,2006年约为9370亿元。按照现阶段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中教育支出占50%计算,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为4685亿元左右。蓝皮书认为,一个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以上的13亿人口的大国,文化消费总量在4000至5000亿元之间,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数字。如果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实际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而2005年我国人均GDP就已超过了1700美元。因此可以说,中国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仅仅不到1/4,文化消费需求有待释放。龙象之争:中印之间的比较,人文基数高是中国的长期优势(秦晖)文化产业再认识之三、文化创意产业:‘寒冬中的暖流’任何一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来临,总是要依靠创新突破,才能够走出危机。“比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靠军事工业突破困境是要素之一;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IT和内容产业上的突破是走出危机的一大因素。”一个产业的发展,过去强调产业链,但实际上这不单是产业链的问题,它是整个区域产业系统的问题,是个价值实现系统。在他看来,包括核心产业群、支持产业群、配套产业群、衍生产业群在内,从创意产业激荡开来的层层波澜,将使得创意产业实现新突破,也将使其带领区域经济乃至整体经济走出困境成为可能。厉无畏不同解决方式的危与机:危:错误的政策路径选择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书业产业环境机:正确的方式虽然忍受阵痛,可以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呼吁出版产业开放、制度变革,以应对危机---书业的、中国经济的,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寻求大发展大繁荣的“系统解”—实质性的制度创新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制度制约下的“杠杆解(最优解)”---以关键性的环节变革来促进整个产业变化定位实践模式开放、赋权程度利弊未来言论自由、产业间壁垒消除改革(治本)民营出版试点,确定民营书业的主体地位搞活市场机制分品类、分批次、有条件的向民营企业开放出版权,确定民营企业出版主体地位(编印发一体)放开国有出版社和民营书业的出版限制,促进相互的兼并重组重修现有的出版发行管理条例,扶植中盘商和终端书店发展好设计,效能巨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改良(治标)不改变民营书业的依附地位,但是通过降低书号交易价格和成本弱化民营书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书号数量彻底放开,采取实名制,简化审批程序,相当于注入巨大的“流动性”,使得书号大幅度贬值,回归其原有的本意,但出版社仍代为输送和监管,保证国有出版社的起点机会平等,同时放开发行领域的合资限制,使得民营企业和出版社有更多层面和方式合作可能,客观上促进弱势出版社和优质民营文化公司的合作,做大产业总量好设计,好操作,不治本,有后患现在对书号制度改革的担忧担忧:出版资源评估---仍然是行政配置资源的能力,内部调控量要建立市场评估体系,在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出版单位的市场退出机制,把资源调整到能发展的单位,解决这个矛盾。这个问题解决后,就正常了。有了退出机制,就会有进的有出的,有生的有死的。机制搞活了,版号、刊号、书号使用就更合理。----引自南方周末访谈书业改革开放30年反思与书业大发展大繁荣第一、大发展、大繁荣不等于大企业物理打捆的、行政主导的、全能主义的简单粗暴的恐龙式大型国企,害了读者害股民不符合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的发展规律—中小企业占主体不符合价值链的配置规律改革为国企服务,为既得利益集团服务,光搞大企业,不放开中小企业,不符合中国改革的方向,也最终使得大企业难以做大----国企和民营谈判的失败大发展,大繁荣:总量大,地位重,市场机制健全,物种丰富(大象与蚂蚁),产业:长尾集合器19国外出版产业的五大支点大公司资本实力小公司专业细分文化内容交叉(九大公司渗透)出版业—资源分层再生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个性终端专业终端客流终端社区终端零售业—客户分类渗透力媒体技术融合(电子商务进军)批发业——图书中盘控制力中国:图书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硬指标:3万家左右的上游内容出版公司企业机制科学完善(大小适合),并购重组活跃上中下游价值链顺畅与技术产业等充分融合对接国别出版社数发行状况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中国台湾7000多家500多家4000以上(中大2400家)4500家(中大1600家)2632家2.8万(中大9000家)连锁店大批发商网上销售图书俱乐部其他CR10(80%以上)新华书店(垄断教材)-CR1≈(20%)二渠道——CR10(15%)[估]7万(主体)第二、意识形态安全绑架图书产业,错过时间之窗、贻误产业的
本文标题:三重危机下的中国民营书业发展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