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的思考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的思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内含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生态文明领域的“五位一体”总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全面”二字。这五方面的目标要求,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离开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全面小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研判中国未来经济走势,作出一个重大判断,即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器、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意味着中国式民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中国执政党从未否定过民主的价值和现代性,相反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014年公开处理湖南衡阳特大破坏选举案等表明,中国执政党和中国政府绝不允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玷污,决不允许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被视为“橡皮图章”。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现实路径。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国式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当前,西方政党政治内耗严重,日益沦为“否决政治”,并且政党竞争严重依赖分利集团,公共政策被挟持现象严重。相反,协商民主不仅要加强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还要加强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同时,集中决策,高效决策,既防止专制倾向,又保持国家的自主性。美国经济学家布赖恩·卡普兰在《理性选民的神话:为何民主制度选择不良政策》里提出,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民主制度其实纵容了选民的胡闹,导致不良政策大行其道。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意味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关系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使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和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他认为中国软实力的优势在于文化层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非常有吸引力,西方人长期以来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吸引。习近平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他曾援引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一书,指出传统的工业文明,只重视人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使人单向度发展。然而,中华文化中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儒家伦理经过创造、改造,可能为世界上一些困惑、难题提供有益启示。这或许是习近平多次强调追求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对教育、就业、收入、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的新要求、新期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让就业更加充分,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产阶层群体持续扩大,贫穷人口大幅减少,是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使社会保障全覆盖,人人看得起病,居者有其屋,是中国追求包容性发展的生动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更加突出。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发展偏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对生态文明的关注不够。这有国情因素,也有发展阶段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与人们的幸福感的相关性越来越高。如果没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即使国家发展起来了,老百姓也会抱怨。值得注意的是,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加剧的发展态势。这说明,人们对生态环境破坏更加敏感,更加难以容忍,对生态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经济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目标。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尤其是人民享有蓝天绿水青山,人民身体健康,多点“APEC蓝”,少点雾霾天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做到这些,就不能说实现了这个奋斗目标。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目标,不是某个区域目标,更不是某个省市县的目标。每个地方的环境承载力、主体功能、开发强度不同,目标实现会存在差异。2015年地方两会的政府报告显示,有29个省份下调了经济增长速度,上海更是取消了增长目标。这说明,地方政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尊重客观规律和现实基础,因地而异,不再唯GDP论英雄。
本文标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6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