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青春期心理讲座:认识现在的我东辉职校心理咨询室刘晓蓉青春期是指一个人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青春期年龄范围为10—19岁,它不仅是身体发育,同时也是心理成长的人生关键时期。伴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等等。这时的少男少女,往往开始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充满幻想的内心世界也常常与来自现实的外部环境发生各种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许许多多的疑问和困惑。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这是在座的每个人都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为此,我们特组织了这次讲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青春期里,一个人的心理会发生许多的变化,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后,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活动能力、智力、社会需求、创造力、超常行为、特征行为等心理发展的六大高峰都强烈地表现出来。这一时期的我们思维敏捷、感情丰富、富于理想、进取心强,可以说是一生中心理发育最活跃的阶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主要有都有哪些表现:一、独立意识增强应该说在青春期里,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发展是很快的,并且开始逐渐摆脱儿童时期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和不可替代,产生了较强的自尊心。在主观上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了一定的能力,不愿意象小时候那样事事被人照顾、监护,更不愿意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并常常模仿成人的行为,出现了自我表现意识。他们不再把心里话完全告诉父母,往往喜欢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总希望大人们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请问同学们是不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现在可能完全独立吗?从客观上来讲,我们现在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老师、家长等大人们的帮助,还不能脱离对家庭、学校的依赖关系。实际上,我们有时候自己也会发现自己的思想、行为还带有许多的的孩子气,你们说是不是?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曾经接触过这样的同学,不知道怎样处好同家长和教师的关系,有时还感到大人们的教育和帮助是一种多余的约束,从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有的人甚至因为逆反心理的作用而做出一些“过份”的举动来。请问在座的同学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吗?同学们也可以相互举一些例子,不必是自己的,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独立意识的增强应该说是一件好事情,它表明我们正在逐渐长大成人,但毕竟我们现在还远远不够成熟。因此,当你有时对老师和家长的管束感到不是那么高兴时,请仔细想一想,他们究竟是为了谁好?当你出现逆反心理的时候,更要冷静地思考一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做的事情,会有多少正确性,而最后受害的又会是谁?二、求知欲望强烈青春期正是一个人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处于这个人生阶段的我们,理解和记忆能力都是最强的,而且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所以我们现在要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书本知识的学习中去,说的抽象一点,是用所学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说现实一点呢,则是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出充分的准备。我想问一下,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的,对吗?问题是我们有一小部分同学不满足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甚至是该学的东西都还没学好,却把眼晴对准社会,喜欢追求一些新奇、趣味的事物。我们这里不是说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完全不去睬它,事实上这样也不大可能,而是要把这种求知的欲望多放在学习上一些。有一句话,大家知道吧?叫做“学生学生,以学为生”。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服装款式、衣着打扮等,我们现在不需要也没必要知道太多,以后踏入社会自然会大量的接触。但是如果现在该学的东西没学好,甚至都没好好去学,很难想象以后怎样在社会上立足。我觉得现在的同学们应该都是比较聪明、懂事的,自己稍微权衡一下利弊得失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对吗?也有的同学会说,其实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有时候就是做不到,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也许我作为心理老师可以为你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大家能够主动的来找我,好吗?三、认识能力不足由于青春期刚刚是从天真浪烂漫的儿童时代发展过来,所以虽然我们现在独立意向发展很快,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能力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我们还不曾踏入过社会,在认识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直观性(一般爱看表面现象)、易感性(容易跟着感觉走)和被动性(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等特点。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比较简单、片面、主观随意性强。思想上也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做出轻率而又不完整的判断,或者采取一些幼稚的不成熟举动。例如,不少中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同年龄伙伴的影响,在兴趣、爱好及衣着打扮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有的还模仿成人,与异性谈恋爱、拥抱、接吻等。由于认识能力不足,有时遇到稍复杂一点的事物就分不清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一味追求新奇和刺激,或受他人唆使,做出一些有欠思考又不负责的举动,有些举动还往往会给社会造成负担,破坏社会道德秩序,甚至被坏人拉拢、利用等。四、思想情绪不稳定情绪是决定心理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可以说一切心理健康的问题,都与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人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无论是兴奋或抑制,都不利于个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青少年时期的特点就是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思想情绪不稳定,尤其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曾经有人说,不少人的青春期是在喜悦和悲伤、快乐和苦恼、自信和胆怯、笑声和眼泪彼此交替中度过的。情绪一般来说是受外界刺激引起的,但也可以通过主观意识进行自我调节。情绪的自我调节除体现个人的意志力外,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培养幽默感,用轻松乐观的情绪适应周围的环境。学会让自己的情绪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和宣泄出来,防止过度压抑而导致不良后果等。我在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里曾经接待过很多情绪波动非常大的同学,不过大部分都是女同学。我常常送给她们一句话:想开一点,看远一点!其实对待有些事情,用积极的、长远的观点看待就不那么令人难过了。或者,也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坏事还会变成好事呢。总之,注意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是青春期里青少年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我很乐意随时为大家提供帮助。五、出现对异性的好感青少年时期出现对异性的好感,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与异性的正常交往,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需要,对于激发美好生活的追求,鼓舞奋进的理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青少年时期谈恋爱,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大事,特别是我们现在中学时期,更是违背校纪校规的行为。应该说不只是我们学校,也不是哪一个地区,而是从我国的整个情况看,基本上都是不赞成早恋的。前面我们讲过,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为获得较强生活能力打基础的这样一个阶段,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思想和心理都不太稳定,过早接触这些成人的事情不仅通常没有结果,而且经历本身常常也是弊大于利,严重的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有可能节外生枝。从生理上讲,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肾脏、骨骼等都未完全成熟,众所周知,生理如果不够成熟,很难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心理状态,两者之中有一项出现障碍,就会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下面我们就从现实的角度了解一下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可能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需要我们采取哪些对策:1.首先,是意识方面的一种朦胧的觉醒,开始向往与异性的交往。有时候有的青少年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还会时时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前面我们提到过,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正常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不加约束甚至理直气壮,因为毕竟我们现在还是以学业为重;聪明的同学应该知道自己去如何处理,有很多处理得非常好的同学,还把这种心理化作了自己在学习上前进的动力,。2.梦幻与自慰,就是有时会一个人白日作梦,想入非非。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自我封闭,并导致情绪起伏不定,很容易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是一种比较傻的做法,应该是我们大家注意尽量避免的。比如你可以尽量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来淡化这种情绪,或者直接来找心理老师倾诉一下也是一个好办法。3.模仿与尝试,也就是说开始采取行动。虽然这样的同学还是少数,但我作为一个比你们年长的女性,有义务提醒一下,这样不仅仅是违反了校纪校规,而且如果任由这种心理自由的发展下去的话,还可能出现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就是受本能的驱使,出于无知和好奇,过早地进行有关的体验和尝试,甚至出现越轨行为。我想请问一下大家,你们自己认为我们在这个方面应该怎样要求自我呢?这些要求不是老师定的,也不是我们家长自己想出来教育孩子的,而是一种社会伦理的要求。性伦理是社会道德中最敏感的一个领域。有人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性文化、性道德的高低,是衡量这个民族、国家道德与文明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样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在这个方面表现如何,也是衡量他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在青少年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青春期,如果我们确立了正确的性伦理观念,则有助于我们分清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建立起一种应有的道德感和羞耻感。掌握了性伦理观念,我们就有了与异性交往的行为准则,做到自尊自爱,分寸适度。面对着来自体内的青春的萌动,我们才能够用理智管好自己,面对着来自社会的有关不良刺激,我们才能够洁身自爱,不随波逐流,表现出较强的自制力。另外,它还有助于培养我们健康的人格,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懂得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理智与冲动,友情与爱情的关系,分清美与丑、光荣与耻辱的界限,用一种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态度对待青春期这一个每人都要经过的特殊时期。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校纪校规、社会伦理包括别人的褒贬等等都是一些外在的东西,其实比这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内心一定要有一个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一点对于我们女孩子是尤其重要的。国外许多学者都把我们这个年龄称作“危险时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真的发生危险的话,那么最受伤害的将是谁?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积极提出来,用纸条写上来也可以,我将现场解答。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学生青春期心理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9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