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目录1《治水即治国》………………………………………………………………………………………………1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2作者:中共中央委员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水与文化流系品说》…………………………………………………………………………………………8作者:国家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治水—推动中国治道变革》……………………………………………………………………15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对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几点建议》…………………………………………………………23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国土开发与城市化应以水资源管理为主导》…………………………………………………25作者: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刘力群《水资源保护的核心是加速水循环》……………………………………………………………27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应对水短缺节流重于开源》………………………………………………………………29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建立环境风险评价保护好人类的生命之源》………………………………………………31作者: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武晓峰一月内发生的重要能源新闻或时事政策…………………………………………………………………33《水资源配置决策科学与动态并重》……………………………………………………………………36作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游进军刊首词封面文章高端论坛中国水战略市场动态市场点评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目录2《福建省首次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38作者:本刊执行主编李兆清《情满山河——邓小平与治水》……………………………………………………………………………41作者:本刊执行主编李兆清《美中能源关系》…………………………………………………………………………………………46作者:美能源部副助理部长庞芙瑞《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53《节能-中国与国际比较中的误会》……………………………………………………………55作者: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朱成章《中国环境问题的急迫课题》………………………………………………………………………………64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邓聿文《环境管理会计的新发展――流量成本法述要》…………………………………………………………71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燕祥读者来信选登…………………………………………………………………………………………………76《能源思考》版权声明………………………………………………………………………………………78特别报道专访能源新概念书讯论文平台读者来信本刊启事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刊首词1治治水水即即治治国国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水,太重要了。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发展之源。水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基石。水战略,太重要了。治水即治国,水道如国道。作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唯一延绵未断的中华文明至今长盛不衰,靠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文化,就是以水治为基础而形成的农耕文明及其演进。农耕时代是人与自然昀为亲密、人对自然观察了解昀为细腻的阶段。农耕文明说到底就是水文明,就是生态文明。大禹治水、李冰治水之所以被歌颂了几千年,正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水、对水战略的重视,同时他们的壮举都铸就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水治,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推动中华各民族大团结、大一统。治国必先治水,水治才能兴邦,这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常识。反过来说,任何对水的忽视,都将导致国运式微,民生凋敝,古今中外,其例不鲜。当今世界,随着工业化对大自然的吞噬和肢解,随着对利润无限制的追逐和对物质享受无止境的渴求,气候变暖,全球性干旱和荒漠化日益严重。联合国称,全球60%人口到2050年将遭遇水短缺之苦。水将成为继石油之后国际争端的根源。水危机已经成为困扰全球发展的昀大瓶颈,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被列为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问题之首。水危机也是中国今天昀大的忧患。中国是世界上13个昀贫水的国家之一,是唯一已经真正面临水危机的世界大国。严重缺水是中国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昀大的一根软肋,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淡水人均拥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有18个省低于国际昀低标准;母亲河黄河曾经断流过226天,海河流域无河不干;父亲河长江已被不断污染,淮河流域无水不臭;全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则80%受到严重污染,5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近4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约一半国土被酸雨覆盖,水土流失300万平方公里。水危机的信号从四面八方涌来,治水模式应该重新审视、思考。必须确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水治观念、水治规划、水治策略,积极推进生态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使我国水利发展切实转入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所面临的水危机,表面上看是资源危机,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质上也是治理危机。水危机的产生与演化涉及体制、机制、文化传统、人文价值等深层次原因,解决水危机必须推动“水道”的变革,推进文化复兴与环境道德重建,重构治理模式,因此国家顶层设计与政府宏观调控是至关重要的。水道如国道,治水即治国。必须把治水上升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由水而及他,从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滴水都呼唤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一天到来!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封面文章2解解决决中中国国水水资资源源短短缺缺问问题题的的根根本本出出路路作者: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首要控制性要素。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却没有同等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极为严重。我国缺水问题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近20年来,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和节水意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研究生态性水利和资源性水利,并使我国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昀根本、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1.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但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约束,需要节水;能够获得经济收益,愿意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2.节水型社会的实现途径(1)明晰初始水权。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由于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因此首先要根据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进行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再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权指标。在各流域或区域分配初始水权时,要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并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如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初始水权分配时,首先要扣除210亿立方米的生态和环境用水,剩下的370亿立方米才是可用于分配给沿黄省区的水权。(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封面文章3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例如,根据国务院的黄河分水方案,宁夏拥有40亿立方米的黄河初始水权,这就是宁夏总的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宁夏再把这个总量指标层层分解下去,层层都有指标,这就是总量控制。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如宁夏对74个行业、109项工业产品,制定了用水定额标准。(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要特别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4)用水户参与管理。这套制度能否有效运转,公众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宁夏引黄自流灌区,通过用水户(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了905个用水户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5)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初始水权分配后,对新增用水需求,主要通过水权交易市场,进行用水权的有偿转让来解决。这样,买卖双方都会考虑节水,社会节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水资源的使用就会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领域。例如,2003年以来宁夏、内蒙古进行了“农业转工业”的水权有偿转换实践探索,由工业项目业主投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把农业节约下来的水量指标用于满足工业项目新增用水需求,初步实现了工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多赢。3.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2)无论是缺水地区,还是丰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因为:第一,粗放的用水方式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表现,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降低发展成本。第二,节水就是减污,如果不搞节水,就会产生大量污染,节水是为了减少污水处理成本。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都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所不同的是:缺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受控于“宏观控制指标”,可以充分利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丰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取决于“微观定额指标”,注重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要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节水与防污治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水需要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防污治污则需要分析水环境
本文标题:中国水资源危机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