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第六单元本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4篇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本单元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地阅读,理解段落的意思。教学本单元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如“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进行本单元习作教学时,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语文园地”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三首3《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出的不同风姿;《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1.认识36个生字,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51个生字,会写46个词语。2.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4.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5.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富饶的西沙群岛2本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海滨小城2本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了海滨小城既美丽又整洁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美丽的小兴安岭2本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习作1这儿真美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2.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语文园地2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所处的位置,以及关键语句的作用。2.认识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3.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17古诗三首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并背诵古诗。难点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5个生字,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亦”和“宜”发音相似,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区分声调。多音字“抹、磨”,可以让学生在词语中分辨读音。比如,“抹”字在“淡妆浓抹”“抹粉”中读mǒ,在“抹布”中读mā,在“转弯抹角”中读mò;“磨”字在“磨镜”“磨刀”中读mó,在“石磨”“磨盘”中读mò。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要注意易错笔画的指导。比如,“孤”字中“瓜”的竖提,可以在范写时,通过红色粉笔突出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楚”字可以和“定”比较,把下边部分的横钩写正确;“未”字的两横,要指导学生写得上短下长。3.理解运用(1)通过有层次、有方法的诵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体会古诗的韵味。(2)通过对词语、诗句的理解,想象画面,让学生领略汉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汉字的热爱。(3)课内外结合,拓展同主题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发现古诗中动词运用的巧妙,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字,能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古诗大意。(2)搜集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视频和图片。(3)搜集作者李白、苏轼、刘禹锡的简介。(4)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5)再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读顺。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4第1课时(《望天门山》)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的视频,视频时间大概一分钟左右,先播放全貌,然后是天门山的近景),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被叫作“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天门山雄伟壮观。生:我通过课前预习,还知道天门山是“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2.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真多!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播放天门山视频,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谁来把课前预习的资料和同学们分享一下?(生简介李白)课件出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擅长的体裁是绝句。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5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确定读音,读通诗句。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男女生对读。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5.指导生字的书写。(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断孤帆楚至(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断孤帆上下结构:楚至(3)易错字指导:“楚”下面部分不是“定”;“孤”右边部分是“瓜”,不是“爪”。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6.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7.朗读古诗。(1)自读:请读3遍,前两遍读准字音,第3遍读出节奏。(2)个读:指名读。注意听他是怎样读出停顿的。(3)有节奏地读:同学们,写景诗是“望”出来的,所以要读得慢一些,读出自己的感觉和味道。8.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诗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设计意图:在自主认读、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三、理解诗意,体会意境。课件出示天门山、楚江的图片,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课件出示: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断开。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出现。孤帆: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6课件出示前两句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2.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生动、形象?(断、开、回)“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是冲开、撞开的意思。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课件出示后两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壮美的景色的?(在船上看到的)4.“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妙在何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蕴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5.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学生全诗一起说一说。6.指导朗读:读出水的气势,山的磅礴。(指名读、赛读。)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读,进一步感受山水的磅礴气势。四、品古诗,悟感情。1.同学们,请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把古诗读一读,结合课文插图,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板书:碧水青山孤帆日)2.出示课件:(出示有天门山、绿水、白帆的图片)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体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板书“雄伟壮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4.一边配乐一边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背景音乐:前一部分是笛子《姑苏行》,后一部分是古筝《高山流水》,大约2分钟)5.背诵并默写古诗。7设计意图:教师抓住关键字词,结合课文插图,注意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五、总结方法。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首古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总结。(1)读:读通古诗。(2)解:理解诗意。(3)想:想象古诗画面。(4)悟:感悟作者感情。设计意图: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生自学古诗打下基础。第2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时目标:1.认识“亦、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会写“饮、初”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8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导语并配西湖的图片: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宋代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出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谈话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古诗,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古诗学习中去。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1)读:先自由读一读古诗,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2)解:结合书中注释,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3)想:说一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4)悟: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检查学生读诗情况。(2)出示划分的节奏提示,指名读、学生齐读。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指导生字的读音。(1)“亦”和“宜”发音相似,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区分声调。(2)多音字“抹”,通过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在词语中分辨其读音。94.易错字指导。“初”左边是“衤”,不是“礻”。学生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5.精读诗歌,学生汇报,教师点拨。(1)课件出示第一、二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①理解“潋滟”“空蒙”。“潋滟”写出了晴天西湖波光闪动的特点;“空蒙”写出了雨天西湖云雾迷茫缥缈的特点。②指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课件出示:雨中西湖图片)生: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犹如仙境。③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赞美之情。(2)课件出示第三、四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①理解“西子”。(即西施)这两句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西湖是景,西子是人,一个景,一个人,怎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呢?“西湖”和“西子”的名字里都
本文标题: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0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