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骨干教师专题讲座(一)《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二)《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实现的意义和价值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目标的整体实现,不但有利于学生当时学习数学课程的成长,还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是全面、持续的发展。因此,所说的四个方面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和谐融合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必须要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所以它们是一个整体实现,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希望他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意义很重要。(三)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观点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整体把握,然后逐步实现,这是一个总体的方向。(1)对重视过程、整体把握的理解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是通过教学过程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过程是指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过程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包含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又是整体性的,包括体验、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数学的表达和交流,积累经验,提升素养。(2)对这一过程做到逐步实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首先,教师要明确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制定每个学期的目标、每个单元的目标,再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要重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对于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方式进行整体规划,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动手操作,哪些适合学生自学,哪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等等。其次是把握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每一节课的课程目标都是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一部分,都会为实现整体目标做出贡献。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过去的数学“双基”是指什么?过去提到数学的“双基”时,指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算、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方法等。(2)现在确定数学“双基”的原则数学“双基”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应用的基础、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些条件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都是有背景和由来的,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有关联,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也有联系。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及来由,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才能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必要性、重要性,真正理解它们的表述。这样学生才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和由来,可以称为这些知识的“生长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称为这些知识的“延伸点”。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但要注重知识表面,更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还要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把局部的数学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数学的整体把握和宏观认识,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4)关注基本技能的教学基本技能一般都表现为一定的操作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和步骤都以某些数学知识为依据。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程序和步骤,更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懂得合理应用这些程序和步骤。例如: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算,更重要的应该明白为什么这样算。以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刘爽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例。刘爽老师对计算的模型做了深入的研究,把所有的模型做了一个梳理,有实物模型、人民币模型、计算模块、数线模型,还有计数器模型。这些模型在支撑孩子们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刘老师首先对直观模型进行了甄选,并且充分利用这些模型帮助理解算理,不仅把这几种模型沟通起来,同时把乘法竖式得到的过程与模型联系起来,孩子们学的很高兴,也很清晰明白。观点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1)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1不断感悟逐渐形成一个数学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需要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2善于挖掘逐渐清晰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当中,是一种隐性的知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逐渐清晰。这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联想、类比,逐渐感悟、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思想的作用。(2)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1经历和体验是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前提数学活动经验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逐步获得,是在“做”中积累。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只是教学的起点,它还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同学交流等过程中去粗取精、反思、抽象、概括,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2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这是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的前提。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前,要先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并通过学生调研,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和思维状态以及学习经验基础。观点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1)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的内容: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师对数学教学或者对教育的认识有一个很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看待数学教学的眼光很重要,我们看到哪儿,学生就会走到那儿。例如:以海淀区北大附小孙雪林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为例。首先,孙老师从函数关系引入,第二步用统计的观点对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正视误差,最后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孩子有这样经历以后,他会有很深刻的体验。课后,我们还做了后测:学生1:我这节课印象最深得是,圆周长公式的来历,这没问题,他说,我还想研究,圆中的立体图形,如球体。学生2:我印象最深的是,圆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学生3:我想知道祖冲之是怎样算出这已经很精确的圆周率的,历代包括现在的人们对圆周率永无止境的探究,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孙老师确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反思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感受人类的探索精神。这些作品,更好地说明了孙老师的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在本课的实现。民族自豪感、科学的精神、探究的乐趣、继续探究的愿望,包括孩子们对数学的感觉,都是孩子们继续学习的一种后劲。分享:
本文标题: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0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