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崔凯工作室)
上进下出,通过式与等候式车站相结合的高架站房成为苏州连通古城与新区的“桥”。车站内部空间模式现代高效,建筑形态延续城市肌理和文脉,创造“苏而新”的精品建筑。体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折板屋顶系统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基础。建设“四节一保”的绿色车站。目录效果图篇建筑设计说明篇一. 项目概况二. 设计理念三. 总体规划四. 功能流线设计五. 功能布局六. 空间形态与建筑造型专业设计说明篇一. 客流专业说明二. 站场专业说明三. 结构设计说明四. 给排水专业说明五. 暖通与空调专业说明六. 电力专业说明七. 通信信号专业说明八. 地铁专业说明特殊施工方案及技术篇1. 老站房的改造与利用2. 站房分期施工与过渡3. 铁路正线不立柱的要求4. 铁路正线通过列车的噪声和废气处理投资估算设计图纸篇区域位置图总平面总平交通分析交通流线分析站台层(+0.00m标高)高架层(+8.25m标高)地下出站通道层(-6.75m标高)地铁层(-11.75m标高,-16.75m标高)平面流线分析剖面、剖面流线分析立面图立体流线分析图模型照片效果图篇南立面透视图南广场人视点透视图北广场人视点透视图鸟瞰图1011室内透视图11站台雨棚透视图1南广场入口透视图11夜景鸟瞰图11局部小透视图1局部小透视图0南广场鸟瞰图北广场鸟瞰图建筑设计说明篇济路,城市公交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三、设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理念及“五性”原则。上进下出,通过式与等候式车站相结合的高架站房成为苏州最大的“桥”连通古城与新区。第一部分: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名称: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二、项目概况:苏州,是我国最为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通道的主要客源点。京沪铁路和沪宁城际轨道交通线均在这里通过。新苏州站是一座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换乘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是苏州市级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站南临北环路及护城河;北依平江新城;东西两侧分别是人民路和广·大空间现代化交通建筑延续城市肌理和文脉,创造“苏而新”的精品建筑。·体现生态、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折板屋顶系统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基础。建设“四节一保”的绿色车站。四、总体规划1、城市交通路网规划北环快速路从东起人民路东侧、西至广济路西侧开始下穿,并穿越整个苏州站南广场后,分别连接东、西环立交。在整条北环快速线上,有多个南北城区的接驳点。北环辅路部分与南广场沟通,部分从南广场下穿越。广济路在过站场处为高架上跨,人民路在过站场处为下穿形式。苏站路和车站北广场平接,北环快速车流均顺畅进入车站南北广场的交通系统。、总平面布局改建后的苏州站位于新、老区交界的原站房位置,南临古护城河风景带,北接蓬勃发展的平江新城商业金融中心区。近期为南北并重、共同承担旅客进出站功能;远期将逐渐形成北主南辅的局面。设计采用高架站房形式,旅客在高架候车区直接进站上车,既提高了旅客搭乘效率,又可对南北广场侧站房规模进行压缩,减少了用地,增大了广场空间.主体站房对称布置在铁路站台中心线上,南广场西侧是公交停车和行包停车场,中部是步行广场,东侧是出租车落客区、社会停车场和贵宾停车场。北广场采用高架进站形式,地面结合商业用房,设公交车和长途车停车场。南广场河岸架设一座通向古城的景观桥,将车站和古城临河的商业街连通,不仅改变传统车站商业的模式,同时提升了车站周边土地的商业价值。广场临河的两侧,对原游船码头的功能进行完善,为旅客往返于车站和古城之间提供了轻松便捷的交通方式。、景观设计环境与景观设计集中体现出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理念,景观从建筑延伸到南、北广场的网格铺地中,镶嵌着景墙、休息廊、水池和竹林,两组游船码头分别对称布置在广场中轴线两侧,家具、灯具、小品,水景为旅客营造了优雅的休憩场所。通向古城的步行景观桥,让站房、广场和护城河风景带连成整体。、绿化设计:南广场对称布置了面向古城的绿地。草坡向地下延伸,下沉的庭院将阳光和清风带进了半地下的出站大厅。北广场对称布置的绿地也向城市开放。、外部交通组织出租车流线(地上)出租车流线(地下)区域交通分析图车站南广场:•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在广场西侧地面上设置首末站。•社会车和出租车落客区设在广场东侧地面。•地下出站厅两侧是社会停车场和出租车载客区,与北环辅路共用出入口。•贵宾车停车场设在广场东侧的地面并紧邻贵宾候车室。社会车流线(地上)社会车流线(地上)公交车流线车站北广场:•公交车停车场集中设置在广场东侧地面,大型社会车辆、长途车和旅游车在广场西侧进出。•社会车和出租车在高架平台落客,停车场、载客区在广场地下紧邻出站厅布置。•出站旅客在地下可直接进入地铁入口离站。•贵宾车经贵宾专用通道进入基本站台或贵宾候车室。辟有两条通道连通南、北地下停车场。五、功能流线设计旅客流向设计为上进下出的形式,由高架进站,自地下出站。进站旅客流线:·步行或乘坐公交车的旅客,在半室外的广厅通过自动扶梯至高架候车室进站。淡季,可经地下快速进站通道直接进入站台。·北站房乘轿车进站的旅客,可直接上至高架平台,经广厅到达各候车区候车。·地铁旅客由地铁站厅层乘扶梯上至下沉广场层,上至高架层,进入到达候车区进站。·母婴候车、残疾人候车区,由专门通道进入无障碍候车区。各站台、通道均设置残疾人电梯,保证残疾人士的无障碍通行。·团体旅客或快速常客通过高架层两侧的快速进站通廊直接进站。·贵宾车经贵宾专用通道进入基本站台或贵宾候车室。站台层平面流线高架层平面流线地下出站通道层流线出站旅客流线:·出站旅客下至地下层出站通道,检票后到达南、北出站厅;·旅客也可通过自动楼扶梯下至地铁站厅层换乘、号地铁;·或直接前往南北广场地下的出租车载客区和地下社会车场;·通过扶梯或者坡道去往南北地面广场换乘公交车、长途车和旅游车。多种交通工具换乘比例(换乘比例表)交通方式换乘比例(%)城市轨道交通25公交40出租15社会小汽车及私家车9长途5铁路换乘3合计100普速、城际与地铁之间的换乘方式:·普速和城际出站旅客,经地下通道出口和下沉广场两端的地铁入口进地铁。·地铁出站旅客在南北下沉广场和南北联系通道进入站厅层购票和进站。在淡季,地下通道内的城际出口检票同时具有进站检票功能。普速、城际与城市公交系统的换乘方式:·普速和城际出站旅客,经地下一层出站通道,到达南、北出站集散厅,乘扶梯上至地面站前广场的公交车离开车站。普速、城际与城市长途车的换乘方式:·普速和城际出站旅客,经地下一层出站通道,到达北出站集散厅,乘扶梯上至站前北广场,向西到达长途车场乘长途车离开车站。普速、城际与出租车的换乘方式:·普速和城际出站旅客,经地下一层出站通道,到达北出站集散厅,乘扶梯上至站前北广场,向西到达长途车场乘长途车离开车站。普速与城际之间的换乘方式:·普速和城际出站旅客,经地下一层出站通道,通过出站集散厅,乘扶梯上至站前广场进入站房购票,之后前往高架候车室进站上车。·在淡季,普速旅客经地下可到达城际站台。六、功能布局地下出站通道层(-.m标高)结合商业服务用房布置在站房中心线上,将南北广场的下沉空间连通。通廊东西两侧,另有两条出站通道连接出站厅。其中一条在淡季可作为快速进站通道。中央地下通廊还设有通向下层地铁的出入口,方便地铁和铁路旅客的换乘。两翼另有连通南北地下停车场的环形车道。站台层(+0.00m标高)设座站台,其中1~站台为普速列车停靠,站台中间设隔离带分别供城际列车和普速列车停靠,~站台为城际列车站台。北站房广厅的室内空间高达二层,南站房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面向古城开放的半室外空间。基本车站台候车室和售票厅,贵宾候车室、行包房及其它车站管理用房,通过庭院秩序井然的连成整体。高架层(+.m标高)内部空间高达1m的候车大厅将南、北站房连成了整体。普速旅客为等候式候车、城际旅客为通过式候车,虽然分别设置检票系统,但其候车区空间共享,小桥流水的室内景观、苏味十足的小体量商业服务用房,则根据需要设置。地铁层(-11.m标高,-1.m标高)地下二层是地铁号线站台层和号线的站厅层,有多个出入口连接中央通廊和南北站房。地下三层是地铁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管理用房七、空间形态与建筑造型苏州--一座温婉的东方威尼斯,一片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城,一个被称作天堂的地方。水网纵横交错的古城中,街道依河而行,建筑临水而造:“水城人家尽枕河,鱼米之乡遍书声”。“小桥……流水……人家……园林……”在雨丝般吴侬软语的陪伴中,渡过了千年的玲珑时光,凝聚为一座吴文化的都城。亦造就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整体连续的棱型屋顶与结构浑然一体,粉墙袅袅伸进了深灰色屋面的端头。覆盖着现代化交通建筑的大空间,层层叠叠、纵横交错,延续着古城的肌理。与古城隔河相望的南广场上,两组镶嵌着巨型灯笼的圆柱撑起大跨度的现代化棚架,栗色的结构杆件呼应着粉墙黛瓦。斜坡顶、灯笼柱映衬在粉墙上,在吴韵天空下讲述着水巷船家的生活。立面中的“苏”室内中的“苏”0俯视烟雨姑苏水乡,新城区环绕着古城,黛瓦粉墙栗柱构成的城市肌理跨过河流、街巷、民居,覆盖在苏州站上。近人尺度的粉墙将站房各部分空间连成了整体,或藏或露、或深或浅、浓浓淡淡、飘飘袅袅,将现代化车站的宏伟壮观融入在千年古韵中。空间特色节能分析北站房一侧,随着新城的高桥飞架,现代建筑品位凸显,向往来旅客展现着千年梦醒,一朝冲天的美好故事!“粉黛行韵流水觞,故都涅磐朝天向”全新的苏州站,以婉约而明快的建筑语言,描述着苏州古城美好的明天!站台雨棚在铁路线上空的通透,给旅客带来了阳光和清风。站台棚架系统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基础。随着更多洁净能源的使用,环保和艺术的结合使得这座全新的交通枢纽成为一个绿色的环保中心。结构形式的统一1专业设计说明篇第二部分:专业设计说明一.客流分析说明1.客流量及客车对数00年苏州站旅客发送量11万人。苏州站旅客以短途城际旅客为主。铁路客运量上升的幅度较快。预测近期旅客发送量为00万人,远期为0万人。研究年度每日、高峰小时客流量见下表。研究年度苏州站客运作业量表单位:人/日、人/高峰小时近期远期每日高峰小时每日高峰小时普速客流10000100城际客流1101小计10111城际客流根据其旅行特点和城际列车开行特点,均在站台上直接候车、上车,无需站房候车。站台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1人,超高峰小时系数为1.。根据客流流向及客车开行原则,近期苏州站办理客车1对/日,远期1对/日。.多类交通工具换乘比例1)客流流向预测苏州站集城际、长途客流为一体,每天有大量、不同性质的客流在此集散。经分析,本站客流可分为三类:市区客流、郊县(市)客流和旅游客流。苏州站远期日均旅客集散量为1.万人次,按性质和流向分:市区客流1.万人次,郊县(市)客流1.1万人次,游客0.万人次。)车站客流集散交通方式预测苏州站目前客流集散方式主要有:公交、出租车和长途车等。研究年度苏州站将形成南北两个广场,集铁路、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社会车辆、旅游车、长途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客运枢纽。根据旅客出行特征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直接调查法对旅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苏州站周边的交通结构及相关研究成果,火车站客流集散将以公共交通为主,约占客流集散总量的%。预测苏州站建成后旅客集散方式分担率如下表。苏州站客流各类交通工具换乘比例表交通方式比例(%)公交0地铁出租车1社会车长途车旅游车铁路换乘二.站场专业说明1.既有车站情况既有苏州站设有到发线条(含正线条),存车线条,上海端南侧设有短途旅客列车到发线1条(尽头式),走行线1条,基本站台1座,中间站台座,旅客天桥1座,地道座,牵出线1条,工务段段管线设于车站北侧南京端,另有炭黑厂专用线和工程段段管线在车站上海端接轨。.站场改造后规模车站设城际和普速两个车场,
本文标题: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崔凯工作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4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