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敞开心扉-拥抱未来——社会工作服务青年成长项目
“敞开心扉,拥抱未来”——社会工作服务青年成长项目(一)项目服务对象及项目实施的背景1.项目服务对象武汉市洪山区某校本科青年学生群体2.项目实施背景青年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经历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变化的重要人生阶段。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他们年龄一般在十八岁左右,处在人生快速成长的这一时期,青年面临着一系列的成长困境或危机,主要包括,首先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学生突然之间没有了目标,那么这是他们的一个迷茫期,突然之间无所适从,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其次,刚刚进入大学,离开熟悉的人和物,明显变得消极,心理上觉得孤独,这就表现为他们生活的适应性不强;然后,进入大学一下放松,突然发现自己以前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所以不知道自己将来的目标,产生危机,开始变得不自信,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最后,尤其对于女生来说,离开了只谈学习的校园,开始慢慢关注自己,但是不知如何下手,尤其会产生自卑的想法,或者只注重外表,忽略自己的内在,产生一些问题等。“青春期是一个苦难的时期,就像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旦成长中的青年陷入某种困境或危机中,其发展和自我成长就会受到阻碍和限制。许多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到迷茫困惑、不适应、孤独、怀疑,他们往往希望在了解、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形成更加稳定的人格。如何帮助青年从成长困境走向健康发展,是青年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社工的介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介入青年社会工作,有助于青年案主澄清其自我概念,拥有积极心态,增强自信心,习得一些应对和适应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迈出成长困境,度过危机,实现良好发展,成长为自信的、有能力、有爱心的成年人。(二)需求分析1.大学生群体的需求情况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的需求,但是作为大学生来说,目前阶段最大的需求就是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在本项目中,通过前测,我们把大学生的需求分为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本项目解决的是大学生刚进入大学迷茫,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了解自己,所以他们具有认清自我、探索自我的需求,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一个基本清醒认识的需求。2.服务项目的SWOT分析优势Strength具有明确的专业价值理念。较为注重“助人自助”、“人在情景中”等专业价值理念,“尊重与同理”、“接纳与关怀”等专业价值融入在服务项目的每个角落。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观为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理念指导,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开拓精神、亲和力和凝聚力。具有社会工作知识的客观性,社会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以及社会工作过程的逻辑性。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有着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此种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能够确保社会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社会工作人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能够更好地给予服务对象帮助,让他们从心理上,身体上都愿意与社工合作,接受服务,参与服务。劣势Weakness公众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认知和理解不够,社会尚未给予社会工作足够支持,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仍有待提高,与实际工作内容和强度不甚匹配,影响社工的工作热情。许多人仍不知道这一专业,也不明白其工作内容和意义。社工的发展也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待完善,无论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或者是管理方面的系统性。社会工作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督导尚未形成一体化体系。存在着理论教学与渐渐督导相脱节、专业价值观与技巧方法割裂、社会工作人员实际数量与客观需求相差悬殊、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践型社会工作者存在姐姐障碍等问题。机会Opportunity民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把“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单独列为第四章第五节,作为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立法进程,逐步完善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配套、行业标准支撑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初中高级紧密衔接、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建设,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展望未来,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的时代正在到来,一个将社会工作的地位提升到法律层面的趋势正日益明确,一个更加专业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者群体正在形成!威胁Threat许多新一批的社会工作者仍是缺乏实践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尚有待磨练,需要不断地积攒实践经验,通过时间的淬炼变得更加成熟。社会工作是专业价值观、技巧、方法需要高度统一的工作,相互支撑,不可割裂。在实务过程中,常常对专业技巧与方法强调得更多,对于价值观的内化却并未达到其应有的重视程度。如果缺乏强烈的专业价值观作为支撑,社会工作者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面对服务对象一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很容易产生倦怠,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下降乃至人员流失。(三)项目服务方案的理论依据1.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二是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三是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在这其中,前两项只有在与别人的接触中、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获得。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青年在这个阶段往往容易出现自我认识不清晰或者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的问题,可以通过别人这面“镜子”帮助青年了解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学会自我接纳。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2.生命历程理论生命历程理论来自芝加哥学派对移民的研究,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种跨学科理论,它侧重于研究剧烈的社会变迁对个人生活与发展的显著影响,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同样一组生命事件,若排序不同,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也会截然不同。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原理大致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即个体在哪一年出生(出生组效应),属于哪一同龄群体,以及在什么地方出生(地理效应),基本上将人与某种历史力量联系起来;二是,“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人总是生活在由亲戚和朋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正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被整合入特定的群体的,每代人注定要受到在别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巨大影响;三是,“生活的时间性”原理。生活的时间性指的是在生命历程中变迁所发生的社会性时间(socialtiming),他还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生命历程的协调发展。这一原理认为,某一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甚至比事件本身更具意义,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匹配;四是,“个人能动性”原理。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建制之中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历程。即使在有约束的环境下,个体仍具有主动性。人在社会中所做出的选择除了受到社会情景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人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生命历程理论关注整个生命历程中年龄的社会意义,关注特殊事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通过生命历程理论来研究青年期与成年期连接段的心理状况,关注每一个特殊事件对青年产生的影响。发掘其中特殊性,从根本上处理其早期阴霾和心理负担。3.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Strength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他的核心理念在于: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优势视角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优势视角相信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即便是处在困境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优势视角认为在社会工作助人实践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案主个人及其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症状,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于案主自身的优势,个人的经验是一种优势资源。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的理论范式,关注点在于案主的优势和潜能。它强调要把注意力聚焦于案主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他们的世界以及从他们的经验里找出意义。青年都具有内在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也有外在可供使用的资源,因此社工介入时可聚焦于青年的优势,扩展其优势强度和范围,并在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强调青年参与、自我觉得和平等地位。社工应尊重青年的特殊性,不对他们作出负面的评判,通过他们自身领悟,自觉做出改变,聆听他们的诉说理解其社会建构的特殊历程和意义象征,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和资源。社工的职责在于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青年的内在优势,增强其抗逆力和自我效能感。4.朋辈支持理论朋辈群体是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朋辈有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朋辈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基本相同,所接触的社会现象大致一致。朋辈是在人群互相交流互相接触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联系。这种联系对人的发展极其重要,尤其是在学生时代,朋辈关系对个人的影响甚至可以超过教师和长辈。青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个敏感时期,朋辈的支持对于青年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自身人格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5.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行为学派在助人的过程中为了使服务对象改变,一方面要协助他(她)做到自我了解、自我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外在监督,实现自我控制与外在控制的结合。帮助青年们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进一步理解自己,理解他人,达到更好的自我控制。(四)服务目标1.总目标帮助青年达到正确的自我认知,缓解生活、学习、情感压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潜能开发,最终获得生活的幸福感。2.具体目标服务目标目标阐述短期目标:建立良好关系,达到良好的自我认知了解本校学生关于自我认识的基本情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生活、情感、思想状况。获得学生的信任,保障青年自我认知成长活动的开展。中期目标:了解过去的以及现在的自己,深入剖析自我,建立支持网络开展认识自我活动,使其对自己的过去以及现在有客观的认识,提升其对自我的分析能力。鼓励青年的自我表达,聆听其对自身的看法包括自己的优缺点的看法,及时纠正错误的认知,针对特殊对象适当开展心理情绪疏导,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通过与大学生的家人,朋辈互动,改变其对自我的错误的认知。长期目标:深入探讨剖析自我的优缺点,建立自我调适的心理机制,挖掘自我的潜能,获得幸福感开展一系列关于调适自我心理机制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机制;关于自我的挖掘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交往能力,迈出成长的
本文标题:敞开心扉-拥抱未来——社会工作服务青年成长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5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