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析电影对社会的影响
浅析电影对社会的反映与影响—以宫崎骏电影为例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大众媒介充斥着人们的视听,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给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左右人们的思维和判断,而在众多的媒介中,影音视讯传媒被认为是最为普遍,信息负载量最大,给予人们最为直观和直接的媒介,涉及面最广,对人们的影响最大。电影既是一门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新兴综合艺术,又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喜闻乐见的大众传播媒介。就覆盖面与表现手段而言,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将其表现力延伸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几乎每一个层面,负荷起人类文化的多种职能。自电影艺术诞生一百多年以来,作为不断发展的体系,它总在更新着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由艺术的思考而产生的课题,同时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相呼应,可以说一代一代新电影伴随着新的时代、新的科技而产生,他的创作也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这里以著名的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为例,简单剖析电影的社会功能,即电影作为影响力巨大的传播媒介给社会和受众带来的影响。一、宫崎骏电影作品试图揭示的问题和思考宫崎骏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他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他这份执著,不单令全球人产生共鸣,更受到全世界所重视,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彻底改变了长久以来关于动画片的种种狭隘的认识,以及动画电影只以儿童为主要观众群体的固有定位。宫崎骏电影作品的特点在于他充分发挥动画电影形式的特性,创造出神奇、丰富的想象世界的同时,赋予了作品深沉、厚重的思想主题,不仅具有实拍电影无法比拟的观赏性,还展示了他切合时代脉搏的各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他的作品试图在通过他特有的表现形式去呼吁人们重视社会问题,呼唤人们内心的纯真、感动。(一)人类与自然之神的战争《幽灵公主》1997年夏季上映的这部影片,将历史背景设定在日本中世14至16世纪的室町时代。选择以室町时代为背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室町时代日本炼铁技术开始发达。制铁业的兴盛首先是建立在对原始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之上的,反过来优质钢铁的生产又促进了铁质工具的制造。包括大型铁锯在内的铁制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不仅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力度,工具的改良的同时也促生了建筑业、木工业的飞跃性的变革,以大量原木为材料的大型城镇的建造开始流行。这样以制铁业的发展为契机,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开始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宫崎骏正是要通过再现人类放弃对自然的敬畏,开始大量掠夺生存资源的历史性时刻,去展开他关于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命题与思考。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重工业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逐渐吞噬了原有的森林、绿地。人类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自然的索取、掠夺甚至占有,似乎变得合乎常理。人类逐渐放弃了对孕育出生命的自然之神的敬畏与感恩,变本加厉心安理得的挥霍着大自然的资产。然而这一切无度的掠夺将会引起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愤怒和报复。《幽灵公主》中的两位主人公桑和幻姬分别是自然和人类的代表。影片通过她们的矛盾表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战争。影片的自然一方的主要代表是自由被白狼抚养、已经成为白狼神家族一员的少女桑,她被人类社会所抛弃,已经完全融入了自然——麒麟神主宰的森林。女首领幻姬经营的铁镇是一个以炼铁业为核心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由于铁镇的存在侵蚀了白狼家族的生息之地,所以围绕对森林的占有,以桑为首的白狼一族以及同样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猪一族同幻姬引领的铁镇之间展开了战斗。片名虽为《幽灵公主》,但影片的视点人物是隐居在北方一隅的虾夷族部落的少年阿西达卡。阿西达卡的部落遭受了因憎恨人类而变成的“业报神”的野猪的袭击,阿西达卡将其射死时右臂被其诅咒。为解除诅咒,他向西行进,寻找人类遭到报复的根源,终于来到了人与自然之战的现场。在幻姬与桑的之间,阿西达卡尽力调和二者的对立,力图找到一条双方共生之路。《幽灵公主》的故事高潮同时也是最具有象征性的段落,是幻姬组织展开的对主宰森林的麒麟神的弑杀。居住在森林深处的麒麟神司掌着森林里精灵的生死,被称为“天朝”的中央统治势力要取其头颅以获得长生不老的伟力,所以幻姬私下和“天朝”达成协议,协助其射杀麒麟神以求得“天朝”对铁镇自治的认可,同时射杀麒麟神也意味着铁镇对森林的彻底占领。结果,麒麟神的头颅被射落后,死亡不仅吞噬了整个森林,同森林相比邻的铁镇也遭到了毁灭。阿西达卡和桑最后将头颅还给麒麟神的死亡之躯,森林才逐渐复苏。但是复苏后的森林已成为再生林,人神之战的痕迹已永远无法抹去。放弃对自然之神的敬畏,应该是人类将其自身从自然中剥离出来,继而与之相对的人类文明发展发展过程中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影片中的弑神行为,即代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决裂。而战争的最后以双方有限度的妥协而收场,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战争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在《幽灵公主》中,宫崎骏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把他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忧虑和思索用隐喻的方式展现出来,他选用的人物形象分别作为自然和人类一方的代表,通过他们之间必然的矛盾的出现和两败俱伤的战争来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发了观影者“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对待自然”的思考。(二)战争、平等与共存《风之谷》多个世纪之后,人类征服自然,发展工业,创造出威力无比的兵器,繁荣至极。然而在一场大战争“七日之火”后,人类文明和地球环境被一种自己所创造的可怕武器“巨神兵”毁于一旦。而后的约一千年,生存下来的人类面临着被有毒的森林“腐海”吞噬的危机。“腐海”释放有毒的孢子,生存着各种怪物般的虫类,多年以来人类在毒气和虫族的威胁下生存。在腐海的一角,有一个以海风抵挡毒气的只有五百人的小国“风之谷”。娜乌西卡是族长的女儿,她乘着滑翔翼像鸟儿一样的运行着,是个能和人人害怕的王虫以心相通,充满不可思议亲和力的女孩。可是野心勃勃的军事国家多鲁美奇亚却想彻底征服世界,为了彻底消灭腐海,攻占了培吉特国,挖掘出了“巨神兵”,想用它烧毁腐海和虫族。培吉特人为了报仇,竟然以小王虫为诱饵,想引王虫来消灭占据风之谷的多鲁美奇亚人。“巨神兵”由于还未成熟,并没有阻止愤怒的虫群就溃不成形了。娜乌西卡只身一人站在虫群面前,用自己的友爱平息了虫群的愤怒。原来“腐海”并不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在污染森林和水源,而是在吸收人类创造文明创造武器时造成的污染和毒素,通过自然的神奇能力净化被污染的土地和水源,虫群则是在保护着森林。正是由于“腐海”的不断净化,人类才能拥有干净的水源和泥土,得以繁衍生息。《风之谷》中很多元素和情节的设定发人深省,贯穿着宫崎骏一贯想要表达的思想;敬畏自然,生命平等,反对战争。“巨神兵”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由于人类之间的战争而产生,最终却毁灭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千年文明,它的可怕的威力不禁让人联想到核武器。人类用威力惊人的武器企图去征服自然征服世界,战火和污染破坏着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大自然就像母亲一样,包容着这一切,以自己的能力缓慢而持久的净化着世界。看着森林一片一片的被烧毁,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在不断的缩小。看着人类的所作所为,不禁让观众发生疑问:人类真的高一等吗?人类真的应该统治自然,统治世界吗?用武力来统治了一切,人类就可以无忧无虑了吗?《风之谷》自上映以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观众在观看了影片后评论道:人类所造出的荒谬的东西;巨神兵(令人联想到核武器),最后在与自然(王虫是自然力量的体现)的对决中败阵而亡。对于打破风之谷和平的侵略者多鲁美奇亚及其每一个残暴的行为,娜乌西卡都会燃烧自己的怒火,与之抗战。但对杀戮行为却无比憎恨。例如,对于被多鲁美奇亚所灭的小国培吉特的复仇(阿斯贝鲁)——这个复仇看似有道理——娜乌西卡也呼劝其制止杀戮。许多人,包括我,被娜乌西卡的一举一动感动着。自然与人类的共存,对人类愚蠢的杀戮和破坏行为的批判,这些都不是以枯燥的说教形式,而是以生动的科幻故事向我们倾诉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近几年产生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呼吁低碳”、“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措施和政策,正是说明了人类开始更加意识到了保护自然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风之谷》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正是这样的主题:大自然是无私、宽容的,它给予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资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征服另一方。只有善待自然,善待生命,才能更加长久的与自然共存下去。一味的贪婪征服、索取,只能是自取灭绝。观看过宫崎骏电影的人们无不为其中的深刻思想和内涵深深地触动。宫崎骏通过电影的表现力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纯真的心灵的敬畏,以及他对战争和环境问题的忧思。现代社会工业化越来越发达,人类由于科技技术的发达逐渐放弃了对自然之神的敬畏,反而企图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现状让他产生了这种忧虑,并通过他的作品把这种思考传达给每一个观众,并得到认同和共鸣。《风之谷》中大片大片的沙漠和有毒的森林,人们不得不戴上面具才能生存,人类创造出的武器的恐怖,《幽灵公主》中各种森林生物灵动的生命之美,残酷的战火后的凋败村庄的景象,相信每一个看过宫崎骏的孩子和成年人都会对这些镜头记忆深刻,在观看影片剧情的同时也开始思索自身发展的弊端。二、电影反映社会(一)电影的产生与发展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自己发明的电影放映机公映了他自己摄制的12部影片。这一天就是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这些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作品《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的午餐》、《火车到站》等都是一些记录日常生活短片,电影的最初功能就是旨在从纪实的角度出发,反映现实的生活和人类活动。后期的法国电影大师梅里爱的作品却恰恰相反,他在电影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戏剧因素,通过场景设置、服装、化妆、拍摄技巧等加强了电影的表现力,把电影从卢米埃尔的纪实主义风格中解放出来,开创了电影史上的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艺术性技术主义。而后的电影发展就更加融各家之所长,更加的成熟。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的布莱顿学派是蒙太奇的创始人,他们在自己的电影实践中,扬弃和继承了卢米埃尔真实记录现实生活的原则和梅里爱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思想。布莱顿学派提倡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普通人的命运,反对摄制矫揉造作和豪华生活的影片,并对社会问题有所触及。这一学派对之后的电影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的著名导演格里菲斯汲取各家之所长,融会贯通,集腋成裘,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电影艺术语言。他力图把纪实主义、技术主义以及其他艺术门类中的因素溶于一炉,不断的为电影的特性尤其是摄像构图和蒙太奇进行了多方的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赫的成就,是世界电影艺术的奠基人。(二)反映社会现状的电影艺术流派举例综观电影发展各个时期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电影艺术流派的产生总是与同期的社会现状所息息相关的。不同时代电影虽然风格和技术表现力有差异,但相同的是以写实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表现人类真实的生活和社会的现实状态。表现主义学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矛盾激化,经济面临崩溃。而掌握在统治者和垄断资产阶级手中的德国电影却要求艺术家们大量拍摄场面豪华的历史片和歌舞片,以宫廷的豪华场景去转移人们对现实的注意。这一时期产生的场面恢弘的豪华历史片有《女后安娜传》、《法老之妻》等。此时反对这种电影艺术性的流派形成也就是表现主义学派。以梅育为首的表现主义艺术家,面对德国战败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感到悲观和渺茫,同时又不甘沉沦于这种现状,于是把发自内心的焦灼和躁动投射在作品之中。例如《卡里佳里博士》,卡里佳里博士利用催眠术驱使青年白天在集市做杂耍表演,然后晚上又指使他们去杀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影片通过这个形象来批判那些把德国拖入战争劫难的政治权威们以及群众对于他们的盲从。结合现实的隐喻电影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还处于默片时代,影片主题的体现不能凭借人物的对话或复杂的情节来完成,只能靠各种拍摄对象的造型来体现。因此隐喻成为了电影中重要的表现方式。这时期出现了一批与以革命为主题电影,如艾森斯堡的《战舰波将金号》和普多夫金的《母亲》等影片都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本文标题:浅析电影对社会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6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