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ppt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政策认识中国和平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本讲主要内容一、当代中国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必须了解世界,处理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现实中的各种关系。人类进人21世纪,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环顾全球,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成为当今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突出特点。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必须把握当今时代的主题,正确看待世界形势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矛盾、新问题。二战后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中美朝1950-1953越南战争中越美1961-1975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印1962.10.五次中东战争马岛战争英阿1982.4-6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1979.三次印巴战争印巴1947.1965.1971.两伊战争伊伊1980-1988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美巴两次海湾战争美伊1990.8.2003.10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1992.3.两次阿富汗战争(苏联阿富汗1979-1989,美国阿富汗)-、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列宁说:“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0世纪后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一是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先因其内部分裂,后因苏东剧变而不复存在,尽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诸多矛盾,但其表现形态已不是过去两大阵营的联盟对抗了。两种社会制度基本上进人了共处与竞争的相持阶段,斗争方式也由过去的武力对抗为主转变为以和平竞争为主;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相互依赖因素超过了相互矛盾因素,因此,它们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经济上的又对抗又联合,而不是军事上的直接抗衡;三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四是长期以来通行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贫富差距扩大邓小平根据这一深刻变化,从战略的高度对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格局作出了科学判断:第一,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维护世界和平充满希望。“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第二,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依据邓小平的论断,1987年中共十三大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代世界主题”,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正确认识时代主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制定国际国内方针政策的立足点,是处理好国内内外关系的出发点。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并且成为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的国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有的大国一意孤行地奉行单边主义,追求建立单极世界。第二,南北问题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主导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现象还很普遍,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愈来愈大。占世界人口⒛%的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世界总产值高达86%,它们占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也高达82%;而占世界人口7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所占的这两项比例仅分别为14%和18%。世纪最不发达国家⒛06年的48个,其中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2个在拉丁美洲。全球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其中更有12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l美元,占世界人口lO%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只有0.3%,非洲的GDP仅占全世界的1%,其贸易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极端贫困人口由2.27亿增加到3.15亿。第三,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因素。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导致很多政府收人减少、赤字增加,但由于军事力量仍是各国实现安全战略目标所倚重的主要政策工具,且增加军事投入也是经济刺激计划的组成部分,世界军费开支仍保持着增长态势。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击毙之后,“基地”等恐怖组织为保存实力、发动新袭击很可能转换方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一是以“基地”为代表的国际恐怖组织呈现出分散化特征;二是恐怖组织本土化发展趋势明显:三是低成本、小规模成为恐怖组织发动袭击的重要特征;四是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渐为恐怖分子所利用。(二)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第一,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回避不了的世界发展大趋势。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首先,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图谋与世界范围主张多极化的力量继续激烈碰撞。其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多极化趋势有了新的发展。最后,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合作机制进人新的发展阶段,日益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利益攸关第三,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第四,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第五,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攸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凸显,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协调行动。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第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79年至2010年,中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0483.8亿美元。截至2011年7月,中国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10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第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有13亿人口,居全球第一;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7.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成为诸多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2000年至2010年,中国非金融类年度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590亿美元,有力促进了有关国家经济发展。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I6l个国家、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2563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减免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380笔,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人员12万人次,累计派出2.1万名援外医疗队员和近1万名援外教师。中国积极推动最不发达国家扩大对华出口,并已承诺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输华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中国和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的局面。第三,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备的产业配套格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截至2011年,世界500强已有480家落户中国,加工贸易使中国发展成为规模巨大且具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加工厂”。另外,外国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研发中心多达l400多家。(二)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第一,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在制造业行业分类的30多个大类中,中国有半数以上行业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并占行业世界总产量比重的40%~50%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第二,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解决朝核危机、伊朗核危机、中东问题、北非问题、苏丹问题等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全面、深人参与多边军控和裁军事务。第三,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得到彰显,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措施,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中国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派出救援队,为打击海盗行为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遣海军护航编队。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一)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形成发展1.20世纪70年代末,鉴于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战争可以避免的判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邓小平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多次强调:“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明确目标。2.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争夺引发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接连不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贫困问题并没有解决,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执行和平外交政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报告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再次重申,中国“要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出“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友好相处。3.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组织中发挥作用”。这表明,中国在对原有的国际体系正面认知的基
本文标题: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6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