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3、2018全国卷三《微纪元》小说讲评--(1)
《微纪元》讲评刘慈欣《微纪元》是2010年4月由沈阳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科幻类图书,作者是刘慈欣,该书讲述了未来人类去寻找新的星球,最后一个回去后发现人类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刘慈欣(CixinLiu),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山西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一边在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他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3年,更是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那事(地球发生了灾难)已经发生过了。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1—4段:先行者寻找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并解释原因。】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曾经记忆中地球的样子)……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第5段:先行者无功而返。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品味。灾难已发生与心存侥幸的矛盾心理。】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一片荒芜,这也是先行者不愿看到的地球。记忆中的地球与眼前的地球形成对比。)【6—8段:先行者远观地球。概括此时地球的特点。】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先行者看到一个城市的图像)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失望)“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我没兴趣。”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9—24段:先行者与小姑娘进行视频交流,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现状,尽管他并不相信。】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先行者亲眼近观的地球——满眼荒凉)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微纪元的特点)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理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先行者固执地坚持这是虚拟画面。)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人类还在,文明还在。“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25—42段:先行者在地球着陆发现微纪元。①着陆后先行者见到真实的地球——荒凉。此时他的心理——失望,麻木,孤独,甚至绝望。②发现微纪元,真实的人类城市确实存在。心理——重燃对人类及文明的希望。】《微纪元》整体感知,思路梳理1—4段:先行者寻找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并说明原因。第5段:无功而返。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品味。灾难已发生与心存侥幸的矛盾心理。6—8段:先行者远观地球。概括此时地球的特点。9—24段:先行者与小姑娘进行视频交流,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现状;尽管他并不十分相信。25—42段:先行者在地球着陆发现微纪元。①着陆后先行者见到真实的地球——荒凉。此时他的心理——失望,麻木,孤独,甚至绝望。②发现微纪元,真实的人类城市确实存在。心理——重燃对人类及文明的希望。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城市图像出现后,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B.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C.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D.姑娘率众在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参考答案: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对人类和文明的希望。6.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参考答案】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生命不因体型巨大而伟大,不因身材渺小而卑微。01刘慈欣的《微纪元》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宏大”与“微小”的故事。故事中的地球,已预见在一万多年后的未来,将因为太阳的一次爆发而毁灭。人类在颓废两百年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向宇宙深处发射方舟飞船,去寻找适合生存的星球,这批探索者称之为先行者。方舟号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航行,探索了六十多个星系,却一无所获,此时,地球时间已度过了两万五千年……地球方面早已变得寂静无声,先行者怀着一线希望回到故乡,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黑色是融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就在先行者以为地球再无人类时,他发现了新人类,一群大小只有十微米的“微人类”。大灾难时,某位天才的基因工程师修改人类基因,使人类缩小到了十微米左右。微人类在地底深处铸就避难所,靠着微不足道的资源撑过了地球的艰难时刻,重新繁育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他们称前人类为“宏纪元”,自己为“微纪元”。地球残存的资源足以养活上千亿的微人类,他们快乐的生活,不知烦恼为何物。遇到先行者后,他们热情的邀请他留下来,同他们一起生活。先行者为微人类的热情和幸福所感动,既羡慕又欣慰,决定再造地球的生态环境,直到他看到方舟号中冷冻的宏人类胚胎……02宏大和渺小,是文章的主题,相比于宏人类,微人类只需消耗很少的资源就可以快乐的生存,并且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即便地球毁灭,他们也可以在宇宙中的一块陨石上生活下去,这就是微人类的生存优势。并且微人类也有着不亚于宏人类的科技和文化,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发展出灿烂的文化。伟大与渺小,从不由体型大小决定,从恐龙灭绝到人类崛起,也许微小化才是文明发展的方向。
本文标题:3、2018全国卷三《微纪元》小说讲评--(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6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