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居行业 > 社会工作的功能演示文稿
社会工作的功能演示文稿(优选)社会工作的功能2.1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2、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2.1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一)助人过程特征分析1、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2、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3、助人过程是不对称互动。表现在:(1)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2)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为了受助者获利,他不求回报。(3)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虽然社会工作过程强调受助者的主动参与,但由于诸多原因,受助者常显得被动,而社会工作者则处于主动地位,他要积极地去推动合作过程。(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社会工作者是助人活动的发动者。在助人过程中居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2.1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社会角色的涵义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往往要担当多种角色,在社会学中称为复式角色。(二)社会工作者担当的社会角色1、服务提供者。2、支持者。3、倡导者。4、管理者。5、资源获取者。6、政策影响人。2.2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涵义与类型(一)功能的涵义功能是一个用来表示一个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的概念。部分对于整体存续所具有的功能是通过活动和过程实现的。(二)功能的类型终极的功能与中间的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2.2社会工作的功能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一)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助人,帮助人摆脱困境是它的基本功能。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社会工作还有救难、解困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多种功能。(二)救难:对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引起的危机生存状态的境况进行救助。(三)解困:包括物质方面的困难和精神方面的压力。(四)发展:发展不但发生于人们尚未遇到困难而进行预防性增能之时,也发生于其遇到困难但靠自身能力的增强而克服困难之时。充分挖掘个人潜能以达致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作工作目标。2.2社会工作的功能三、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一)社会秩序的含义:至少包括两层含义: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社会运行的有序性。秩序并不是说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一成不变,而是指它们可以处于动态协调之中。社会秩序有复杂的表现形式,从秩序形成的角度看,它可以分为强制秩序和同意秩序。强制秩序是靠强力压制而实现的秩序,同意秩序则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认同基础上的秩序。(二)社会秩序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1.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秩序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满足着人们安全的需要。2.社会秩序为获取福利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社会秩序在宏观上表现为社会局势的稳定,在微观上则表现为社会成员行为规范的制度化,即人们可以按照既定的规范行动并达到自己的目标。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社会秩序向人们提供了获取福利的正常渠道,提高了人们获取福利行为的效率。2.2社会工作的功能(三)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1.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而危及人们的正常生活的现象。而一旦人们与社会问题必然又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秩序。社会工作通过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不但使当事人安于正常生活,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结果。2.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社会问题出现必然造成对社会秩序的冲击,社会工作者从预防问题的角度开展工作,不但使社会成员免遭痛苦,而且也避免了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从而使社会处于持续稳定状态。3.通过参与制定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正确的政策能够引导人们有序而理性地行动,也能够有效地消除社会问题的消极影响,并保持社会稳定。在政策不符合实际要求乃至影响了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的情况下,它不但造成社会的不公平,而且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危及社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往往通过干预和修改原有政策,追求社会公平,并在客观上达到真正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2.2社会工作的功能四、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一)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性与相悖性帮助有困难者走出困境会产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效果,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有助于对有困难者的救助,这种一致性是就一般状况或者总体而言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之间可能互相冲突。在社会政策不尽合理的情况下,简单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可能会贻误对有困难者的救助,甚至会酿成重大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只强调助人的至上性可能会冲击社会秩序,因为有时原有秩序并不一定能向有困难者提供制度化的帮助。这样就会发生强调社会秩序的社会本位观同强调助人的个人本位观之间的冲突。(二)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工作者是在制度范围内开展工作的,即他将充分利用社会制度提供的空间,为受助者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冲突可避免发生。但是在社会制度并不能合理地向有困难的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合理援助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向原有政策的挑战也是可能的。为了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可能会要求修订政策。当然,他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开展工作。于是,社会工作者将进行的是如下价值选择:助人是第一位目标,也是终极目标。在不得不改变原有政策从而触动社会秩序时,社会工作者也不应回避。但他们对原有政策或秩序的触动又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正为目的,其后果也将有利于建立更加协调的社会秩序。2.3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一)社会工作是利用各种资源达致助人目标的过程这些资源包括:受助者所需要的物资、机会、生活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合理的政策及社会支持等。社会工作者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和服务传递系统,这是社会工作的工具性资源。2.3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和终结1.接触问题是通过各种途径初步了解可能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等)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案时的主要工作(1)工作准备包括对案主的资料准备、工作者的心理准备与会谈环境的布置。比如查阅转案资料;阅读案主所填的申请表;预先思考与案主见面时的潜在影响因素;设想案主可能的期望;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体会自己的情绪状态;自己的衣着以及会谈室内的布置。(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2)建立初步关系案主由于自身的问题以及寻求帮助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往往是脆弱又敏感的,案主惧怕为社会工作者拒绝、轻视、操纵与控制,对此社会工作者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社会工作者应表现出对案主的尊重、接纳与关心,并适时表达同感(同理心),使案主获得安全感,从而更好地敞开自己的心怀。(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3)初步收集资料并作出初步的预估包括:A.案主是如何到机构的?是案主本人前来申请帮助,还是案主的亲友或关系人(如学校师长)介绍而来,或者是经由其他机构“转案”(referral)而来的?B.案主是怎样看待自己的问题的,他认为他的主要问题是什么?C.案主的主要请求是什么?他希望在机构得到怎样的帮助?D.机构与工作者能提供什么?机构的功能与工作者的能力是否适合解决案主的问题?E.是否需要转案?是否需要更换工作者?如果需要,则如何进行?(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4)转案A.受助者申请机构服务时,经过工作者的初步诊断确定其他机构更适合求助者所需要的服务,从而把个案转送至其他机构。B.在机构提供一段时间服务后,由于案主情况的变化或进一步治疗的需要,而转案至其他更适合的机构。C.由于原工作者的离职、或原工作者能力不够、或原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不良,而需要转至同一机构内其他个案工作者。家庭结构图中运用的符号男性女性年龄35可写在方框中或圆内,如在方框中或圆内打Ⅹ表示死亡。婚姻关系生活在一起M‘70‘82分居M‘83;S‘94离婚M‘85;D‘93孩子出生年份收养孩子(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2.调查和确认问题是对所遇问题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包括服务对象的背景,所遇问题的性质、程度等。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从各个方面了解案主及其问题。直接资料是指通过与案主的会谈直接获得的资料,间接资料是在访视案主家庭、同事、邻居或其他有关机构时所获得的资料。(1)与案主本人会谈(2)与案主关系人会谈(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1)与案主本人会谈工作者应以纯熟的会谈技巧,获得案主的主要问题、问题史、家庭背景及对于自己问题和其他有关事件的看法等资料,观察案主的态度与了解案主心态。(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2)与案主关系人会谈为了进一步了解案主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工作者通过访视案主的家庭和其他关系人(如学校老师、同事等),而对案主和他的问题有更多的了解。A.生理功能方面:医疗史包括生理上的伤害或异常、有无长期性疾病、遗传疾病以及目前的生理状况等。B.心理功能方面:包括案主的自我概念、心理感受、态度反应、行为方式及学习能力等方面。C.社会功能:指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角色的执行情况。案主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成功?有无角色冲突?能否满足他人及自己的角色期望?D.环境体系:指案主生活环境背景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案主的社会阶级、种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3.分析和诊断是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包括将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可运用资源相比较,从而把服务放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诊断的目的在于寻求“这个人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帮助”。因此诊断的目的在于制订治疗计划,包括治疗的内容、目的以及步骤等。(1)问题性质的确认(2)家庭环境与家庭心理动力:A.家庭经济情况B.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C.家庭文化生活状况D.家庭生活的功能E.家庭成员间心理动态的关系(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3)案主个人生活经历与行为特征(需要较深入地探究,因为是诊断的中心环节)A.个人的成长经历B.学习经历和学校适应情况C.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情况D.个人的社会生活表现E.人格特征和情绪因素F.自我功能G.个人的人际交往特征(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4)案主对接受协助的意愿与能力的评估A.案主对困难和问题的原有认识程度。B.案主与工作者接触后,对其困难和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程度。C.案主对机构的认识、期待以及对其本身应有期待的认识程度。D.案主对机构所提供的协助的使用能力,包括他过去接受有关机构协助的经验、与工作者专业关系的建立程度与情况。E.案主面对和处理问题的准备程度。(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5)心理与社会诊断摘要对上述各项均充分了解以后,工作者将诊断情况作一结论,这种结论叫心理和社会诊断性评估。这种评估报告应该是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把有关的各项内容加以综合的说明与分析。此种诊断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制订个案社会工作服务与治疗方案在从事个案社会工作诊断时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A.诊断主要包括对困难和问题性质的分析,对受助意愿和能力的了解。B.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其诊断内容也必须随之变化。C.必须鼓励受助者参与诊断过程。D.诊断必须以提供服务为目的而展开。E.诊断必须有助于提高服务的效果。(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6)协助案主找到明确目标的步骤工作者可通过如下四个步骤来协助案主找到明确目标。A.重述案主前来求助时的问题。案主是因为出现问题而前来机构寻求帮助的,显然这些问题是案主关心并希望解决的。B.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有关联的其他方面的困难。C.协助案主确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应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以及问题的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D.协助案主把目标明确化。这是关键的一步。因为研究资料显示,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是个案社会工作低效乃至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效果。(二)社会工作的
本文标题:社会工作的功能演示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7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