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炼字)
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一、考查方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二、品赏佳句,推敲字词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动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形容词、色彩词)(动词、形容词的叠词)(数词)(拟声)三、总结规律设问方式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哪个字好,再解释该字在句中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结合手法(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谈作用:或营造了……的氛围、意境或写出了……的情态、姿态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②。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释】:蒋捷,生卒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1.“流光容易把人抛”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简析其表达效果。2.“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该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找出并赏析。3.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4.请简析本诗的主旨句“一片春愁待酒浇”的表达效果。5.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试赏析上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两个写景句。一、炼动词动词艺术效果: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1.“流光容易把人抛”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简析其表达效果。答“抛”字传神,有“抛开,舍弃”意,时光匆匆流逝把人抛弃,让人跟不上。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答:“招”和“摇”字用得好。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招”,意为楼上的酒家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2.“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该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找出并赏析。二、炼形容词形容词艺术效果: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现力;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在写景诗中,可写景、言情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答: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三、炼数量词数量词艺术效果:运用数量词能使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或使诗词精炼有力,含意丰富。答:“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表达词人无尽的愁闷急欲等待酒来浇灭愁绪,表现了作者愁绪之浓。为下文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奠定感情基调。3.请简析本诗的主旨句“一片春愁待酒浇”的表达效果。四、炼叠词叠词艺术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起强调作用4.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试赏析上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两个写景句。答:“飘飘”是风吹的急的视觉感,“萧萧”是雨急的听觉感,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生动感,如临其境。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强调并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表明词人对风雨阻归的恼意。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五、炼副词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5.请赏析“忽”字妙处。①忽,忽然,不经意,漫不经心②前两句写少妇不知发愁,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由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诗中一个“复”和“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了。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例题示范(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炼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8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