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功》
信息化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功》【课题】《功》【教材分析】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功的公式W=Fs”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从力作用效果的角度导出功的一般公式W=Fscosα,突出了力有空间积累的效果。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与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思想,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开发。【学情分析】对于功的概念与应用,在前面讲了力的合成与分解、标量与矢量,所以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通过做功来了解某种能量的变化,从而研究这种能量,也就是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了,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从力对物体做功入手来开始感性认知,并用实验进行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问题情境式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功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ppt,flash【教学重点】学习探究功与力、位移、角度关系的物理方法,并学会比值定义法.【教学难点】1.探究思路的形成和实验条件的控制。2.用公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图像法、迁移法、归纳总结、讨论、合成与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能量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做功的过程,可见,功与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物理量。因此,在本章追寻守恒定律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功。设问:为什么要引入功?二.通过演示和事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请同学举例能量发生变化的例子。利用Flash演示:射箭运动通过学生举例和教师演示射箭运动的分析发现力对物体做功的确导致了物体能量的变化。又如书本P4图5.2-1甲:货物在起重机的作用下重力势能增加了;乙:列车在机车牵引下动能增加了;丙: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下弹性势能增加了。上述事例也说明能量发生变化,一定有力对物体做了功,反过来,力对物体做了多少的功,就意味着有多少的能量发生了转化。可见,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三.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功的英文单词是“work”,“work”不就是“工作”吗?那“做工”和“做功”意思是不是一样?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功”的来历和做功的因素。用ppt演示:锯木头、敲钉子等工作。我们说物理来源于生活,功的定义也是如此。如锯木头,可以分为“推锯”和“拉锯”两个动作;敲钉子,可以分为“举锤子”和“碰钉子”两种动作。物质生产工作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动作组合起来的。即使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其实也只是一些推、拉、踏、旋等简单动作,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连续的活动罢了。而推是向前用力,拉是向后用力,踏是向下用力,举是向上用力,旋是边推边拉,碰是快推或快拉,而拉又是向后的“推”。归结起来,所有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说都是不同方向的“推”,而“推”显然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单位。而之所以能构成推的动作,必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作用力,二是移动的距离,两者缺一不可。显然,功定义成力和在力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是非常准确的。这也是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和生活相统一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而这也就是做功的两个必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四.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借鉴等效思想,引导学生探究出求功的一般表达式:cosFlW用ppt演示特殊情景1:如图,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前进L位移,力F做功多少?用ppt演示一般情景2:一般的情况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并不一致,也不是与运动方向发生的位移相垂直,力F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力F对物体有没有做功呢?若做了功,所做的功是多少?a.提出猜想:通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交流猜想。可能提出几种猜想:(1)力F做功大小和力与运动方向的夹角α没有关系。(2)力F做功大小和力与运动方向的夹角α有关系。同样一个力F作用方向不同,在改变物体能量上效果不相同,可从两种特殊情况作定性分析,否定猜想(1)。对猜想(2)提出运用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来理论验证的思路。b.师生交流协作,学生分析论证,验证猜想:1、教师启发:运用矢量分解,把一般情境问题转化为二个简单的特殊问题,同时渗透等效思想。2、学生论证:c。优化表述论证成果:一般的情况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cosFlW五.从一般到特殊,深化对cosFlW的认识讨论一个力做功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1)当=/2时,cos=0,W=0。表示力F方向跟位移l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物体在这个力F作用下能量不发生变化(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小)(2)当0/2时,cos0,W0。表示力F对物体做了正功。(3)当/2时,cos0,W0。表示力F对物体做了负功。功既可以是正值,还可以是负值。观看录像:观看录像,并让同学们分析判断汽车受到的各个力对汽车做功的情况。提出问题:就如这汽车一样,如何求出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结合书本P5图5.2-5进一步讨论正功和负功含义(仅限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对运动只学习了直线运动,因此对物体的能量也只限于讨论运动物体的能量):(1)正功: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这个力对物体而言是动力,对物体而言是输入了能量,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增加。(2)负功: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这个力对物体而言是阻力,对物体而言是输出了能量,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减小。也可以表述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例如某个力做了-10J的功,可以说这个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10J的功。顺便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即mNmNJ1111六.功的拓展研究1:功是矢量还是标量呢?cos1llcos2llcos1FlFlWcos1FllFWsin2FFcos1FF引导学生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出发讨论功是标量还是矢量。得出:力做功的效果表现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或减少了)。也就是做功能增加(或减少)作用物体的能量。而能量没有方向性。那么促使能量变化的力的作用效果——功也没有方向性。可见,功是标量,正负不表示方向,仅表示做功的性质。通过例题探究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例质量为m的物体沿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下滑L的距离,斜面保持不动,求物体所受的各力做功多少?物体的合力做功多少?解:sin)90cos(mglmglWG090coslFWNFNNFGWWmgllmgWsin)sin(=合我们发现: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恰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若斜面粗糙,上面结论是否还成立?sin)90cos(mglmglWG090coslFWNFNcosmglWfFfNFFG)cos(sin)cossin(=合若斜面粗糙,同样发现上面结论成立。因此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而这再一次验证了功是标量,运算遵循代数法则。上例中,若物体在光滑斜面上向下滑行过程中,斜面同时往后退,判断重力和支持力做功性质。我们发现,同一个客观的运动,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位移是不同的。因此,一般在中学物理中我们约定,计算功位移都以地面为参考系。七.功的拓展研究2(PPT展示)新的问题情境:如图:小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右移动了l=1m后,再然后拉力大小不变又向左拉了来回到原处。求:拉力F所做的功。通过分析、引导得出:功的计算公式cosFlW只适用于恒力做功。拓展推广研究并留下新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功的计算式cosFlW不适用于变力做功,那么对于物体在受到变力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做功的情况是不是有新的求变力做功的理论和方法呢?例如用水平力F拉伸弹簧L的距离,如何求这个变力做功呢?(留下悬念,为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埋好伏笔。)八.教学反思首先,本节课最重要是对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若仅仅是对这些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Fθθ科学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则这堂课还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探究出来的结果比教师告诉得到的结果印象要深刻的多,也让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有了更好的效果.
本文标题:信息化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3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