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爱生命,预防危机---校园危机的防范与应对人大代表吴向东2016-03-23全球共有约4亿人患有抑郁症,少于25%的患者会寻求有效的治疗;官方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7000万人,机构统计中国约有9000万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的大概只有8%。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因抑郁症自杀。近期校园危机案例频发1、3月23日下午,上海某中学一学生跳楼身亡;2、3月19日14岁少年因父母管教严格杀死母亲,重伤父亲3、3月14日香港理工大学9天7学生自杀4、3月3日警方通缉北大高材生吴谢宇涉嫌弑母5、2月25日西安中学高三学生少年史学奇才林嘉文跳楼身亡6、2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江绪林老师自缢身亡7、上海某区本学期开学至3月23日发生四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近年来,大中小学校园自杀,暴力事件不断,校园危机频频出现,无论是人为的事件(校园暴力、学生自杀等),还是自然灾害都给家长以及教育部门敲响了警钟。加强广大中小学危机干预工作,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份报告揭示2015年学校安全十大频发危机风险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学术峰会上,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监督行为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学校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委员会”,并发布了《学校安全风险评估2015年度报告》。报告基于2015年官方媒体报道的172个学校安全典型危机案例,形成“2015年学校安全典型危机案例库”,并根据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得出学校安全十大频发风险:校园暴力(师生间、同学间)、学校意外伤亡、学生自杀、食物中毒、校外暴力入侵、学生遭性侵、校车事故、校园集群事件、踩踏事故。内容提要一、了解危机现象?二、我们能做什么?三、我们该怎样做?一、了解校园危机现象以往人们习惯以自杀及死亡人数作为校园危机风险评估指标,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学校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委员会主任唐钧表示,基于学校危机安全的风险特征,学校危机风险评估需要引入综合指标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在“死伤人数+社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精神损害、恐慌情绪、社会基本价值观破坏程度等社会因素综合定级。(一)认知澄清(二)校园危机:从学校管理角度说,校园危机主要是指在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在学校内外的为学校全体或个人带来不安、压力或危害的事件,它可能严重威胁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这种情况迫使学校领导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并迅速采取行动,以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另外,校园危机事件若处理不当或过于严重,还会蔓延至校园以外,成为社区甚至社会问题。校园安全事件:是指在学校内发生影响校园安宁与安全,有可能或会发生校园财产损害、人员伤亡的事件。校园伤害事件:狭义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学生身心受到伤害或发生死亡的事件。广义指出现师生身心受到伤害或死亡情形。(三)校园危机的类型校园危机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根据校园危机的来源、起因、预知程度、可避免性、影响范围、复杂程度、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类。1.校园危机事件常见分类:学生意外事件:车祸、疾病身亡、运动及游戏伤害、溺水、自伤、实验实习伤害、中毒、校园建筑设施伤害等。校园安全维护事件:火警、地震、人为破坏、校园侵扰、台风、水患、失窃等。学生暴力与偏差行为:学生斗殴、暴力犯罪、枪炮弹药刀械违规、财产犯罪、赌博犯罪、滥用药品与烟毒、破坏校园、性侵犯罪、飚车等。管教冲突事件:师生冲突、亲师冲突、亲子冲突、管教体罚、学生抗争申诉等。儿童少年保护事项: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乱伦、遗弃、长辈凌虐、强迫性交易、诱拐贩卖人口、出入不正当场所等。2、按危机的来源划分校园危机内源型危机输入型危机3、按危机发生的原因划分过失事件故意事件人为事故自然灾害内源性校园危机:校园内发生的自虐、自残、自杀、暴力、违规违法事件。如学生斗殴、暴力犯罪、赌博、滥用药物与吸毒、破坏校园、性侵犯、校园勒索、诱拐人口、体罚等。校园安全事件,如运动及游戏伤害、实验实习伤害、中毒、离家出走等。(四)校园危机的特点突发多元危害紧急敏感不确定(五)我国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园危机现状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正进入校园危机事件多发期。每年我国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死亡44人,相当于一个教学班的人数。校园伤亡的数量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校园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学生年龄小,在校活动时间长,自身防护能力差。在遇有自然灾害、外部人员伤害、校内暴力冲突发生时,受到伤害的概率远较成年人为大,并且往往会将伤害扩大,引起连锁反应(六)当前校园危机干预现状总体来说,2015年学校危机呈现安全事故多发、安全形势严峻、风险管理滞后的特征。具体存在的问题有学校目前存在学校危机的安全干预措施不全,管理方式滞后、管理主体缺位、管理缝隙、风险规律掌握不充分、防止与应急能力不足等原因。另外,家长危机的安全干预意识不强,社会危机安全干预资源整合度不强也是当前校园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七)什么是危机干预?所谓危机干预则是借用各种手段帮助当事人解决危机造成的心理功能损害,使之恢复至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八)、学校危机干预的程序1.问题的发现学校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危机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并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并做好咨询记录;对问题严重的学生需转介到校外心理指导中心,由心理指导中心请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预诊和危机风险评估,提出危机干预措施和初步的治疗建议。2.讯息报告发现学生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应立即向班主任老师报告;班主任老师在采取必要措施,并在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学校分管领导报告;学校分管领导立即向校长报告,同时调动和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到现场;学校校长视危机严重程度酌情向学校上级部门及时汇报。3.即时监护学校根据预案程序,立即安排专职人员对危机学生进行24小时监护,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4.通知家长在校内实施监护的同时,学校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长来校,如果家长确实无法尽快赶到学校,在家长以传真、电话等方式的授权下,对学生采取治疗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抢救等相应处理措施。对没有监护能力或不配合学校的家长,学校应对学生实施抢救措施或派人将学生护送回家。5.进行阻控对于有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学校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6.实施治疗对需住院治疗的,必须经家长将学生送至专业卫生机构治疗;对可以在校坚持学习(前提是不会危害其他学生的)但需辅以药物治疗的学生,应与其家长商定监护措施;对不能坚持在校学习的,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由家长监护并离校治疗,复学必须有医生证明。7.应急救助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8.事故处理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学生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对其他学生进行安全监护;负责保护事发现场;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心理辅导教师负责稳定当事人情绪,制定心理救助方案,实施救助;做好家长安抚。9.干预评估事故处理结束后,心理辅导教师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康复等情况认真梳理全面评估,对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对事件处置不力,干预不佳要及时分析,以备今后参考。(五)、危机干预的工作要求1.信息畅通。参与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快速反应,确保信息畅通。2.工作到位。危机发生时,相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靠上工作,靠前指挥,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3.协调配合。相关人员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主动配合,服从指挥。4.记录备案。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书面文字记录,必要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确保资料详细完整。5.保护师生。既要保护好当事人,又要保护好相关人员。6.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工作原则、延误时间、知情不报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二、面对校园危机,我们能做什么?危机意识是一种对环境时刻保持警觉并随时做出反应的意识。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建立危机意识。(一)建立危机意识(二)心理危机早预警,增强校园危机个案的辨识能力牵涉生命安全,如自伤、自杀、攻击他人牵涉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疾病发作牵涉生理疾病、意外受伤、食物中毒与服药问题牵涉法律通报,如儿童虐待、家庭暴力、性侵害的通报与处置牵涉精神状况不稳定,如酗酒、吸毒、药物滥用牵涉严重创伤失落,如丧亲、强暴、车祸其它危机状况,如校园暴力等。(三)关注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重点对象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经济受损、亲人意外死亡、父母离异等);遭遇性危机(被猥亵、强奸、意外怀孕等);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交通事故、受惊吓、蒙羞等)。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患有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的学生。国内调查895例自杀死亡案例中63%有精神障碍,尤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50%精神分裂症试图自杀,10%死于自杀。3.身体患有严重疾病、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学生。4.学习压力过大、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5.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6.缺乏社会支持、人际缺乏、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7.慢性心理压力时间长者、某些将问题隐藏很深的优秀大学生。8.有性格缺陷者,如:孤僻、内向、敏感多疑者、冲动、易怒者、思维僵化者、极端自恋者、高要求与低接纳者、外在傲慢而内在自卑者。9.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10.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11.对兴趣、爱好、运动、工作等丧失了兴趣,自己的身体、着装打扮丧失了兴趣的学生。1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13.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14.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15.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16.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17.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危险程度更大,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个体暴露的危险因素越多,自杀的危险性越高:暴露于上述0—1个危险因素的案例中仅1%死于自杀;暴露于4—5个危险因素的案例中72%;暴露于6个或更多危险因素的案例中94%死于自杀。(可参见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指南)三、我们该做什么(一)制定危机处理目标1.协助学校渡过现有的混乱2.缩小危机负面影响程度3.恢复危机前(pre-crisis)的学校功能与现实状况4.减少日后学校内的创伤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stressdisorder,简称PTSD)出现5.增加学校成长的可能性,学到新的应变危机的方式、增加生活选择、拓展人生观将是最高目标危机处理是不同于传统咨询模式1.设计一个学校危机应对计划2.公告信件范本3.给教职工的公告范本4.给学生的公告范本5.给家长的公告范本5.危机事件档案材料的范本6.应对危机事件所需设备的清单样本(二)设计出各类DM范本(三)、落实危机干预六步骤:1.确定问题。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3.给予支持和帮助。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
本文标题:关爱生命,预防危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