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大学生从众心理及行为分析
大学生从众心理及行为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学生的从众行为,认为大学生从众行为可以根据其内心和表面反应的一致性进行类型划分,大学生从众行为在学习、择业、入党、消费和恋爱等方面表现的最为典型。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促成大学生产生从众行为的两类主要因素,大学生的从众行为具有双重作用。大学生从众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策略进行管理。一.社会生活中的从众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个体的全部心理活动,不论是认知还是情感,不论是意向还是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群体和他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很强烈,有可能较微弱.作为个体,面对外界的诸种影响,可能自觉地接受,也可能不知不觉地接受,甚至是出于无奈而被迫地接受,结果,使个体行为与群体习惯相一致,或使群体中少数人的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相一致,这些都是从众行为.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行为或态度的变化.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一般来说,从众心理带有被迫性,它是一种在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而做出符合群体要求的行为,并非出于个人的自觉自愿。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从众行为产生是四种需求或愿望的体现:(1)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2)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3)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4)不愿意感受与众不同的压力。在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也很普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充满热情,勇于创新,常常以标新立异的装束和独特的言谈举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导致行动上随波逐流,思想上迷失自我。二.大学生从众行为表现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有着很强的独立性,但深入的调查后,发现不少的大学生行为存在着明显的从众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恋爱从众有人把大学四年中恋爱人数的轨迹分为低平期、高潮期和缓降期三个阶段。高潮期主要指在大二、大三这一阶段的学生,据统计这一阶段开始恋爱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60%,出现这种情况是与大学生从众行为分不开的。有些学生入学是抱着“一心学习,不谈男女私情”的坚决态度来到大学的,但随着对大学环境的熟悉,看到周围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不谈的话很不自在,于是定下的在大学不谈恋爱的戒律也逐渐瓦解,也成为“爱来爱去”的大学生恋爱一族。(二)学习从众在高校学生仍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一句话,在高校中,入学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和宿舍,在一个学期后有了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大学生活年复一年的走过,各方面显示出了不同层次,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好的班级越来越好,差的班级越来越差,有的一个宿舍的同学都拿到学习奖学金,而有的宿舍却人人都挂科,更严重者因学习严重不合格而停学的学生也集中在某个班或某个宿舍。考研学生中每年都会出现同宿舍的人都被录取,而且都是名牌大学的现象,不少人认为这种现象很奇怪,但如果从“从众”行为上来考虑也就不足为奇了。(三)作弊从众近几年,当社会上流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校园里便兴起考试“不看白不看”的哲学,“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考场上作弊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瓜”,“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四)入党从众对大学生入党愿望的调查显示82%的学生有入党的愿望并主动递交了申请书,对于学生入党动机姑且不说,但凭如此高的数字,我们不得不分析一下,有的学生入党愿望来自父母的压力,也有不少的学生从众于周围的同学或者老乡,看到别人递交入党申请书,自己不行动好像不入流似的。(五)消费从众大学生个性上独立,但经济上还未独立,其主要来源还是靠家庭的供给。在高校中不乏这样的学生。“穿衣带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且不说别的,单看每年学生才入学时,“老乡会”那壮观的场面,就不能不让我们惊叹。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不少同学不愿参加“老乡会”,但是碍于面子,也只能忍痛加入老乡会的行列中去了。消费从众使不少学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给自己带来了压力。(六)择业从众就业对每个大学生来说都占居者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有一部分同学抱着“不考上研死不休”的想法,一心考研。但是当毕业的双选会来临时,看到周围的忙于找工作,同班或同宿舍的同学签了约,原本一心考研的心,乱了分寸,打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影响了考研;有的同学择业不从自己的兴趣和本身的特长出发,而跟着别的同学意愿走,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考研与就业,以及如何就业莫盲目从众,这是对个人发展的不负责任。三.大学生从众行为的一般分析大学生从众行为作为一种组织行为现象,可以分别从产生原因和具体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和认识。1.产生从众行为的两类原因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研究发现导致大学生产生从众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个体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1)个体因素众多的观察表明,情绪的稳定性、个人自信状况、性格特征、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都会对从众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智力水平偏低者容易从众,情绪不稳定者容易从众,缺乏自信心者容易从众。(2)环境因素大量事实表明,从众行为还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群体的性质、群体的组成、群体的气氛、群体的一致性和群体的凝聚力等。如果学生群体中多数成员的地位或能力高于个体,则个体容易放弃自己的见解顺从大家;如果某一学生群体对坚持独立意见没有容忍态度,且对从众者给予一定奖励,则会使个体的从众行为受到强化;能够满足个体愿望的学生群体,个体容易产生服从感;凝聚力高的学生群体,意见经常一致的学生群体,则个人也容易从众四.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从众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众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一个社会需要共同语言、共同的价值与道德观、共同的行为方式,作为担有预期社会化责任的大学校园更是如此。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如果不能在很多方面与班级体里同学保持一致,那他就会被群体视作异类。反之为了融入到群体中去,采取从众行为便可以减少心理冲突,获取心理上的平衡。有很多大一新生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离开家庭贴身的照顾,时感孤独寂寞,于是为了和同学打成一片便采取从众行为。而同时这也为后期的大学四年生活是积极还是消极埋下了伏笔。(2)理性的从众行为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群体是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内化的重要载体,是影响个人的具体形式。个体往往对照周围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来感觉自己的价值,通过反馈整体的价值取向,来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独立意识增强,但仍有较大的依赖性;社交需要强烈;求知欲望盛;自我期望值高等。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对所属群体具有较强的归属需要,而要获得归属感,从众就是一个必然选择。大学生对其群体的从众,有益于具有开创性的大学生群体亚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促进社会主流道德的发展变化和完善,并产生德育的群体效应。(3)盲目地从众使个体失去个性和创造性从众行为是在群体压力下发生的,因此盲目从众会使自己失去个性,限制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失去接受挑战的机会。大学时代是追求个性、完善人格的时期,盲目的从众会使思维形成依赖性,遇事不动脑筋就随从于别人。尤其对于那些在班级、宿舍中处于劣势,容易放弃己见而从众的学生就更不可能在大学期间完成真正锻炼自我的任务。久而久之形成强烈的依赖性,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毫无主见。即便是从众“错了”也会因为比自己强的人也错了而获得自我解脱的平衡感,这就相当令人悲哀了。五.对大学生从众行为分析的意义首先,从众心理会让大学生从中获益。现代社会中,在一个集体里,在作出某种决定之前,通常会以不同方式征求大家的意见,往往是多数人的意见相同,这个时候就要以从众心理行事,赞同多数人的意见,要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大家才觉得你是好人,是个懂规矩的人,才会受到大家欢迎,才不致遭到大家反对排挤,才不致受伤害。否则,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公敌,就会受到冷落,受到排挤,受到伤害,不招人待见。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上世纪的十年文革内乱期间,凡事从众的人都很好地保护了自己。当时有句颇为流行的话叫做不前不后随大流,顺潮流而行,随大势而行,跟着大家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准保你没麻烦没灾难。相反,哪些不按从众行事原则的常规出牌,所谓的有独立思考、有自我之举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逃脱厄运的,灾难一个接一个,可谓苦头吃尽。其实,有时从众行事是需要牺牲点个人利益的,因为这种牺牲只是暂时的、局部的,从长远看是有好处的,是值得的。这就好比我们常说的舍得二字,没有舍就没有得,舍去了反而得到的更多。其次,盲目从众行事也可能会坏事,甚至带来灭顶之灾。首先,从众会让人盲目,盲从,缺乏理性,因而会做出十分错误的事情,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很可怕的,例子不甚枚举。几年前的抢盐风波,人们盲目从众,大批的抢购食盐,导致食盐供应紧张,并引发了社会的恐慌,中国人因此被国际上一些有心人讥讽为“盐荒子孙”;再有,当前高校的不少学生或因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或因想通过高分获得奖学金、当上学生干部、评上三好学生、入党,或因哥们义气帮其考试过关,都频频在考试中作弊、代考,而且并不以为耻。要是成功了,还能成为很多学生心目中的英雄,是有能力的表现。反倒是那些不作弊的学生,被认为是傻。而那些作弊不成、被逮住的学生,让一些学生低看,认为太笨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学习好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考试作弊者的行列,为什么?好学生觉得吃亏,差学生也觉得吃亏。可是考试一旦被抓到,不仅该课程成绩为零分,而且要受到记过或不授学位或开除学籍或退学的处分。以上都是从众心理作用所种下的恶果、苦果。对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研究,可以抵制不良的校园风气和消除不正的思想观念。对于好的就要大力宣传,造成舆论,使之感到一种无形压力。从而发生从众行为。如果对于校园中一些不良现象,不加以抵制,任其泛滥,也会形成一种压力,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随波逐流。首先,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习惯、态度与行为方式,在群体中明显的存在着类化的现象,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行动的指南。因此应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学习、科技和文体活动,创建一个充满学术和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其次,重视学生班级和宿舍管理,营造奋发进取的班级和宿舍文化。班级、宿舍每个成员在形成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及特点时,会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仅如此,作息习惯、生活情趣、业余爱好也易趋同和从众,这些因素的整合便形成了对班级或宿舍成员的内部凝聚力,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造就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宿舍。这种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又会影响到每个同学。认真分析大学生从众现象的成因及消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心理规律,对于了解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促进学生积极从众行为的发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标题:大学生从众心理及行为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6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