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陕北民歌之简介-常起源
陕北民歌之简介常起源陕北民歌一·民歌简介二·地理环境三·民歌特点四·小插曲《血色浪漫》五·著名歌曲六·著名人物七·流传方式八·结语民歌简介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她,便是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民歌简介陕北民歌种类有很多,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其中以信天游最为著名。信天游,根植于地域辽阔的陕北黄土高原,犹如时代和生活的一面镜子,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分云的变幻;记载着陕北人的风土人情;记载着劳动人民的苦乐和爱情。她和其他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产生,传播和继承发展的过程。歌曲欣赏《三十里铺》地理环境陕北在古时是肥沃的土地,在古代帝王将相伐木兴建宫殿时,大自然怡失去了一层保护层,加之后来农民牧民的轮番耕牧,土地丧失了肥力,土壤也变成了松散的沙土。之后的黄土高原经过雨水的冲刷变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模样。陕北是个特殊的地方,没有什么优势,缺树少雨,土质贫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人们基本上靠天吃饭。地理环境漫长而黑暗的反动统治的压迫和残酷的封建剥削更似沉重的大山压着这些扎根在黄土地上的人民头上。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世代辛勤耕耘的那些头拢白羊肚子手巾口噙汗烟锅的老农们挥洒下的是无尽的血泪和汗水。他们用那拦羊嗓子回牛声将自己的苦乐倾诉给蓝天和黄土。只要你踏上这块土地,你就会随时听到那些庄稼汉的高亢悠扬的旋律。信天游在他们口里总是不断头,断了头这些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他们从心底呐喊出对世道不平的愤怒,对幸福和爱情的向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和土壤中孕育产生了人民的心声——信天游。民歌特点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琅琅上口。一种抒情小曲,因为它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曲调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宽广,节奏自由,起伏跌宕,委婉动听,充分体现了陕北人豪放的性格民歌特点信天游的演唱,不受曲调的限制,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唱者的情绪,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感情,可长可短,可快可慢。传统的信天游多是表现妇女婚姻、恋爱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情绪;也有表现在漫长孤独的旅途中脚夫们抒发艰难生活的苦闷以及对家乡亲人眷念;还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信天游不仅表现劳动人民个人的喜怒哀乐,它还紧紧地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无数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革命、歌颂新生活的信天游。信天游已为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情达意最直接最简便最优美的艺术形式。民歌特点信天游不但讲究风俗性,而且非常讲究文学性。她以优美,生动,形象,凝练,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在现实生活中被许多文学家在创作时大量引用,比如象贺敬之,李季以及后来的路遥,高建群等,他们灵活自如的引用信天游不但使作品更贴近人民的生活而且在塑造人物上更具特色,将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性格非常鲜明,栩栩如生。民歌特点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史与心灵史的生动记录,这些流淌着真挚情感的金子般的民歌,并不是出于名家之手,而是从放羊汉、脚夫、船工、走西口的农民之口传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男男女女们,世世代代用“情感”谱写着生活史歌,用“情感”表达着社会最底层最朴实的身心呐喊。成为“陕北民歌创作、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最精髓的因素”。民歌已经成为陕北人情感的生理需要,在耕地、赶路、放牧、喝酒、过节、盖房、迎神等各种生活场合,他们引吭而歌,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全在其中。小插曲播放《血色浪漫》中一段著名歌曲陕北青年人谈情说爱时,要唱缠绵热情的“情歌”、“盘歌”;为老年人办丧事,要唱凄凉、悲哀的“孝歌”、“送葬歌”;在地里干活时,要唱高亢、激越的“号子”、“锣鼓草”;采茶时,要有悠扬、宛转的“花山姑娘”、“牧羊恋歌”;婚嫁时,要唱“哭嫁歌”、“迎亲歌”;行路时有“报路歌”,上山时有“樵歌”等等。佳县农民李有源。有一天,在晨曦微露中,老汉赶着牲口出门,走着走着,他看见了天边霞光万丈,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老人家看呆了。他灵感顿生,脱口唱出了《东方红》,就这样,他一路唱到延安,从此,这首红色经典传遍了全中国。著名歌曲绥德三十里铺村的脚夫吴昌锁老汉,深为村里的三哥哥四妹子的故事感动,那一天半夜,他一骨碌爬起身,唱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三十里铺》……在陕北众多的歌曲中,较为著名的是《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走西口》《赶生灵》《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揽工》《下柳林》《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大女子要汉》《我给你寻个好婆家》《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等等。著名歌手贠恩凤,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贺玉堂,陕西省安塞县文化局局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延安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被中宣部正式命名为“民歌大王”。王向荣,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独唱演员,著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府谷县人,被誉为“西部歌王”。孙志宽,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独唱演员,著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神木县人,信天游“歌王”。流传方式流传的三种方式:(1)自然流传:陕北民歌在陕北广泛流传,一般陕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头劳作时,行路时,均可听到歌声。农闲休息,茶余饭后,人们常聚在一起轮番演唱。(2)民间歌手和艺人们的流传.(3)一些风俗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流传。如“过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时、秧歌等活动,都得唱歌。又如《迎亲歌》中就有“落脚歌”、“走红毡”、“拜天地”、“撒帐”、“上头歌”、“送儿女歌”等。结语如今的陕北高原已通过多种方式改善水土流失的情况,遍植绿树,郁郁葱葱。陕北的人们也渐渐改善的生活的状况,而陕北民歌却代代流传了下来,延续不止。
本文标题:陕北民歌之简介-常起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6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