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地表形态及其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第4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2018·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第1~2题。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DC-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第3~4题。-4-CA3.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5-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完成第5~6题。-6-AD5.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6.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7-一二三一、三类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例1(2017·天津卷)下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B解析:图中不同岩层矿物质颜色深浅不一,层理构造清晰可辨,可判断为沉积岩。图中岩层倾斜,应该为受挤压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故选B项。-8-一二三归纳提升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各类岩石的特点-9-一二三二、内力作用与地貌例2(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一二三(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AA-11-一二三解析:第(1)题,由地层界线可知,甲地与乙地中间岩层新,两侧岩层老,为向斜构造;由等高线可知,甲地与乙地之间为山峰。故选A项。第(2)题,根据地层界线可知,丙处地层为泥盆系,从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年代应老于泥盆系,故选A项。-12-一二三归纳提升1.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地貌作用形式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图示-13-一二三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岩层一般形态向上拱起(核老翼新)向下弯曲(核新翼老)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图示图示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14-一二三3.地质构造实践意义-15-一二三三、外力作用与地貌例3(2018·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一二三(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AAD-17-一二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1)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材料“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A项正确。第(2)题,流水搬运能力与其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流速最大时,搬运能力最强,沉积物颗粒粒径最大。图中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因此A项正确。第(3)题,地壳抬升使得该河段(上游河段)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阶地。四个平坦面呈阶梯状分布而不是连续状态,说明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地壳稳定期沉积作用强,形成砾石沉积层,地壳抬升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故选D项。-18-一二三例4(2017·全国Ⅱ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一二三-20-一二三(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CBB-21-一二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第(1)题,由于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沟谷越多,则形成的洪积扇越多,结合图中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处的河流、沟谷可知选C项。第(2)题,洪积扇堆积物中颗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搬运能力的影响,图中显示,甲地洪积扇所在河流的上游为低山,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加上河流较长,故洪积扇堆积物中的砾石较小,故选B项。第(3)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东南部地区山地落差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强,故洪积扇中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而堆积物中数量较少、颗粒较小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远离山口的冲积扇边缘,形成的土层浅薄。故选B项。-22-一二三归纳提升1.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23-一二三2.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24-一二三3.河流不同河段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25-一二三4.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区域特点主导外力干旱、半干旱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流水作用高山地区气温低、冰川发育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海水运动海浪作用-26-(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27-(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28-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观点A: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9-得分要点:(1)河流搬运、枯水期河床裸露、西北风吹送的沙尘沉积,各3分。(2)只选择观点不说明论据不得分,观点要与论据相一致。若选择观点A,风力搬运、流水搬运和用水量大导致的河床裸露,各2分;风力减小,风沙沉积,2分。若选择观点B,干湿状况导致的风沙活动时间短、流域植树造林使搬运泥沙减少,各2分;水源面积小和山地、水库对沙丘扩展的限制,各2分。-30-解析:第(1)题,从流水和风力沉积两方面判断推理。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流水和冬季风侵蚀、搬运泥沙→在M处的河床沉积。图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第(2)题,先选择观点,然后根据整体性原理结合图文信息推理判断。若选择观点A,要从风力、流水的搬运、沉积和人类活动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枯水期河床裸露时间增长、裸露面积扩大等角度分析;如选择观点B,需从半湿润气候条件下,风沙活动时间短、沙源有限、水库限制沙丘拓展和流域内植树造林减少含沙量等角度来阐释。
本文标题:地表形态及其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7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