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用地理视角看“疫情”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武汉爆发以来,迅速蔓延至全国甚至全球范围。截止2020年4月18日24:00,全球确诊超2164111例,死亡超146198万例。如此大规模地蔓延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呢?一、疫情传播的影响因素①疫情本身特性新冠肺炎存在潜伏期感染(具有传播能力)和无(轻)症状感染患者,患者没有或仅有轻微症状,容易漏诊,如何找出这类传染源是疫情防控的最大挑战。在传播途径方面,不仅仅存在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还存在空气(气溶胶)传播和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勤洗手、多通风,粪便处理、下水道管理也非常重要。②人口流动此次疫情正好赶上我国的春运,大量人口正值返乡高潮。如果不是各地采取封城、封路,减少人口流动,切断交通方式,疫情的扩散程度恐怕更加不可想象。另外,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正处于经济一体化的大发展趋势。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如此频繁的跨国交流也使得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扩散。③人口密度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疫情初期在武汉蔓延,跟武汉的人口规模、人口密集程度不无关系。同时世界也是一样,如美国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因此世界各地目前都在驱散集聚人口。④人口素质这里的人口素质包括了文化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两方面。文化思想素质:疫情之下,我们总能在网络上看到各种不服从管理、对自己和他人生命不负责任的社会“巨婴”。比如隔离期内擅自外出跑步,坚持不佩戴口罩,辱骂甚至殴打工作人员,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身体素质:在死亡的病例中,患有其他病症的老年人占有较大的比例。原因就是老年人并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系统能力不足,本身身体机能衰退,自我修复力差。⑤交通条件目前的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这样就加速了人口的流动,给政府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我想古代的瘟疫应该不会出现像今天这样头疼的由交通带来的人口流动问题。⑥气候条件2003年的非典疫情始于很多地方都还相对寒冷的2月份,一直持续到2003年的六月份才基本控制。这次我国疫情的缓解和改善,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但这并不是导致疫情被控制的决定性因素。冠状病毒在体外没有宿主的情况下,56℃的温度,不论是空气中还是水中,30分钟后就会被杀死。而且,病毒不但怕热,还害怕紫外线,充足的阳光照射,也是促进病毒失去传播活性的重要条件。钟南山院士也表示:冠状病毒在温度较高的夏天相对不活跃。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⑦医疗条件我国在抗疫初期和现在的国外大部分抗疫国家都面临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的极度紧缺问题。没有充足的口罩、没有足够多的的床位、没有充足的呼吸机等等。同时,全球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正竞相研发新冠病毒疫苗,但在相关技术和规模生产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⑧政府执行力(社会组织能力)本次应对疫情,我国政府反应迅速,执行力强。“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一次次获得国际社会的称赞。全国各地火速开启‘一级响应’,动员民众团结一心,举国应对此次疫情。反观国外一些国家,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或不科学的防疫行为才导致了疫情的大规模蔓延。所以“打败此次疫情的唯一办法是所有国家以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合作。”下图所示区域埃博拉疫情爆发,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埃博拉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疫情滋生蔓延的原因。【答案】地处热带,气候较湿热,蚊蝇孳生,易疾病传播;经济落后,医疗水平低;教育落后,防犯意识差;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密集,易交叉感染。二、时事地理考点探究火神山医院选址武汉蔡甸区知音湖畔,从1月23日进场施工,到2月2日建成投用,前后历时十天。工程建造采用集装箱设计、模块化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火神山医院成为中国全民抗疫的一个重要战场。以下请对火神山医院的选址进行区位分析。1、火神山医院位于城区西南,位于武汉市常年主导下风向;2、虽靠近河湖,但不是城市水源地,医院污水不易对城市造成污染;3、处于郊区,人口较少,对人们当前及后期生活影响较小;4、临近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便于人员物资转运和医院的建设;5、火神山附近拥有良好的湖景生态资源,环境优美,适宜患者疗养;6、地处郊区,土地资源丰富,有足够大的建设空间,且整体地势平坦,利于施工。地理学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地理GIS技术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对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情分析GIS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①揭示疫情时空格局与空间传播规律;②判断疫情扩散风险并进行及时预警预报;③基于人口流动大数据对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病例进行追踪;④根据GIS的疫情信息建立应急物流管理系统、医疗物资救助系统等;⑤疫情过后,根据数据有效开展复工复产工作,或分析疫情对社会生产结构的影响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三、由疫情引发的思考——人地协调全球变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要说它的影响,如高纬及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等。在全球变暖的诸多危害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是否会影响到传染病流行?据研究人员发现,2003年的非典疫情,还有近几年频发的H7N1系列禽流感均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微妙的关系。作为普通民众也能感受得到,近几年各种疫情的发生频率明显较高。(1)以虫媒传染病为例,温度升高有利于媒介昆虫的孳生繁殖。传播疾病的蚊子由卵到成虫一般需2周,水温高可缩短为1周;当气温低于16℃时,蚊子基本不叮咬吸血,20℃才活动,25℃以上活动显著增多。例如,2015年,寨卡病毒迅速传播,这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也叫花腿蚊)传播。仅仅一年,寨卡病毒跳出了太平洋上相对孤立的小岛袭击了美洲,感染了40个国家的大约50万人。(2)气候变暖还会使病原体活动增强,致病力增高。如乙型脑炎、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复制的适宜温度在20℃以上,26~31℃时病毒复制增加,传染力增强;低于16℃不繁殖。间日疟原虫孢子增殖时间,在14.5℃时为105天,而在27.5℃只需8.5天,可见气温升高对蚊虫传播疾病的影响。霍乱弧菌及大多数细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6~42℃,16℃以下则不易繁殖。根据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独立分析图4显示,2019年的全球地表温度是自1880年有现代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温度仅次于2016年,延续了地球长期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的显著变暖,致使病原体活性增强、致病力增高,而今,美国乙型流感、中国新冠病毒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且传染性之强似乎印证了这一点。(3)随着全球变暖,原只在南半球落后区流行的多种热带疾病将蔓延至北半球。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6年预言:如果气候持续变暖,到21世纪初,原只在南半球落后区流行的多种热带疾病将蔓延至北半球。以埃博拉病毒为例,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项报告指出,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和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的情景下,埃博拉病毒的爆发可能性增加了4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戴维·里丁、凯特·琼斯及其同事,创建了一个埃博拉病溢出的多元数学模型,并纳入了所有这些因素。模型能准确预测之前暴发过疫情的非洲地区。研究人员也能预测出将来有暴发风险的地区,以及在气候、人口增长、医疗实践变化情景下暴发的可能性。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特征和整体的变化规律;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生物圈的“病毒蔓延”可以看作是对大气圈气候变化的一种恶性响应。
本文标题:用地理视角看疫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7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