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秋声赋》同步训练一、知识点训练(一)古今异义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悚然..而听之B.其容清明..,天高日晶C.凄凄切切,呼号奋.发.D.物既老而悲伤..(二)通假字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意萧条,山川寂寥B.佳木葱茏而可悦C.物过盛而当杀D.忽奔腾而砰湃(三)实词含义3.下面句中加点的“疾”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小毛病)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憎恶)C.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机会)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4.下列加点的“兵”字,解释错误的一项为()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B.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士兵)C.又兵.象也,于行用金(士兵)D.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军队)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盖夫秋之为状.也B.烟霏.云敛霏:飞散C.丰草绿缛.而争茂D.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实:果实(四)虚词用法6.下列各句中加点“于”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B.天之于.物,春生秋实C.乃设九宾礼于.庭D.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7.下列句子中的“为”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夷则为.七月之律A.常以肃杀而为.心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8.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例:木遭之而.叶脱A.酌贪泉而.觉爽B.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蟹六跪而.二螯D.而.母立于兹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悚然而听之.②乃其一气之.B.①此秋声也.②故其为声也.C.①其.色惨淡②其.D.①初淅沥以.萧飒②奈何以非金石之质(五)词类活用10.下列句子不属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常以身翼蔽沛公B.百忧感其心C.丰草绿缛而争茂D.欧阳子方夜读书11.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万事劳其形B.星月皎洁,明河在天C.盖夫秋之为状也D.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六)特殊句式12.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古之人不余欺也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胡为乎来哉13.下列句子与例句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例:闻有声自西南来者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夫秋,刑官也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七)文言文翻译14.下列句子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句是()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A.况且还要想到他的力量不够,担忧他的智慧不行,那就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面容变成苍老枯槁的木头,乌黑油亮的头发变成星星点点的白发。B.何况要考虑他的力量办不到,智慧解决不了的事情呢。就要让鲜润青春的面容变成木头,黑发健壮的人成为天上的星星。C.何况要考虑他的力量办不到,智慧解决不了的事情呢。那就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面容变成苍老枯槁的木头,乌黑油亮的头发变成星星点点的白发。D.况且还要想到他的力量不够,担忧他的智慧不行,就要让鲜润青春的面容变成木头,黑发健壮的人成为天上的星星。15.下列各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译:这就是秋声嘛。它是从哪里来的呢?B.百感忧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译:百种忧虑影响他的心绪,万件事情劳累他的形体,心绪波动,必然耗损他的精神。C.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译:它是天地尊严正义之气,常常显示出肃杀的心性。D.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译:(夏天)繁茂的绿草彼此争盛,欣欣向荣;高大的树木青翠茂盛,令人愉悦。二、文本探究16.①《秋声赋》是欧阳修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②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描摹得具体可感的?17.作者在第二段极写秋景的凄切凋零,第三段由第二段的感叹自然引发出对人生的感叹。这种秋景凋零的极力渲染对欧阳修抒发人生感叹有什么帮助?18.文章最后两句话“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的具体意境是什么?三、片段写作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从前在大山的脚下坐落着一坐古老的寺庙,寺庙是面山而建的。寺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一位小和尚。有一天小和尚对老和尚说:“师傅,我每天出来第一眼就看到大山,觉得很压抑,如何才能改变呢?”师傅说“徒弟,每天你出来的时候等转过身再睁开眼,那么你每天见到的就不再是山,而是一望无际的美丽平原了”。请研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参考答案:16.①骈散结合②作者用风雨声、波涛声、金铁声、行军声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形象地描绘秋声状态,唤起人的丰富想象,把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写得十分具体生动。17.第三段是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18.在文章最后,作者从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鸣,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感染力。
本文标题:秋声赋-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1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