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调查报告范文Company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摘要关键词:北院大学生、考证热、学习、态度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使以往曾颇具含金量的学士学位如今已成了一条底线,一张大学文凭不再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了,因而许多学子纷纷选择考取更多的证书,使得大学生考证现象趋于白热化。在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中已更多偏向于后者的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把大学学习当作求职的资本,但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求职,是积蓄4年以后的竞争实力,拿下计算机培训、英语考级、第二学历等等证书,已构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题。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考证状况,本人进行了一项有关大学生考证情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目前我校学生考证现状,分析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考证热潮的缘由及其利弊。调查策划书一、调查背景:面对社会上种类繁多的各类证书考试和培训,一些大学生无所适从、盲目跟风,对此学校应当如何加以引导政府应如何加强对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监控,以确保考证培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背景下,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怎样才能更加科学和规范当“考证热”兴起的时候,这些问题又一次摆在了大家面前。大学生考证热产生的诱因,无疑是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当时,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我国已在九十个职业采取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这不仅促使了大学生纷纷诉诸于考证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既有学历证书又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很自然地就有更大的胜算几率。九十年代中后期,考证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成功加入WTO持续升温,大学生考证种类和范围不断增加,考证难度不断提高。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学生更是有把考证当成护身符之势——谁护身符越多,谁越能度过难关。于是,更导致了大学生不得不以考取更多的证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二、调查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认真分析,调查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目前我校学生考证现状,分析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考证热潮的缘由及其利弊。三、调查内容: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访问,对第一手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调查的主要是目前我校学生考证现状,分析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考证热潮的缘由及其利弊。四、调查方法:1、本次调查为问卷调查2、问卷调查方式:随机调查3、调查地点: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五、调查对象和样本量定:按性别分,每个性别组抽25人进行调查六、问卷设计:1.问卷由访员根据要求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按照科学原则设计符合标准的调查问卷2.本次调查问卷题器(问题设计与安排)从结构上分为封闭式问题,半开半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3.问卷设计后对调查问卷进行问卷效度(表面效度)评估4.问卷设计出来后进行试调查并据此进行修改和定稿七、调查执行:1.访问员:调查需访员1名,由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丰富经验2.质量保证: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QCSI国际标准对访问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八、数据处理及撰写调查报告:1.资料审核:1)审核方法:现场/事后审核/系统审核2)整理编码过程:有效调查问卷整理编码过录(包括有效问卷登录编号等)3)开放性问题处理:对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的预审整理并进行编码2.数据登录;1)由登录员对调查数据进行登录;2)登录员对所登录数据进行两次审核3.数据分析研究:按照标准进行分析研究4.撰写调查报告:1)本调查的结果形式是书面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摘要,引言,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结论和建议,附录(策划报告,抽样方案,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调查执行报告,数据审核登录报告等内容)2)提交调查报告:书面文本和电子文本问卷调查---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学生考证现状调查问卷您好!我是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的一名学生,现在我们在做一项关于大学生考证的研究。这份问卷调查表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考证”现状。本次问卷调查最多花费您两分的钟时间。您的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谢谢合作!(只须在选项上画“√”)1.你今年是大学___年级。A.一B.二C.三D.四2.你的性别为___A.男B.女3.你是否有过“考证”的打算A.有过B.没有4.你选择所考证书的原因A.学校要求B.自身看法C.同学朋友推荐D.证书热度5.你曾经或准备考以下哪种证书A.外语等级证书B.计算机等级C.驾驶执照D.各种职业资格证书6.你所考的证是否要与专业对口A.是B.否C.无所谓7.请问你是通过何种方式准备考证的A.自己看B.直接参加相关培训C.函授、网络等D.其他8.如果是参加相关培训,你所能接受的培训费用是多少?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000—2000元D.2000元以上9.如果不参加培训,你的主要理由是A.费用太高B.效果不明显,不如自己学C.认为浪费时间10.如果考证一次不通过,你会选择A.不考了B.再考一次C.直到通过为止11.你一天中准备考证所占用的时间是多少?A.1小时以下B.1-3小时C.3-5小时D.5小时以上12.关于考证,你的看法是A.浪费时间金钱精力B.学到东西,但耽误正常学习C.对今后发展有利13.“证书越多,就业的机会”就越大的观点你如何看待?A非常赞成B赞成C不赞成D非常不赞成14.你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更注重应聘者的哪方面?A.有没有考取各种证书B.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C.工作经验15.假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注重应聘者是否持有各种证书,你会去考证吗A.会B.不会C.很难说16.对于大学生的“考证热”现象,你认为根本原因是A.用人单位的要求B.国家政策导向的结果C.学校教学优势的体现D.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E.证明自己的实力F.家长、同学等周围人的影17.是否认为证书数量与个人实力成正比?A.是B.不是C.不相关18.您认为证书能否反映自身的真实能力水平?A.能,在考证的同时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B.有些能,某些技能对以后工作有帮助C.不清楚,但主要能得到证书就好了D.不能,是应试而考,考完就忘19.你对“考证热”现象的态度是?A目标明确,只考有需要的B大家都考,我也考C没想过D其他20.你目前已经考取的证书(可多选)A.英语六级B.英语四级C.计算机二级D.计算机三级E.会计证F.教师资格证书G.驾照H.导游证调查结果在校生有过“考证”的打算,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考证是为了今后工作打算,经过此次调查,被调查者集中认为考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是很重要的,想自己看书考证的同学占绝大多数,只有少数同学认为应该直接参加培训班。(如图1、图2所示)考证原因调查表学校要求自身看法同学朋友推荐证书热度525812图1考证原因调查考证类别调查表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驾驶执照各种职业资格证书232151图2考证类别调查考虑培训费用在100—300之间被认为是合理的范围。(如图3所示)培训费用调查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元以上351041图3培训费用调查如果一次考试未通过的同学选择重考的同学占很大比例,其中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主,例如有得同学笔试过了,上机没过,就需要重新考试。(如图4所示)一次性不过是否再考调查表不考了再考一次直到通过为止81725图4一次性不过是否再考调查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愿意花一半以上的时间去参加考证,可见考证问题已经占用同学们大量的时间。关于考证有50%的同学认为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但却浪费了一些时间,还有30%的同学认为考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没有任何成效。有67%的学生认为考证与将来的职业相挂钩,所以是有很多人认为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大,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招聘单位大部分看重的是学历与证书。(如图5、图6所示)关于考证的看法调查表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学到了东西但耽误了正常学习对今后发展有利152510图5关于考证的看法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大观点调查表非常赞成赞成不赞成非常不赞成142097图6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大观点认同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考证热”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大,导致现在同学们盲目的考证,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自身的需要,我们认为,同学们考证时还是要结合自身的需要和切身利益来做出决定。调查报告近年来,在大学校园掀起了一轮“考证”高潮。在校大学生本就在接受令人羡慕的高等教育,但是为什么大学生还是构成了考证大军的主流呢?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分析。答案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多学一点知识总是有用的;二是多一张证书心里踏实。首先,参加各种能力证书考核就是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与认证。人力资本的概念不仅是指劳动力的数量和平均技术水平,而且更主要的是指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从宏观上看,大量实证研究已经表明一国经济增长与其人力资本投资的显着正相关性;从微观上看,接受教育和培养较多的人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也是一条容易接受的一般的平均规律。而另一方面,接受各种培训,参加各类考试将给行为人(不包括那些对所学的东西有强烈的或天生的偏好者)带来负效用,如培训费、报名费的支出,闲暇时间的减少和精神损耗等,这些都构成行为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的成本。其次,劳动力市场筛选。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消息不对称,即大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是高是低,而企业在短期内无法精确识别这一点。在这个时候,各种能力证书将成为企业雇佣劳动力时的筛选机制以上分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们考证行为的合理性。不过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大部分人在面对不确定情况时都是风险规避型的,理性的大学生们也不例外。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在我国是常态。随着近年来高校以平均每年20%的比例扩招,就业市场上本科毕业生的卖方数量正逐渐变弱。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大学生就有可能通过考试增加额外的人力资本投资。在求职时出示能力证书向企业发出信号。在这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高科技的发展如日中天,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凸显出来了。许多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对于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产生了兴趣,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纷纷去报考非本专业的证书。大学生考证热已经成为了校园的一道风景:培训班火爆招生,考试队伍排起长龙……现在,不少大学生已经把考证当成了自己的主业,把自己的专业课程当成了副业,因为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证书是多多益善,而考试成绩则是过关即可。似乎证书越多,自己的信心也就越足,证书的种类越齐全,自己求职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在就业求职中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那么如何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怎样在为数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焦点问题,“考证”也在这焦点中应运而生了。学生们居安思危,努力从自身强化风险意识,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起来,应对未来的挑战。面临未来就业的挑战,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证书和实践同样重要。证书是学习层面的东西,考到了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某种知识和技能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是现实经验,是经历更深层次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打拼,才会掌握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所以大学生应当二者兼顾既不能躺在证书堆里睡大觉,也不要拿起斧头就下车间,不知从何下手;对于部分认为实践更重要的学生也不要一概而论,其中也不乏赞成“学习知识”的观点的存在。他们之所以选择实践,则大部分是因为逆反心理或无可奈何。“证不考不行,因为不考证就无法顺利就业”这是他们的主要观点。在他们看来,“考证”不是为了检验或衡量自己所学知识或技能的而是成了进入某部门工作的一种招牌门面,自己不想考,但迫于压力。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应当负一定责任。“考证”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衡量学生所学,这社会招聘提供一定标准,方便人才的流动,但若由此而导致“无证无用论”或引发找枪手替考,只钻证书不注意实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话,那么“考证”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究竟要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考证”问题,怎样把“考证”变的人性化合理化,怎样在“考证”与实践中选择,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面对当前的就业情况和社会条件,建议大学生们要保持冷静既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又
本文标题:调查报告精选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3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