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深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圆周长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2.使学生经历操作、探究、猜想等学习活动,体验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的水平,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圆周率的探究。课件。教学过程师:老师家的菜板有点开裂,你有好办法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生:给它加一个箍。师: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是个好办法,那么需要多长的铁皮呢?师:求铁皮的长度,就是求圆的什么?生:求铁皮的长度,也就是求圆的周长。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师:圆的周长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的周长有什么区别?生:以前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1.探讨设计方案。(1)如何化曲为直?师:圆是曲线图形,尺子是直的,怎么办?(滚一滚,绕一绕……)(2)如何减少误差?师: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有什么办法尽量准确一点呢?生:多量几次,选出现次数量多的数据。师:除不尽怎么办?(用分数表示,取近似数。)师: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比较方便。2.操作获取数据。小组合作测量数据,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物品名称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小组汇报,教师直接将结果输入电脑。师:为什么测量计算的结果不相同?生1:测量有误差,绳子绕的松紧程度不同。生2:尺子不够精确,不到一毫米的只能估计。师:是不是尺子再精确一点,测量结果就准确无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有没有唯一的得数?3.概括小结。(1)圆周率的意义及读写。(课件出示内容。)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π≈3.14。(2)概括周长计算公式。(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πd或C=2πr。)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例1。学生尝试解答,规范书写。C=2πr2×3.14×33=207.24(cm)≈2(m)1000÷2=500(圈)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2m。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1.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1题。(指名学生板演。)2×3.14×3=18.84(cm);3.14×6=18.84(cm);2×3.14×5=31.4(cm)。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介绍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及伟大成就。教学反思本课直接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悟什么是圆的周长进而引导学生展开猜测,确定研究方向。圆与学生以前学习的图形有本质的区别——它是曲线图形。如何化曲为直?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预习知道用滚或绕的方法可以解决度量的问题。但对于如何提高准确性,遇到除不尽的问题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让他们理解测量的局限性,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文标题: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4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