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脱贫攻坚论文3000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自治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来抓。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规模为78.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5.7%,与2013年建档立卡初期相比,贫困人口规模减少一半,贫困发生率下降了5.1个百分点,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自治区扶贫攻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新的对策。一、主要经验(一)创新扶贫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帮扶人员作用贫困地区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县、乡、村三级扶贫工作机制;给予驻村干部相应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对扶贫工作的开展进行正向激励;由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牵头联席会议,对驻村干部实行常态化督查考核,每月督查通报、每季度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和资金分配挂钩,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帮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帮扶成效。(二)因地制宜,创新产业脱贫模式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产业脱贫模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依托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户收入渠道,实现了主导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双赢。如赤峰市林西县通过发展地方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增加贫困户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和资产性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如佰惠生公司“甜菜富民”模式、正邦集团“生猪富民”模式、德青源公司“金鸡富民”模式、恒光大公司“中药富民”模式以及天拜山公司“野果富民”模式。(三)发挥金融扶贫作用,实现企业与贫困户双赢将财政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金,投入到实力雄厚、有扶贫意愿、能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能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按照一定的年收益率定期保底分红给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既解决了他们的贷款难的问题,也解决了贫困户的增收问题。(四)创新健康扶贫模式,避免因病致贫、返贫因病致贫已成为目前内蒙古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占比高达42%。为解决这一难题,各贫困地区积极创新健康扶贫模式,拓宽贫困户报销渠道,增加报销比例,控制贫困户最高支付水平。目前各地区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商业性保险、政府大病救助资金等多种救助共同作用的医疗救助办法,多种救助形式共同作用,最终保证贫困户自付费用控制在总费用的10%以内或自付总额不超过一定标准。(五)实现“易地搬迁”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保证脱贫的稳定性、有效性与可持续性“易地搬迁”让贫困人口“挪穷窝”“拔穷根”,保障其搬迁后的就业与创收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各贫困地区分别选取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作为迁入区,同时创新“易地搬迁”扶贫模式,实现其与产业间的结合,保证迁入那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具有一定的就业机会,保障所有迁入人口的收入来源,保证脱贫成效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如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实施“异地搬迁+”模式,通过“易地搬迁+光伏”“易地搬迁+设施农业”“易地搬迁+产业园区”“易地搬迁+养殖”“易地搬迁+旅游”等模式,实现易地搬迁与产业发展间的结合,确保产业先行、群众参与和当年建设当年入住,使得贫困人口拥有较高的搬迁意愿,同时又能促进、保障其稳定、可持续脱贫目标的实现。二、进一步设想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一是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当前,“扶志扶智”工作还很滞后,扶智还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切不可掉以轻心。二是更加注重信息化。尽管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但现在反而滞后了,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头赶上,确保走在省市前列。三是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当前,群众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思想层面看,有的干部嫌弃群众、看不起群众,工作不尽心。从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没办法跟群众交心,难以赢得群众信赖,有的干部处事不公,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缠闹访不断。四是更加注重工作创新。近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X+贫困户”、村级帮扶机制、能人兴村战略、企业“爱心”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但从工作层面来看,我们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好、质量还不够高,还没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和典型,缺乏深度总结和提炼,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虽为我们首创,但却“花开别家”。
本文标题:脱贫攻坚论文3000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5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