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鸡是一只“活时钟”。古代人对鸡素有好感。周代有种叫“鸡人”的官,专门负责“司晨”,就是在祭祀这一天,每当鸡鸣的时候,专门唤醒百官赶快上朝。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证明生物体内有一座奇妙的“生物钟”,指挥着生物的行为。生物的节律周期是这种生物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自然的光照、气温、湿度、气压、潮汐等各种因素不断影响下,生理上不断调节,逐渐形成了生物的昼夜和季节性的节律。鸡的“生物钟”长在鸡的松果体细胞里。松果体在大脑和小脑之间,是一个松果形状的小内分泌器官。一到黑夜,它就分泌出一种叫黑色紧张素的激素,来抑制鸡的活动。如果给鸡埋上装有黑色紧张素的胶囊,鸡就入睡了。光线能使松果体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发生变化,从而发生化学反应,使“生物钟”“摆动”。正是这种奇妙的“生物钟”记忆着明暗的规律,才指挥着公鸡的日常活动:天快亮了,公鸡就放声啼唱;天快黑了,就赶快去宿窝。养鹅看家鹅吃的是草,长得又快又大,又有不少用途。鹅绒被褥轻暖适用,鹅毛扇美观轻巧,鹅血、鹅胆、鹅掌黄皮都可入药。鹅肉肥美,鹅肝吃起来别有风味。叫人感兴趣的是鹅会看家鹅看家的本领不比狗逊色。鹅在村边、路口、房前,碰上陌生人,就会张翅大叫,急步奔跑过去,摆出一副搏斗的架势。鹅叫声带有恐吓,同时告诉主人警惕。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关于鹅的故事。公元前三九○年,罗马要冲卡庇托尔山城堡,守城士兵因节日狂欢吃得酩酊大醉。深夜,高卢人来偷袭,逼近城堡时人们还在酣睡。幸好神庙里养着一群鹅,准备用来奉献给女神朱安的,它们被敌人的脚步声惊动,大叫大嚷,把全城人都唤醒,一同起来击退敌人。鹅的祖先是雁。我国养鹅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了。白鹅、灰鹅和狮头鹅都是人们长期培育的良种。鹅经过长期饲养,虽然已经失去飞翔的能力,却保留了祖先的一些特性:机警勇敢,对同伙相亲,对敌人警惕,晚上休息时,专有警戒的“哨兵”;遇到敌害来袭,勇猛向前,群起而攻之。这是在其他家禽中少见的。鸭不孵蛋得从家鸭的祖先野鸭说起。野鸭是候鸟。每年秋末冬初,成群的野鸭由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向南迁飞,准备过冬;春天,自南北返,回到故乡繁殖。野鸭会孵蛋,而家鸭不会孵蛋。原来,野生的鸟类(除了杜鹃等少数以外)生了蛋,都得自己孵化,不这样,它就不能繁衍后代,在自然选择中会被淘汰。而家鸭不会孵蛋,是人工饲养的结果。因为,人们养鸭子,目的是吃蛋和吃肉,鸭子要多产蛋,就得缩短它的孵蛋期。人们不断选择产蛋多的野鸭,只让它产蛋,而不让它孵蛋,这样一代代加以培育,经过变异和遗传,最后形成了家鸭不会孵蛋的习性。野鸭会飞,家鸭不会飞,这也是人工饲养的结果。野鸭经过人工培育,温度适宜,它们不再随季节迁飞了,身体越长越肥,翅膀的功能渐渐退化了,一代代繁殖下去,就变成了“不会飞的鸭子”。母鸡是从野生的原鸡演化来的。母鸡会孵蛋,却不善飞翔,这是它既保持了祖先的某些生活习性,又改变了原有的一些特性。而那些善于生蛋的来亨鸡,自己也不孵蛋。饲养的家鸽,也有自己不孵蛋的。这全是人工培育的结果。狗鼻子嗅觉灵敏在动物界中,狗鼻子确实是最灵敏的,它能闻出上千种物质的气味。军犬凭嗅觉能识别路途,判断敌情,机灵地闻出敌人的足迹,跟踪追击。猎犬闻到野兽气味时,会屏住呼吸停下来,用鼻子判断野兽所在的地方,协助猎人捕获。苏联有种狼狗,能帮助人找到泥土里的矿石;瑞典科学家训练和使用探矿狗,成功地找到地下十多米深处的黄铜矿。狗鼻子为什么这样灵敏呢?原来,狗的鼻腔粘膜上面长有许多嗅觉细胞,比如一种牧羊犬的鼻粘膜上竟有两亿二千万个嗅觉细胞,在鼻腔里占的面积达一百五十平方厘米,而人的嗅觉细胞只有五百万个,因此狗的嗅觉比人灵敏得多。黄鼠狼不专吃鸡在农村,一旦小鸡少了,人们总是归罪于它,说是给黄鼠狼偷吃啦。黄鼠狼由此而得到了一个恶名声:“偷鸡贼”。俗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好象黄鼠狼是专门吃鸡的。真是这样吗?不是的。我国科学工作者曾经深入到全国各地的林区、草原和岛屿,对黄鼠狼的生活习性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解剖了近五千只黄鼠狼,并对残留在这些小兽胃里的骨头、牙齿、皮毛等小动物残骸进行鉴别,发现黄鼠狼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鱼、蛇、蛙、鸟、蝗虫和蜈蚣等等,而更多的是野鼠,其中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事实证明,黄鼠狼是灭鼠的能手,是对农林牧业大有好处的益兽。所以,人们要保护它,尤其是在鼠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更应该让它迅速繁殖。当然,由于它的毛皮经济价值比较高(黄鼠狼的学名叫黄鼬,同白鼬、雪鼬、艾鼬等都是珍贵的皮毛兽),是制女皮大衣的高贵皮料,尾毛是制笔业的原料,因时因地进行适量捕捉是可以的,但绝不能滥捕乱杀,以免造成物种的灭绝。蚊子叮人蚊子不仅叮人,还叮咬老鼠、红雀等动物,在人兽之间传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几十种疾病。全世界被蚊子传染的各种疾病患者,每年多达一百万人以上。蚊子找人的奥秘是很复杂的。科学家发现蚊子的起飞和停落,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关系。人和动物呼吸的时候,要呼出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可以刺激蚊脑中的“飞动命令中枢”。暖湿的环境是蚊子最喜爱的活动场所,也是高温湿润的夏季蚊子活动最旺盛的原因。蚊子为什么对温暖潮湿的环境那样敏感呢?原来,人和恒温动物向体外散发一定的热量和水分,他们周围的空气就会产生对流,尽管这种对流的气流很微弱,蚊子也会感觉到。蚊子随着这种对流的温湿空气飞舞,盘旋徘徊,从而找到了吸血的对象。蚊子爱叮哪些人呢?通常,蚊子爱叮穿黑衣服的人,爱叮平时出汗多、又不爱洗澡的人,爱叮皮肤娇嫩的儿童等等。一定要记住会叮人的全是雌蚊。雄蚊的口器已经退化,下颚短小细弱,不会叮人,它们靠吸取花蜜和植物汁液为生。拍打苍蝇用书本或者报纸去拍打,刚拍下去,苍蝇就飞快地逃跑啦!它随即在另一个地方停下来“示威”。你再次去拍打,仍旧打不到它。用苍蝇网拍拍打,十有八九就能把苍蝇打死。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有些昆虫的“皮肤”,上面长有很多细毛,叫做感觉毛。在它们停留的瞬间,这些感觉毛既能“品尝”脚下佳肴的滋味,又能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流作出及时的反应。苍蝇也是在这种感觉毛的帮助下,察觉周围的动静,大显飞翔逃跑本领的。怎样对付蟑螂蟑蟑螂是昼伏夜出的家庭害虫。白天蟑螂大多隐藏在厨房的角落,碗橱的缝隙中,夜间四出活动找食吃。蟑螂几乎什么都吃,香的、臭的、硬的、软的。有时候它还会去啃书脊里面的浆糊,把书咬破;钻进电视机、收音机里,把电线包皮咬坏。它还吃粪便、痰液和小动物的尸体。它边吃边排粪,身上弄得很脏,粘带病菌,污染食物,传播各种疾病怎样对付蟑螂呢?人们创造了一些诱捕蟑螂的方法。利用蟑螂爱吃香甜食物的习性,用一只小口径长颈玻璃瓶,瓶内放些香甜食物,瓶口涂上芝麻油,蟑螂进入瓶内,因为瓶壁很滑,爬出来就困难了。利用蟑螂爱钻缝隙的习性,用一个纸盒,盖上开有一些缝隙,盒内涂上粘胶,撒些新鲜面包屑,让蟑螂钻进去偷吃而被粘住。最近,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蟾蜍(俗名癞蛤蟆)是蟑螂的天敌。这个所的小动物饲养房里,蟑螂一度泛滥成灾,人们束手无策。后来,饲养房里放养了一些蟾蜍,不久,蟑螂便销声匿迹了。经过解剖发现,蟾蜍胃里大多是蟑螂的残体。臭虫耐饿一般人是不会喜欢臭虫的。可是,科学家却乐于研究臭虫的生活内幕,想从一些有趣的现象中得到启示。臭虫种类不多,约有三十多种,大多寄生在鸟类、家禽和蝙蝠等小动物身上。吸人血的臭虫有两种: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科学家认为,从人类穴居的时代开始,臭虫就由蝙蝠传给人类,再跟着人类一起迁移到屋子里。最早,臭虫是有翅膀的,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翅膀用少了,慢慢退化,现在只留下一点痕迹——翅基,所以它还是属于半翅目昆虫。臭虫的口器刺进皮肤以后,先排出唾液,这种唾液使血液不易凝结,以便于吸血。正是由于这种毒液的刺激,使皮肤形成个红肿块,过一会儿,令人痛痒难熬。臭虫能忍饥挨饿,生命力很强。当臭虫饱餐一顿以后,可以几天不吃,一只小臭虫能饿上七十天不死,一只大臭虫可断食七个月照常生活。在冬天,它饿得“骨瘦如柴”,胸脊几乎贴在一起,变得干瘪了,可还活着哪!只要温度、湿度增高,它又苏醒过来,继续充当“吸血鬼”。臭虫的臭味是从哪里来的?原来,臭虫身上长有独特的臭腺,能分泌出一种特殊气味的液体,真是名实相副。这种气味是臭虫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既是求偶的信号,又是无声的“警报”。臭虫如果遇有险情,立即释放出臭味,告诫同伙赶快躲起来,其他臭虫得到了“警报”,很快地钻进缝隙,逃得无影无踪了。虱子这个害人虫虱子是贪婪的吸血鬼。根据它寄生场所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体虱和头虱。它们寄生在人体表面,也寄生在鸡、猫、狗和猿猴等动物身上。受过虱子折磨的人,一提起虱子,浑身就觉得痒痒。头虱主要长在头皮表面,而体虱主要躲在衣服上,特别是贴身衣服的皱缝、衣领、裤腰等处。虱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29摄氏度到32摄氏度之间,这正是人穿着衣服时的体表温度,卵就很容易孵化出来。从卵变成幼虫,它就开始吸血,每天至少吸血两次,一只雌虱每次吸的血可达一毫克。虱子的食量很大,不管白天或黑夜,照吸不误,常常一边吸血,一边排粪便。虱子的触角对空气温度十分敏感。当气温降到0摄氏度的时候,虱子就不吃不动;气温升高到10摄氏度的时候,它开始慢慢爬动;气温升高到40摄氏度的时候,活动就急促起来,由于过度疲劳,短时间内就会力竭而死去。因此,利用高温来灭虱是最好的方法。跳蚤难捉跳蚤属昆虫纲隐翅目(蚤目)。跳蚤用针状的口器,吮吸人的血液,并且还向那微小的伤口里注入含有蛋白质的唾液,对皮肤是个刺激,所以引起了伤口发痒和肿胀。跳蚤是昆虫世界里有名的跳高健将。它身长不到五毫米,跳高纪录是二十二厘米,跳远纪录是三十三厘米。如果按身高、体长的比例来计算,它算得上是动物世界的跳高冠军了。跳蚤后足的肌肉很发达,有一种能帮助跳蚤弹跳的蛋白质,叫做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它们能促使跳蚤后足的肌肉强有力地收缩,收缩的力量越强,发挥出来的力量越大,跳得就越高。科学家发现,昆虫的肌肉特别发达,肌肉纤维的数目,比人类及其他脊椎动物要多得多。比如,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就有一千到四千条,人们把柳木蠹蛾的幼虫解剖,除了头部以外,就有一千六百四十七条肌肉,而人的肌肉还不到八百条。科学家还发现,如果按照比例计算,昆虫肌肉发挥出的力量,同昆虫身体大小成反比比如,一种小甲虫,体重只有六克,它能拉动一辆重一千零九十三克的小玩具车,等于自己体重的一百八十二倍;而一种小小的贝雅尔果虫,竟能背动比自身重九百倍的物体。跳蚤繁衍在地球上至少有四千万年了,渐新世琥珀地层中发现的蚤化石证明了这一点。跳蚤除人体蚤以外,还有猫蚤、狗蚤、兔蚤、家禽蚤、鼠蚤和蝙蝠蚤等等。门窗上面的小窟窿原来这是白蚁捣的鬼。蚁王、蚁后一生中唯一的大事就是生儿育女工蚁体型小,没有翅膀,也没有生殖能力.担当营巢、筑路和觅食工作,还要喂养蚁王、蚁后和兵蚁,培育幼蚁,充当巢内的清洁工。白蚁嗜好吃木质纤维,因此各种木材成了它的主食。在食物缺少的时候,它连纸张、皮革等等什么都吃。这样,房屋就被白蚁蛀成了大片大片的洞穴,往往造成梁倒柱裂,墙倾屋塌等事故。在湖北荆江大堤上,有辆吉普车驶过,突然陷进了堤
本文标题:生活中的生物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5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