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一剪梅》ppt课件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李清照(宋)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诵读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具体赏析词的上片有哪些典型的意象?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月满西楼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孤独)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思念)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思念)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虚实结合)思念(愁)花飘水流:无计可消除:一种、两处:挥之不去,越来越浓,越来越重移情于物、借景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情之深、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化无形为有形、由外到内、运动之速}揭示主旨(相思之愁)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愁更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勾勒环境叙写情事神驰遐思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你能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吗?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轻轻解下丝绸披肩,独自登上木兰小舟。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啊也该早日归来。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各天一方。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涩涩的味儿却又涌上心头!试比较:《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小结探讨婉约词风格:语言感情题材清丽、含蓄婉转、缠绵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作业:课外延读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记梦——李清照
本文标题:《一剪梅》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6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