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年级:一年级首备人:修改人:教学进度表时间内容课时第1周走进大自然1第2周我有好奇心1第3周我们来观察1第4周学会运用工具1第5周常见的水果和蔬菜1第6周国庆放假第7周美味的水果1第8周蔬菜长在哪里1第9周各种各样的文具1第10周铅笔和彩笔1第11周常见的尺子1第12周凉爽的秋天1第13周寒冷的冬天1第14周温暖的春天1第15周炎热的夏天1第16周总复习1第17周总复习1第18周总复习1第19周期末考试1年级:一年级首备人:吴敏婷修改人:集体备课内容二次修改1、认识大自然一、教材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活动是关于“儿童与自然”的目标要求而设计的,即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愉快地和积极地生活;”自觉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和动物,“负责任的有爱心地生活;”主动探险究大自然的秘密,想办法拯救大自然,留住大自然的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二、教学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四、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五、教学准备:设计校园中的几个秋天的景点供学生观赏。六、教学过程:1、体验大自然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大自然是指什么?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人生活在什么地方?2、进入课文亲亲大自然(1)照片欣赏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2)看图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3、进入大自然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4、讨论;小结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教学后记:应本活动从明理到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时间,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与人的生存之中的密切关系,经教师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小学生从小接受到环保教育。2、我有好奇心一、教材分析:好奇心对创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不是事先能够预料到的,往往是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开始的,这部分就从由好奇心引发的发明故事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好奇心是创造的驱动力。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受好奇心是创造的动力,提出问题是向创造迈出的第一步。能力目标: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对身边的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情感目标:鼓励他们做一个将来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三、教学重点:1、记住爱迪生等伟大发明家的发现;2、感受好奇心是创造的动力,提出问题是向创造迈出的第一步。四、教学难点:对身边的普通事物产生好奇心,然后提出问题。五、教学准备:课件黑板擦六、课时划分:一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提出质疑(3分钟)1、课件出示《蚂蚁搬家》图片,引导学生质疑。2、孩子们,知道吗?当你在对这幅图片提出疑问的时候,你就向创造迈出了第一步。二、细心观察,说说稀奇事(6分钟)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课件(课件出示:宝贵的好奇心)板书:好奇心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宝贵的好奇心,那么我们身边有那些现象会让我们好奇呢?(1)师课件出示课前收集的奇怪事:1、蜗牛遇到盐巴会变成水2、鳄鱼吃饭的时候会掉眼泪3、把蚯蚓切成两段,它不会死,反而两端还会重新长出来……(2)说说自己身边奇怪的事:生一:鱼儿睁着眼睛睡觉,马儿站着睡觉生二:储存玉米、小麦时,里面的黑色硬甲小虫,一碰就不会动了生三:海参“夏眠”……3、小结:法国作家法朗士曾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因为拥有了它,所以有了杰出的创造发明,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三、讲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12分钟)1、师给孩子们讲爱迪生的故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讲下面名人(课前收集)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1)摩尔根———在抽屉里养一窝小老鼠会怎样?(2)李四光————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块几丈见方的大石头呢?(3)鲁班————茅草为什么会割破手指呢?(4)达尔文————甲虫能吃吗?2、打开课本第4页,找一位同学为大家讲讲幕布里奇提出奔驰着的骏马四蹄是否同时着地的故事,其他同学谈体会。(板书1:好奇心是创造的动力;板书2:提出问题是迈向创造的第一步)课件出示。4、齐读以上名人及其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能记住。5、小结:希望你们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能记住这些名人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因为他们就是对这些寻常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问题手册(8分钟)1.好奇心是创造的动力,你有好奇心吗?(补充完整课题)现实生活中,你对什么产生过好奇心呢?赶快和伙伴们交流交流,并记录在各自的卡片上。生一:含羞草为什么一碰就会闭合?生二:鱼儿为什么总是睁着眼睛?生三:蚯蚓的脑袋在那里呢?生四: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2.小结: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会有很多很多好奇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它们的答案吗?先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及时写在问题卡片上,并带着它去探索。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间一定也会产生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五、好奇总动员(3分钟)1、老师每天用黑板刷,发现了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的不便,老师就想:(课件出示)⑴黑板刷能不能制作成各种有趣的形状呢?⑵黑板刷能否将粉尘吸进去呢?……2、请大家像老师一样,选取身边的某一物品或现象,提出你们的问题。3、小结:老师希望大家带着我们思考的问题去实践、探索,我们中间肯定会有不少的“小小发明家”。六、作业布置(1分钟)1、记住爱迪生等伟大发明家的发现;2、选择身边的某一样物品或者是现象提出你的问题,在问题卡片上完成。七、课堂回顾(2分钟)用心观察——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实践探索——发明家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肉肉植物导入,引出更多自然界中不同的自然现象,激发孩子们动脑筋爱思考的好习惯,课堂设计合理,层层递进,教学氛围融洽。温馨提醒:孩子们,好奇是好事,但我们不能盲目的好奇(课件出示),比如说:我们不能因为对围墙外面感到好奇,而攀爬围墙;我们不能因为对毒品产生好奇,便靠近他。盲目的好奇会使我们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3、我们来观察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观察的乐趣。2.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观察的过程和发现,并进行交流。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观察。2、知道观察的作用——发现事物的特征及现象,提出问题。3、知道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观察是不断发现和深人思考的源泉。2、体验到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技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3、意识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我们的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二、教学重、难点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三、教学过程1、生活情景:两个小朋友在番茄地里采摘番茄。植物上番茄的颜色、大、小等外部形态特征各不相同。2、产生问题:妍妍一边采摘一边说:“这个番茄成熟了。”琪琪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3、驱动任务:同学们对番茄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人对番茄没有进行过科学的观察,不了解成熟的番茄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运用眼睛等器官器官,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对成熟程度不一的番茄进行观察。4、活动1:我们的感觉器官。本活动是让学生能认识自己的感受器官: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和皮肤。通过书本设计的活动,尝试运用不同的感受器官观察身边的物品。了解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1)用眼睛观察番茄的颜色、大小、形状。(2)用鼻子和舌头发现气味、味道。让学生用鼻子闻闻桂花的香味,用舌头尝尝酸奶的味道。并加强安全教育、提示学生不要轻易尝、闻未知的物品,确保安全。(3)耳朵也是一种感受器官。用耳朵听,会有什么发现?教师利用不同的资源帮助学生用耳朵去感受。(4)指导学生尝试用手触摸光滑的鹅卵石,帮助学生发现鹅卵石的外部形态特征,如软硬、光滑程度等。5、活动2观察香瓜: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观察香瓜,并做好记录。6、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学后记: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器官观察不同的物品,并进行小组的汇报与展示成果。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教学设计合理、学生积极参与并善于发现问题,教学效明显良好。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到的现象。通过这样的对比感受,学生就会在活动中认识耳朵及其作用。4、学会运用工具一、教学目标(1)知道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认识事物。(2)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4)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5)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教学难点: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三、教学准备分小组准备、每人一份:放大镜1个、花朵一支、较小物体一个、记录单一张。教师准备材料:课件、花朵一支、放大镜一个。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课前互动1、情景(驱动页图片)在校道边,彬彬手持放大镜观察小蜗牛,波波对彬彬的行为感到好奇。2、提出问题:彬彬拿着放大镜做什么呢?3、师: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它?导入今天的新课:《学会用工具观察》(二)建立概念1、观察较小的物体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较小的物体我们把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尽可能把看的到的部分都画下来。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看到了这个物体是怎样的?2、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物体的细节边观察边记录并把发现画下来。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活动,知道学生进一步熟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领悟到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放大细节,能使结果更加清晰。意识到借助工具可以更好的认识事物。(三)运用知识学会了放大镜的使用后,你想用放大镜观察哪些物体?为什么?(四)小结:当我们观察比较小的物体时,直接借助肉眼可能会看不清,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放大一类的工具帮助我们进行观察。运用知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物体的这个部分总是看不清楚,你有什么方法观察到?识描述自己的计划运用所学的知识迁移大更多的场景中,进一步巩固对放大镜作用的认识。三、小结板书设计显示镜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通过利用工具,观察物件,对比使用放大镜和不使用放大镜不一样,激发孩子们动脑筋爱思考的好习惯,课堂设计合理,层层递进,教学氛围融洽。5、常见的水果与蔬菜一、教材简析:《常见的水果和蔬菜》是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水果和蔬菜》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介绍了对不同的水果和蔬菜进行观察比较的方法,利用已掌握的方法学习本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从中获得成就感。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水果和蔬菜都是生长在我们身边的植物。通过模拟在市场购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区分水果和蔬菜,知道水果和蔬菜是我们必需的食物。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二、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水果和蔬菜,知道水果和蔬菜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食物。2.初步学会根据自然事物的某种特征进行分类。3
本文标题: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7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