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流行音乐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在二战之后,流行音乐更是得到快速的发展.那什么是流行音乐,她有什么特点呢?流行音乐是一定时期内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形式简洁、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内,它可以是民间小调,可以是艺术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的流行面广,歌词多用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曲调顺口、音域不宽,唱法通俗;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一、20-40年代。在我眼里看来,中国的流行音乐,真正能称之为自己的流行音乐的时代,并不是明星云集的现在,也不再纸罪金迷的的台湾,香港。而是在20-40年代的上海。在真正能说上中国流行音乐黄金时期的年代,只能是解放前了。解放以后,中国大陆本身由于政治斗争,流行音乐普遍都带有政治色彩,虽然歌曲的流行程度远远超过任何现在流行歌曲的流行程度,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流行,已经不是出于音乐本身的内涵,而是带有明显的政治需要,它是中国极其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国情的国家,或者独裁国家所特有的现象,是为了生活的音乐,也是为了生命的音乐,更是表达自己政治观念的音乐。或者对于歌唱者是发自内心的歌颂,但是不可否认,在一个大一统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对于歌者,是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对于创作者,也是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他们只能把自己的创作空间局限于钦定的范围内,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左右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只是没有政治的参与,这是完全的自发的,自觉的,主动的过程,显示了中国文化阶层的主观的爱国,忧国的爱国情节。但是这种爱国,是如此的纯真,如此的真诚流露,没有豪言壮语,就如同朋友间的倾诉一样,在不经意间,就把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了。当然,这个时期的音乐流派众多,歌曲层出不穷。难以一一尽述,但是,有几个人,还是应当提提的。比如陈歌辛,程蝶衣,白光,周旋,欧阳飞瑛,赵丹,白杨等等。比如他们的《渔民曲》《马路天使》《香格里拉》《燕燕于飞》等等。这些人无论在何时,都会是站在中国流行音乐,流行文艺的纪念碑的顶端的。他们的音乐,无论在何时,都会有人记忆和传唱着,这些,都是中国流行音乐典藏中,最为重要的珍品。在他们的身上,或许有着时代的烙印,经历过时代的坎坷,但是,我想无论如何,应当尊重他们的自由的音乐精神,自发的爱国热情,他们身上,有着那个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的无奈中的忧伤,和对未来美好的渴望。与此同时,在中国内地,一种带有本土风格的音乐创作是从30-40年代的根据地开始自发形成了,它们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很多音乐素材都是从当地的民歌,戏剧等演变而来的,这个时期,这个类型的音乐,也是主动的过程、自发的过程,但已经受到了解放区政治宣传需要的影响,比如《南泥湾》、《大生产》《游击队歌》等等此类的作品。二、40-70年代末期中到了40年代末期,由于共产党政权已经掌握了中国的政治主动权,在一批具有深远政治战略目光的政治家的推动和影响下,他的文化宣传机构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始这种带有政治宣传色彩的文艺作品的创作。5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在新政权的建立的促进作用下,变得更加有体系,有目的性。同时也带有了更加鲜明的政治色彩,我们不难看到,在中国,个人的名字开始被写进歌曲里传唱,被歌颂,这个时期,音乐很多,但是由于它带有的政治色彩有它的时效性,所以,当时红极一时的,现在流传下来的却很少。到了66-76年的十年间。中国的流行音乐已经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流行因素,一切都是为了政治服务了。虽然在这个时期有诸如《沙家浜》这样经典的戏曲作品出现,但是这八部作品,是不能代表全部的当时的音乐形式的。在这些之后,人们在枯燥的高音喇叭的忠字舞的喧闹中迷茫,武斗,全国一片混乱。三、80-20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中国心》等还少不了以国家民族作背景,期间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和崔健的《一无所有》则是个人色彩极为突出的另类流行经典。在政治上的监管放松之后,1994年,在港台流行歌曲依旧如火如荼时,大陆原创流行音乐也开始了一次井喷式的大爆发,宣告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复苏。这其中,以崔健、魔岩三杰(窦唯、何勇、张楚)、黑豹乐队、唐朝乐队为代表的摇滚乐,以老狼、高晓松为代表的校园民谣,以陈琳为代表的都市情歌,以杨钰莹、毛宁为代表的青春偶像歌星,迅速成长为大陆流行乐坛的中坚力量,至今他们的影响力在70末/80初一代人的心目中仍然难以磨灭。0这个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虽然现在听起来显得老土,风格也很不统一,但是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都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它不是源自任何流派的,听不到当时对于香港和台湾,日本的模仿,那是我们自己的声音。四、21世纪至今。90年代末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学习欧美日韩的风格,把音乐作为一种商品,去迎合大众的口味,因此大部分的歌都趋向于R&B、Hip-Hop,很多歌听上去都千篇一律。当然,还有很多歌手、音乐人坚持着自己原来的风格,并没有走这些商业化路线。他们有的是独立的音乐人,有的就是仍然认真地做着自己的小众音乐。像内地的一些乐队,跳房子、与非门等等,也许红过一阵,也许有非常忠实的歌迷,但结果都是像流星一样陨落。21世纪初,流行音乐坛开始有一种‘中国风’的趋势,像京剧、昆剧等等都在歌曲中出现,其中有王力宏的《在梅边》、陈升的《北京一夜》等等。周杰伦的多首歌曲都非常有中国的风格,比如《发如雪》、《菊花台》。不论从旋律还是歌词上都呈现出中国风,连音乐录影带也是。我觉得这种发展是非常可喜的,比一味地模仿欧美、日韩要好得多。就好像吴克群的新歌《将军令》中所唱到的“我知道YOYOYO不是我的语言”、“在你的世界学你说ABCD,在我的土地对不起请说华语”,他很好地唱出了流行音乐的现状,呼吁大家走向中国化。最后,我想说,流行音乐是贴近大众的,是最容易引起人们内心共鸣的艺术。所以它的创作应该是来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是模仿不来的,是充满个性的。我很高兴的看到现在又有很多的颇具风格的音乐人,比如“凤凰传奇”组合、周杰伦、许嵩等坚持原创的音乐人,他们的歌曲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我非常希望流行音乐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我们的耳边萦绕着美妙的乐曲。我想,不论它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我相信它会越来越好,我对它充满期待!30年代,流行音乐伴随着都市文化的发展而获得了蓬勃的生机。上海是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发祥地和重心。流行音乐在这个城市命力。”【2】(第11页)这一时期贺绿汀创作的《天涯歌女》、《四季歌》、《秋水伊人》等电影歌在上海歌坛流行。给中国早期的流行音乐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响。还有在《何日君再来与中国流行音乐的关系》一文作者以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这首歌为切入点论述了早期流行音乐的发展,文中写道“二十世纪20-40年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大革命失败、抗日救亡、八年抗战、解放战争,至此刘雪庵的流行音乐创作也受到了政治、商业、殖民等因素的影响,他创作的《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曲引起了当时音乐界和社会的关注。”同时此文又以时间为线索,在分析《何日君再来》这首歌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1927-193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黎锦晖时代,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大踏步登上中国音乐的历史舞台之时。在黎锦晖创作的‘时代曲’之中,当以《毛毛雨》、《桃花江》等几首歌曲最具代表性,客观地说,这些歌曲歌词轻佻,音乐格调不高,在当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1936年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风起云涌,黎锦晖的‘时代曲’逐渐淡出歌坛,取而代之的是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然词是在沦陷区却依然能感受到流行音乐的脉搏,尤其是在上海
本文标题: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7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