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乙肝及其治疗乙肝的全球性分布3.5亿慢性乙肝病人HBV具有高感染性,是HIV感染率的100倍我国HBsAg阳性率为10%每年1百万人死于肝衰或肝癌全球第9位死亡原因内容流行病学诊断预防治疗NumberofnotificationsofhepatitisB,1988-200802004006008001000NumberofnotificationsYearAcuteChronicUnknownstatus0102030405060708090100Birth1-6mo7-12mo1-4yrs5+yrsAgeofinfectionCarrierrisk(%)RiskofChronicHBVCarriagebyAgeofInfection调查显示15至40岁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高峰期HBV:1965年,美国BaruchBlumber博士最先发现的抗原性物质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即澳洲抗原。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970年Dane等在电镜下发现了完整HBV颗粒,1980年Price等成功进行了HBVDNA全基因克隆、测序工作.这些工作为现今乙型肝炎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奠定了基础.病原学HBsAg(表面抗原):该抗原阳性说明机体已感染乙肝病毒,肝脏与血液中存在乙肝病毒HBcAg(核心抗原):血液中一般检测不出HBeAg(e抗原):该抗原阳性说明机体内有大量乙肝病毒复制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感染HBV之后……急性乙肝6个月HBV被清除产生保护性抗体慢性乙肝6个月如果6个月后仍然没有清除HBV,就成为慢性乙肝有相当部分的患者转为慢性乙肝HBV乙肝的发展肝细胞“结痂”(纤维组织形成)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停止工作肝癌HBV悄悄地、不断地攻击肝细胞乙肝的诊断测定乙肝病毒标志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活检测定其他肝炎病毒标志作好鉴别诊断乙肝是否存在肝脏是否有病肝脏疾病发展趋势如何是否合并其它病毒性肝炎是否同其他疾病混淆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原表面抗原(HBsAg)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持续时间6个月=慢性感染现症感染的标志e抗原(HBeAg)病毒复制的标志阴性不一定表示无病毒复制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体在HBsAg转阴后恢复的标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出现免疫力的标志同时存在HBeAg阴转则提示预后良好若同时存在HBVDNA阳性则提示HBV基因突变提示现症或继往感染与病情恢复或免疫力无关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大三阳+--++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小三阳+---+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乙肝恢复期,必要时查HBVDNA-+--+既往感染过,不需再注射疫苗----+既往感染过,需再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乙肝“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cAg不常规检测)测定两种抗原和三种抗体,也就是俗称的“两对半”。乙肝疫苗预防未感染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但对于已感染HBV的人无效于出生时、出生后1月、6月共注射3次儿童接种疫苗后有效率达90%以上从2002年起,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新生婴儿计划免疫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1965年发现澳洲抗原1973成功的进行了HBV感染黑猩猩的实验1981批准生产血浆疫苗1986批准生产重组疫苗1991通用婴儿疫苗产生1996通用成人疫苗产生目前治疗性乙肝疫苗主要分为基因工程蛋白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等。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关键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注意防护,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肝感染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基于免疫调节的治疗干扰素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为主治疗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干扰素治疗优点和缺点干扰素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目的优点:疗程固定缺点:为注射制剂,使用不方便降病毒能力不强副作用较大禁忌症较多耐受率低核苷类药物治疗优点和缺点核苷类药物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优点:降病毒快速、强效为口服制剂,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缺点:有耐药性疗程不确定目前的乙肝治疗指南的推荐推荐为一线治疗:EASL=干扰素1APASL=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2a或拉米夫定2*AASLD=干扰素,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3中国指南=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2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
本文标题:乙肝及其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7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