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浅谈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浅谈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摘要: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的教育家,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总结自己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形成了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与“泛智”教育思想为基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体系,对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泛智”教育教学原则一、夸美纽斯生平与世界观夸美纽斯1592年生于尼夫尼茨城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2岁时,父母先后病故。夸美纽斯受兄弟会资助,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并在大学时代钻研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1614年,大学毕业,任普热罗夫拉丁文学校校长,开始教学改革。1628年,因避天主教的迫害,夸美纽斯与3万兄弟会员一起离开祖国。在长期流亡国外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活动,主办各种类型的学校﹐为捷克的独立而积聚力量。起初,他侨居波兰的黎撒(现名莱什诺),主持兄弟会学校,研究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当时欧洲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的酝酿时期,各国思想界都在思索教育改革的道路,他受英国、瑞典、匈牙利、荷兰等国的邀请,为这些国家拟订教育改革方案,并发表了不少教育论著。夸美纽斯一生有许多教育著作,如1631年撰写的《语言学入门》介绍了山川河流、鸟兽鱼虫、天文地理、经济政治、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宗教信仰等等,这些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更是被后人奉为教育学经典,在书中,夸美纽斯开宗明义地指出“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教育思想,论述了其教育思想的两个基础—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与“泛智”教育思想,并且具体阐述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形成的世界观是密不可分。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是在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时代—人文关怀为标志的文艺复兴时期,所以他的世界观中体现着浓厚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感觉论色彩。自然的,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民主主义、人本主义和感觉论思想根深蒂固,并且以此为思想武器对当时学校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在当时的学校中,儿童身心饱受摧残,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残酷的,以至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正是基于这种对旧教育非人性特点的批判,他立志要研究“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作为一个经过宗教改革洗礼的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家来说,夸美纽斯对充满神学教条的繁琐哲学对青年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毒害深恶痛绝,立志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知识将人们从神学统治的黑暗中唤醒,培养能力、道德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完人。而且,夸美纽斯深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对人性的认识上秉承了人文主义传统,世界观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思想。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虽然说,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但这种差别绝不像人们所形容的那样:“智性羼弱”的人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确乎人人需要……愚蠢的人需要接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其实聪明人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有害的事情……富人没有智慧岂不等于吃饱了糠麸的猪仔?”总之,“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在他看来,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而且还具有通过对外物的感觉而获取无限知识的能力。因此,各种人,不论贫富智愚,都应当有享受教育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且“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既是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也构成了他的普及教育论的基础。同时,夸美纽斯接受了英国经验哲学家培根的唯物主义感觉论思想,他崇拜自然,认为一切事物都受自然秩序的制约,因此鼓励人们了解和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并断定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求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这就是夸美纽斯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显然,夸美纽斯民主主义、人文主义及感觉论世界观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思想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一改旧教育对儿童的偏狭、错误的理解,击中旧教育忽视现世生活和盲目信仰上帝的弊端,在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泛智教育的基础上,叙述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在学校制度、课程、教学原则等方面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是当之无愧的。二、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它贯穿于他的教育巨著《大教学论》的始终。所谓“自然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夸美纽斯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有两点含义:一是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二是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一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世界之所以稳定与和谐正是有了秩序的缘故。“我们通过考察知道,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以至它的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因此,教育的基础也应当是这一自然界的“秩序”,因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教育艺术的主导原则”。夸美纽斯的这一见解是科学的,只有真正地把握住教育的“秩序”,进行教育才能做到“准确”“彻底”。教育除了遵循自然界运转的“秩序”之外,还应当依据儿童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夸美纽斯认识到,儿童从出生到迈入成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又有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育工作必须遵循这些特点才有成效。夸美纽斯在论证教育应依据儿童的自然本性时提出:①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可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要“一切教学科目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②教学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可使他们负担过重。夸美纽斯反对向学生灌输式的教育,认为教学的步骤应当尽量和自然的步骤一致。③教学方法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使教学“容易”。夸美纽斯认为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源泉,教学应当“尽量通过感官去进行,使它能以较少的劳力去记忆”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他还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从浅入深,从易到难,因此学校的教育要按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④教学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夸美纽斯认为,儿童是有天性差异的,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区别对待。夸美纽斯的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规律,这与当时完全抹煞儿童身心特点的经院主义教育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夸美纽斯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然规律,把自然现象作为教育理论的依据牵强附会,是一种机械的类比。三、“泛智”教育思想“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谓“泛智”,是广泛的、全面的智慧,就是要求让一切人都受教育,学习一切知识,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这种种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提倡发展科学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广大人民要求实现教育民主平等的理想。“泛智”教育思想包括两点含义:一是教育内容的泛智化,二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夸美纽斯用“周全的教育”表现教育内容的泛智化,并对“周全的教育”做了进一步解释,那就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人人应当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未来所必需的事项”。但“周全的教育”并非“全智教育”,要求“人人懂的一切艺术和科学”。周全的教育旨在:在当前和将来生活上的所需基础上,通过科学和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学会语文;形成诚笃的德行;虔诚地崇拜上帝。同时,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对象的普及化,认为学校应该向所有人不仅是富人、还有穷人敞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受教育。从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到人文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即对人自身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现世生活的重视。可以认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理论折射出当时科学以及生产技术的繁荣与发达,同时,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求科学知识与技术的体现,对于教会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制人的理性是一种有力的反抗。四、“泛智”教育的学校制度和课程“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思想基础,他的一系列教育理论与“泛智”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校制度方面,提出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单一的学校体系。他认为“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厂”,所有青年都应进学校受到共同的教育。夸美纽斯设计的学校体系,从他的教育对象普及化思想出发,明显反应了儿童“天性”发展特点。夸美纽斯按年龄和学力区分四种学校设想。他认为,人的学习应当从婴儿期开始,一直继续到成年,一共24年。他把这24年分为4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在每个阶段设立一种学校,即母育学校的教育、国语学校的教育、拉丁语学校教育、大学教育,为婴儿、儿童、少年和青年提供相应的教育。夸美纽斯基于“泛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是个重大的进步。在课程中,一方面依据儿童年龄和学力的不同,另一方面依据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的泛智化,夸美纽斯将课程分为主要课程、次要课程和第三类课程三大类。主要课程包括语言、哲学和神学等课程。通过主要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感知、记忆、语言、精神等方面得到完善。次要课程主要是一种辅助性课程,如历史和练习等,各种练习课则更是直接为主要课程的学习服务的,譬如,感觉的练习、语言的练习、德性的练习、笃信宗教的练习等。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则构成了第三类课程,他们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儿童智慧的发展。同时,夸美纽斯以树木为喻进一步说明了在学校体系中课程问题。每过一年,生出的枝丫就越多,树长得就越壮实,果实也就越丰盛。教学也是一样,在早期的学校教育中,“一切都是用一种一般的、不确定的方式授教的,而在后期的学校中,所授的知识是细致的、确切的”。母育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儿童的外感官,以辨别周围的事物;国语学校的主要任务则是训练儿童的内感官能力,诸如想象力、记忆力等。拉丁语学校是较高级的阶段,其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到了大学阶段,课程主要有四个门类,即神学、哲学、医学、法学,四分科均与意志有关,“神学教我们恢复灵魂的和谐;哲学教我们恢复心灵的和谐;医学教我们恢复身体上主要功能的和谐;法学教我们恢复外界事务的和谐”。基于上述设置课程的目的,夸美纽斯还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具体如下:首先是“认识事物”,学校教育应当采用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传授“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萃的总和”。他说,必须要使学生掌握“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不仅强调了知识的广博性,而且突出了知识的实效性;不仅强调了“知其然”,同时也强调了“知其所以然”。其次,“行动熟练”。中世纪的教育同哲学一样只是神学的附属,而在宗教和神学统治之下的学校教育只要求人们抄写和熟背经义教条,只能“求其正义”,而不可有自己的理解,更不能存有疑问,这样,且不说达到“行”,“学以致用”,即便是“知”的标准也难以达到。夸美纽斯基于这一弊端,鲜明地提出:“在认识事物时,还要有实际的行动。没有这种行动,甚至是一个认识事物的人,也将不善于处理事物。”这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可见,夸美纽斯的泛智不仅包括“知”,还包含“行”。再次,“语言优美”。一个人能够认识事物,并且将认识同行动结合起来,这还不算达到“泛智”的要求,还要能够运用语言完美地表达自己的知和行。欧洲古代的教育一直有重视语言的传统,夸美纽斯也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在《大教学论》中,他敏锐地提出:“不必学习一切语文,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必学习许多种语文,因为这没有用处。”应该学习哪些语文呢?他说:“必需的语文是:国语,为在本国之用;邻近诸国的语文,为的是和邻国人相交往……为了阅读正经的书籍,拉丁文也是应学的,因为这是学者通用的语文。对于哲学家和医
本文标题:浅谈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7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