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五年级数学上册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掌握这种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哪位同学知道植树节是在哪一天?(3月12日。)在这一天的植树活动中,有同学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师: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生1:20棵,每隔5m栽一棵,共栽100÷5=20(棵)。生2:我认为是21棵,因为题目中写着“两端要栽”,所以要再加1棵。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不同的答案,那么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检验呢?(画线段图。)那我们可以在草稿本上试一试。你遇到了什么困难?生:100m太长了,不太好画。(追问:那我们该怎么办?)生:可以先用简单的数试一试。2.师:先看看20m的距离,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可以栽几棵树,在草稿本上画一画。课件出示: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20÷5=4,20m被平均分成4段,因为两端要栽,所以要栽5棵树。师:再画一画,25m可以栽几棵树?(学生操作。)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25÷5=5,就是把25m平均分成了5段,因为两端都要栽,所以要栽6棵树。3.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追问: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棵数=间隔数+1。师:谁能说说为什么要“+1”?(因为两端都要栽,所以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例1的问题吗?(指名回答,分析讲解。)生:间隔数+1=棵数,所以100÷5=20(棵),20+1=21(棵)。归纳小结:在解决较复杂或数据较大的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的数据出发得出规律,然后将规律运用于复杂问题进行解决。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师:读完这个题目,你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生1:单位不统一,要先进行转化再计算。生2:街道的两旁都要安装路灯。师:你能通过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两旁”吗?在计算时该怎样体现?(先算出一边的路灯的数量,再乘以2。)学生练习,指名回答。师:2000÷50算的是什么?“间隔数+1”说明了什么?(两端都要安装。)2.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师:仔细读题,认真思考,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引导得出:要求一共栽多少棵银杏树,实际就是求梧桐树的间隔数。由“棵数=间隔数+1”可得“间隔数=棵数-1”。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与这题有关的简单的例子,我们只要张开一只手。五个手指相当于题目中的什么?(梧桐树)每两个手指之间栽一棵(银杏树),可以栽几棵?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根据学生回答,强调:1.解决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棵数=间隔数+1。2.当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教学反思直接出示例题的情境,通过学生的尝试解答,使学生经历分析思考的整个过程,感受“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深刻地体会“从简单事例中发现规律,并利用此规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数学思想。“画示意图——抽象出线段图——不画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设计理念,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建立起“一条线段两端都栽”这类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文标题:五年级数学上册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9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