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重点
服务: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且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或者说服务是区别于一般有形商品的、主要以活动形式满足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并增加其价值的特殊商品。服务的特征服务的无形性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性服务的异质性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服务业: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第三产业: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Fisher首先提出,鉴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无法将所有的经济活动包括在内,就把这两次产业之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四个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区别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剩余法,Fisher将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而服务业的界定以是否提供或生产各种类型的服务为标准。三次产业划分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暗含着高阶层次产业的发展单向依赖于低阶层次产业;相反,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是相互依赖关系,而非单向依赖。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含义主要相对于国内经济,而服务业概念的经济含义则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服务贸易的传统定义当一国(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向另一国(地区)的服务需求者(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提供服务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取得外汇收入的过程,即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的服务消费者购买另一国(地区)服务提供者的有效服务,即服务的进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交易标的的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国际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复杂性服务贸易按照WTO的标准分类(1)商业服务;(2)通讯服务;(3)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4)销售服务;(5)教育服务;(6)环境服务;(7)金融服务;(8)健康与社会服务;(9)旅游服务;(10)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11)交通运输服务;(12)其他服务按照操作性统计分类1.要素服务贸易:同资本项目、国际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流动相关的服务贸易,如股息、利息、再投资收益等。2.非要素服务贸易:只与经常项目相关,与金融资产和国际资本流动无直接联系的服务贸易流量,如运输、旅游等。按照理论逻辑分类1.以是否伴有商品贸易为标准(1)国际追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直接相关的服务贸易,以帮助商品货物贸易完成为主要目的,如运输、会计等。(2)国际核心服务贸易:与商品货物没有直接联系,生产和消费单独进行的服务贸易,其中“面对面”型的如劳务输出、旅游等;“远距离”型的如金融、保险、咨询等。2.以服务产品和服务业为标准3.以要素密集度为标准4.按与商品的关系为标准BOP(BalanceofPayments)统计: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的经常项目下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统计。BOP统计的不足: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的原则,国际服务贸易只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包括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及自然人移动,没有反映当前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商业存在。外国附属机构统计(FATS)FATs(ForeignAffiliatesTrade)统计:外国附属机构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情况,包括与投资母国之间的交易、与东道国居民之间的交易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易,其统计对象的范围是外国在东道国拥有50%以上股权的非银行附属机构。BOP统计和FATS统计之间的关系主体范围上,GATS定义的统计既包括跨境交付(GATS四类服务中的一、二、四类),又包括境内交易(商业存在),因而GATS定义中“商业存在”难以被BOP统计反映。BOP统计和FATS统计互相补充,就能反映服务贸易全貌,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BOP统计与FATS统计之间虽构成补充,却不能简单相加,原因在于:一方面,FATS统计与BOP统计的范围、内容和记录原则不同;另一方面,FATS统计与BOP统计的部分内容重叠,两者相加会造成重复统计。服务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定义;是一种一般不采取实物形式,与劳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在活动状态中被消费,从而满足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服务的使用价值及一般功能。①服务具有满足人的某种物质或精神需要的功能②非实物使用价值也是构成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③非实物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也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服务使用价值的一般特征(1)非实物特征。它是一种在活动形态上提供的、不能脱离服务生产者单独存在的、不采取实物形式的使用价值。(2)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消费替代性、消费互补性与消费引致性。①消费的替代性。是指不同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消费功能,可以在生产或生活消费中互相替代的性质。一些实物产品与服务可以互相替代。如技术、维修等服务产品的增加,可以减少货物产品的消费;而货物质量的提高可以减少维修、运输等服务的消费。②消费的互补性。是指不同产品由于使用价值的功能不同但有联系,在消费中可以相互补充的一种性质。实物产品与服务产品具有互补性。③消费的引致性。是指某种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其它产品的使用价值存在因果链的关系,只要消费这种产品,就会引起其它产品的消费。(3)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非转移性。(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再生产的被制约性。服务产品具有价值的原因1、服务劳动的凝结性2、服务劳动的社会性3、服务劳动的抽象等同性比较优势理论国际服务贸易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表明,即使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也可以进行国际贸易获得福利增进,条件是绝对劣势并非在所有产品生产上的程度都相同。比较优势理论把国际贸易的研究从流通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指明了贸易理论分析的前进方向,其重要贡献使之成为传统贸易理论的核心和新贸易理论的起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1)比较优势一般原理对服务的指导性一种服务的价值与他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一个国家的比较服务优势表现为生产率较高的服务。与商品贸易同理,通过出口其生产率较高的服务,进口其生产率相对较低的服务,可以使参与贸易的每个国家都从中获益。(2)比较优势一般原理指导服务贸易的适应性对于比较优势理论是否适用国际服务贸易,至今仍有许多争论,逐渐形成三种代表性观点:1.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货物贸易,也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一个简单思想,比较优势理论是普遍有效的。认为尽管服务与商品有着显著差别,但比较优势的强有力的逻辑超越了这些差别。2.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完全不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3.也有一些国际经济学家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加以延伸,最终还是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中肯定它对国际服务贸易动因解释的适用性。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克拉维斯模型1984)一个典型穷国比富国的服务价格显得更低。各国贸易品行业的工资因生产率的差别而不尽相同,由于各国贸易品行业的工资率决定非贸易品(主要是服务)的工资率,而且服务行业的国际生产率相对较小,所以穷国的低生产率贸易品行业的低工资,运用于生产率相对于富国并不低的服务和其他非贸易品行业,结果导致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和其他非贸易品的低价格。关于穷国和富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差异的解释:由于穷国的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穷国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的价格水平较低,因而在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由于富国资本、技术要素禀赋较为丰富,因而在金融、工程咨询、信息处理等资本型服务上相对价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服务价格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法尔维·格默尔)国家间服务价格与人均实际收入成正相关。其它因素不变,农业耕地、矿藏、资本较大的贸易赤字和较高的贸易品价格(由于贸易政策的影响),将倾向于提高国内服务价格和人均实际收入;而较多的人口和劳动力禀赋倾向于降低国内服务价格。非熟练劳动力的增加将降低服务价格,而熟练劳动力的增加则可能降低,也可能提高服务价格。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琼斯和凯茨考斯基(1986)分析企业产出水平提高、收益增加和要素分工的关系,研究促使企业转向通过服务链联结各个分散生产区段的新型生产方式。他们指出,一系列协调、管理、运输和金融服务组成服务链,当对国际服务链的需求明显上升的时候,国际服务贸易将会发生。A.李嘉图解释(1)本国在固定成本上拥有生产该商品的比较优势(采用本国分散生产方式):(2)本国在第一生产区段有比较优势,外国在第二生产区段有比较优势(采用跨国分散生产方式):要素禀赋论的一般原理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认为,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或成本是有差别的,差别来自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要素禀赋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一个国家的比较要素服务优势,表现为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服务,通过出口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服务和进口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服务而从中获得利益。aL1*+aL2*aL1+aL2WW*〉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贸易琼斯和凯茨考斯基(1986)-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马库森(1984)服务业内部专业化弗兰科斯(1990)服务业外部专业化JonesandKierzkowski(1990)基于生产者服务的“黏合剂”作用,提出生产区段和生产者服务链(productionblocksandproducerservicelinks)理论。琼斯和凯茨考斯基分析各生产区段规模报酬递增的影响,认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来自国内和国外需求增长的驱动,进而提高了生产分散化水平,服务贸易或服务链正是起到促进生产区段国内外分散化的作用。分散后的平均成本与产出: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加深,从而导致分散度的提高和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增加。上图表示前一生产区段的产品可能作为下一生产区段的生产原料;并显示了一种新组合,即各个生产区段的同时运行,每一生产区段的产品在最后的一个生产区段组装成最终产品。该图描述了上述分散化过程。对于任何分散水平,生产区段内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结合,即各生产区段通过各服务链对较大固定成本的联结,使得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当一项新的分散技术导致更高的分散水平时,平均成本下降的速度将会更快。一般认为,许多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中间产品和生产者服务可能具有规模经济的重要特征。因为许多生产者服务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获取知识需要大量的初始投入成本,但在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时却能以非常低的边际成本提供。如果只交易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和服务,一国将生产并出口集中反映本国比较优势的产品,规模报酬递增加剧了对集中生产的重视,最终产品贸易带来的专业化分工能够改善贸易国的福利。任何一国不可能同时拥有在每一个生产区段和服务链上的成本优势,厂商为追求更高效率,将生产分布至全球,引入外国服务链。降低国际服务链成本,使得跨国生产所需的最小规模越来越小,刺激厂商利用国际服务链进行高效率跨国分散化生产的积极性,国际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者服务贸易获得巨大推动力而迅速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是贸易自由化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具体体现。自由贸易政策允许货物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服务产品的特定属性决定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殊性,尤其表现为不同于货物贸易的各种贸易壁垒和国内服务业管制。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取向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服务贸易补偿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服务业市场是以货物换
本文标题:国际服务贸易期末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1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