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9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导论1、大调整时期的背景条件(p2)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东升西降,南升北降,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2、世界多极化的机遇和挑战:冷战集团不复存在,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3、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极力推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4、人类社会加速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文明发展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别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民族宗教冲突滋生。5、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带来的挑战: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资源紧张,气候变化。6、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确认识并利用,和谐相处。2、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导致当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p6-p7)1、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2、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3、中国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强音,稳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3、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所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p9)1、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深度调整,局部冲突与动荡频发。2、中国的发展壮大事实上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2、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发展起来是一种“威胁”,遏制打压中国,利用各种手段挑衅。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二个重大判断(p10)1、基于当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2、基于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特别是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p17)突破狭隘的利益眼界,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共识,是共同发展理念的精髓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p18)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p2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p22)“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p29)1、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分工的扩大。2、分工的扩大引起普遍的交往与联系,首先和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3、商业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冲破国内市场的限制而走向国际,世界市场随之形成。2、国际经济秩序特点及其不合理表现(p40)1、资本跨国流动的自由要远大于劳工流动的自由,导致全球范围内劳工利益受到损害,导致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际垄断资本时难以维护本国人民利益。2、发达国家一面强制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打开国门施行贸易,一面对国内某些市场和产品加以严格保护,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美国“优先论”及“逆全球化”的批判(p39)1、美国把国际贸易规则当作自家工具,想否定就否定,随意歪曲现有国际经贸规则的合理性,否定从中受益的基本事实,肆意挥舞贸易大棒,严重破坏现有国际经贸规则的正常运行,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2、“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上升,发达国家通过构筑高标准的自由贸易网络为今后定标准、树标杆,抢占竞争制高点、发展主动权。4、“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p44)是建立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基础上的合作。5、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主张(p46)1、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2、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3、以合作为动力:各国共商规则,共迎挑战4、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获益,不搞一家独大6、新发展理念的内涵(p51)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7、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p56)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建设同意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5、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6、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7、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措施(p58)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第二章世界政治1、多极化特征(p61)1、“极”的内涵发生新变化:“极”的内涵不单是控制力和支配力,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体现在权力结构和关系层面的变化上,各“极”之间以开放代替封闭,以对话代替对抗。2、“极”的要件发生新变化:既要具备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综合实力,又要具备国际影响力,国际事务话语权,有凝聚力和吸引力。3、多极格局以“去中心化”为核心:,变革由少数国家主导的局面,建立完善平等互利和公平合理的政治秩序。2、中国是西方冷战思维的主要针对国(p63)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利用意识形态渗透;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利用主权问题挑衅牵制中国;在人权、宗教、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不断向中国发难。3、推动国际政治秩序变革的前提(p70)坚持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摒弃传统零和思维,树立国际安全新理念,秉持正确义利观,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政治秩序向着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4、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原则及愿景(p73)基础: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原则:公平公正愿景:合作共赢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p76)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3、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6、国家政治制度选择的历史性和特殊性,没有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p77&p78)1、政治制度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批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2、必须重视历史和现实,坚持从国情出发,还要把握现实。2、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模式,照搬照抄他国制度,会水土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葬送国家前途。7、西方民主的困境(p81)1、政党政治演变为政党恶斗。2、权力制衡演变为“否决政治”。3、国家发展的重大议题成为长期争议的拉锯战,西方民主制度乱象丛生。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无法自我克服内在矛盾,西方民主制度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本质上被资本垄断,这是种种乱象的根本原因。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第三章当代世界文化1、“西方中心论”的文化霸权主义的批判(p88)1、西方的文化和价值是“普世”的,优于其他文化和文明。2、依仗经济实力和在文化交流中的主导地位,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向其他国家输出西方价值观,迫使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同。3、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在扩张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和反对,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2、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p89)多样化是世界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基本样态,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是推动世界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文化多样性是推动世界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3、社会思潮的特点(p91)1、倾向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代表了一定阶层、阶级或群体维护自身利益的主张。2、多样性: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反应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多种思潮。3、易变性:容易受到不断变化的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社会实践的影响。4、扩散性:由于多以大众性、流行性语言表达,更易传播5、可塑性:不是无序的,往往会受更强大的、更有说服力的意识形态的影响4、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并对此批判(p96)1、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的政治纲领和经济范式,本质上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为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服务的。2、经济上:主张完全“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否认政府宏观调控。3、政治上: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鼓吹多党制。4、国家战略上:鼓吹以超级大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化。5、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并对此批判(p97)1、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否定和歪曲被压迫人民和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宣扬革命是一种单纯破坏的力量,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作用及执政地位的合法性。2、历史虚无主义奉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顾历史事实的刻意造谣抹黑,违背了研究历史的客观真实原则。3、在政治上适应了国外势力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起了搞乱思想、涣散人心的消极作用。6、如何正确引领社会思潮(p100)1、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唯物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2、善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驳斥各种错误社会思潮3、正确开展舆论斗争和思想斗争:对于错误的舆论不能简单的否定了事,要全面深入科学地进行剖析。7、当代中国价值(p10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8、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p108)一是人民需要文艺;二是文艺需要人民;三是文艺要热爱人民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p105)10、如何弘扬传播当代中国价值(p107)1、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贯穿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热爱人民。3、必须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11、讲好中国故事围绕着两个“为什么能”(p110)“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增强底气与底色。2、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解决“挨骂”的问题,建立话语体系,增强话语权。3、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积极主动,久久为功,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第四章当代社会问题1、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当代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p11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是各种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2、当代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外因(p117)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3、如何协调社会关系(p121)1、多元参与合作共治的理念逐渐形成并被广泛接受。2、协调社会利益也是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4、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社会治理思想基础(p128)5、中国当前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p129)1、“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政府落实治理主体责任。2、“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良好局面。3、法制保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完善社会治理的制度法规,运用法律工具化解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6、中国社会治理有关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p136-p137)中国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中国社会治理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又是中国社会治理可供他国借鉴的一条重要经验。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弘扬培育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强调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第五章当代生态环境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p146)1、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前提和基础,人化自然永远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人类命运与自然环境的状况是不可分割的。3、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全面、丰富发展的重要前提。4、正确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认识我们对自然的干预所造成的后果。2、如何认识生态环境与经济、科技、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p154)1、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方式导致与生
本文标题: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3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