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唯物史观论文:从唯物史观角度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博大精深,只有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而弄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笔者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两者具有共时性;但两者并不是对等的地位,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关键词:唯物史观;马克思;世界历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质与规律的学说,它是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28。”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2]114他还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88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指由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上各民族和国家通过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打破狭隘的地域性限制进入相互依存状态从而使世界进入整体化以来的历史。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在唯物史观中,马克思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唯物史观的本质,另一个是唯物史观的前提。这两个重要观点,是我们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指导原则。马克思认为,唯物史观的本质,是从物质实践出发阐释观念的形成,而不是从观念出发阐释物质实践。马克思指出,“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同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3]42-43马克思认为,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和活动,“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2]24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本质和前提出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入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如何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而弄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问题,直接涉及到人们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解。只有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关于两者的关系,学术界意见不一。笔者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两者具有共时性;但两者并不是对等的地位,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共时性从动态过程来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过程,二者具有共时性,并且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我们知道,马克思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人类学笔记》等,同时也是其世界历史理论的经典文献。无论早期、中期还是晚期,马克思始终没有离开世界历史去谈唯物史观,也没有离开唯物史观去探讨世界历史。马克思早期对唯物史观与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密切相关,共同服务于对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道路的探索,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对两者作了集中阐述。在中期,马克思从探讨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与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出发,对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进行了深化和发展。他通过对唯物史观的深化,推动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又通过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容。在晚期,马克思从探索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出发,对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作了进一步完善,在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发展的关系上,对生产方式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互关系作了科学阐明。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共时性。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它使共产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他创立新的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方法论前提,使世界历史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另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它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没有这样一种世界历史的眼光,就不可能有唯物史观的科学创立。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也就是在大工业基础上各民族相互交往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时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社会实践的反映。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2]57所谓“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也就是世界历史意义上的社会和人类,它体现的正是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正是在对世界历史进行整体性研究的过程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从静态解构来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又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系统的唯物史观离开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一重要的因素,其科学性与完整性就得不到保障;而世界历史理论如果脱离了唯物史观这一整体,其理论根基就失去了依托。两者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不可分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它与唯物史观基本内容的关系上。弄清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观点之间的关系,也就明确了它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首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世界历史理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前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每一个概念、观点和原则都是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规定的。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道路和方法论等,无一不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具体展开的。另一方面,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阶级分析法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观点等内容,都是从世界历史理论的整体视野出发得以提出和阐明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具体展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世界历史理论中得到了具体的实现。其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脱离了唯物史观的整体背景,世界历史理论就得不到正确合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世界历史理论所研究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问题是唯物史观其它内容不可替代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不同民族和国家如何走向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等问题,是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其他部分的理论所无法解决的。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重要地位。最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其他部分的理论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前者主要是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后者主要是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问题。于是,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理论构成了唯物史观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在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时提出了他的社会形态理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1]33这说明了以下两点:第一,这五种社会形态是在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基础上从纵向上对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这一划分是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的。第二,世界历史发展又是以社会形态的更替体现出来的,不能把世界历史的一般发展规律等同于民族历史的具体发展道路。因而,有必要将世界历史的一般发展规律同民族历史的特殊发展道路在方法论上区分开来。这样看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世界历史理论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另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他的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知道,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际上,马克思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的探索,是通过世界历史理论展开的。一方面,个人的发展和解放既是世界历史理论的出发点,又是其最终归宿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正是从现实个人的发展和解放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世界历史思想。他在批判鲍威尔等人的唯心史观时认为,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2]74-75。马克思还指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人解放的条件,而这两个条件的出现又构成了世界历史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归宿。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的时代,资本的世界扩张为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打破了以往社会形态中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同时,人又走上了异化之路,为物的依附关系所束缚。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和对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实际上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道路。他指出,人的发展与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程度一致的,人的发展和解放的过程就是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过程。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只有在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情况下,即在共产主义实现的条件下,才会由可能变为现实。总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社会发展形态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以及唯物史观其他理论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本文标题:唯物史观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5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