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名称丰都县糠华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生猪养殖场建设单位(盖章)丰都县糠华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编制时间2011年7月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制1基本情况表1项目名称丰都县糠华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生猪养殖场建设单位丰都县糠华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法人代表陈侠联系人付光荣联系电话13896511343\13709476100邮政编码408200通讯地址丰都县树人镇万寿桥村三组建设地点丰都县树人镇万寿桥村三组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养殖场总投资950万元环保投资63.0万元投资比例8.4%占地面积24012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7374平方米年能耗情况煤/万吨,/煤平均含硫量/%电万度油/吨天然气/万标米3用水情况(万吨)分类年用水量年新鲜用水量年重复用水量生产用水3.55863.5586/生活用水0.21240.2124/绿化用水0.37680.3768/合计4.14784.1478/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由来随着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工作的完成,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了库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和重庆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促农政策促进该地区的发展,确保移民安稳致富。在这样的背景下,养殖业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养殖生产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猪肉等畜禽肉品质较低,在开放的一体化国际市场中竞争力较差;二是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分散饲养的千家万户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差;三是动物疫病防治水平、饲料和猪肉产品的监控能力较低,保障发展和推动出口的支撑力较差。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2升养殖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地位,必须改造传统养殖产业、创新生产模式和经营机制,实行规模化养殖。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进入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城乡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起到了显著作用。重庆是国家支持正在建设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是国家六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之一。未来一段时期,将坚持以推进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为重点,转变生产方式,增加优质生猪生产数量,提高猪肉质量和养殖效益,满足市场消费的多元化需求。根据《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2008~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重庆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等规划,拟在荣昌县、合川区、丰都县等生猪产业优势区县,建设优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重点发展不同规模的养猪场(户),以提高示范区生猪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带动全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丰都县糠华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场考察论证后,于2008年在丰都县树人镇万寿桥村3组新建生猪养殖场。由于生猪在养殖过程中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本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项目业主单位的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评价目的本次评价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摸清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本底状况及周围环境特征,通过对该项目地实地调查、了解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工艺、污染物的产污节点,为建设项目环评的工程分析作好基础3工作,算清建设项目投产后的污染物排放情况,预测建设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得出本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并从技术角度论证项目拟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提出有关方案及防治污染的对策与建议,综合分析得出项目在拟建地建设可行与否的结论,为项目环境管理提供审批依据,为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提供支持。3评价重点根据拟建项目的产污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现状及相关环保政策、标准,确定本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为:工程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和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风险评价、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4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4)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条例》(HJ/T2.1~2.3-1993);(5)《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8)《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9)《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10)《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5主要建设内容5.1主体工程2008年在丰都县树人镇万寿桥村3组新建生猪养殖场,新建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生活设施等建筑物,项目组成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办公综合楼(含职工宿舍)5层楼,占地面积为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4平方米;食堂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育肥舍建筑面积10550平方米(含保育舍);母猪圈舍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饲料加工房、仓库、隔离舍、消毒房2674平方米。项目的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表,其组成内容祥见表1-1。该项目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17374平方米,总投资950万元,该生猪养殖场现有母猪750头、公猪86头,年存栏生猪6100头,年出栏商品猪12200头。表1-1主要建构物一览表序号工程类别建构物名称面积(m2)备注1生产工程种猪妊娠舍1500产房1100保育舍1400育肥圈舍9150隔离舍1002生活设施办公住宅综合楼1250食堂3003公用工程供水蓄水池1200m3供电猪粪堆肥场600m3污水处理设施400m3/d沉淀池200m32个4辅助工程饲料加工房及库房2644消毒房305总图及运输工程5.2公用工程(1)给排水系统给水系统:供水含养殖、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本工程的给排水按《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本项目养殖、生活、消防和绿化用水均来自于项目区外的地下水,管道采用PPR铝塑复5合管,同时在场区内修建容量为1200m3的蓄水池。猪场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产,生活和消防共同给水系统,为保证供水的连续性,场区给水管布置成环状。排水系统:在场内实行“雨污分流”,雨水沟均采用矩形,浆砌砖结构型式,最终排至万寿桥溪沟。在饲养区的各圈舍和生产办公区根据地形修建污水排放管网,场内排尿管道用PVC管,最终进入修建的沼气池处理后实现综合利用,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燃料,产生的沼液可用于场区的绿化和浇灌周围林地植被,也可用作附近农民的农肥。(2)供电工程本工程的用电设备均为三类负荷,对电源无特殊要求。养殖场电源电压380/220V,由树人供电所安装至场区。(3)通讯、绿化工程拟安装1部固定电话,同时主要管理人员配置移动电话;在场区空地进行绿化,建设绿化隔离带,场区绿化率达30%以上。(4)消防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以尽量减少和消灭火灾隐患,达到安全生产为目的。各建筑物结构造型、墙、柱、梁、板等均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消防路线猪场有专用公路与之相连,消防道路畅通,满足扑救条件。室内消防措施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规定,室内消防水量为10L/S。消防给水以蓄水池为主要供水源,水压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室内消防管道竖向成环状。室外消防措施各建筑物均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制,猪场的蓄水池可作备用消防池。电器消防每个电气回路按照规范要求配备完整的过载、短路、接地故障等保护措施,部分接地故障保护设置漏电保护器。开关插座、照明器靠近可燃物时,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的引入线采取非燃烧材料作隔热保护。65.3环保工程包括修建围墙、沼气池、排粪沟、安全填埋井、停车场等,其中围墙400米、停车场100平方米、排尿沟600米、堆粪池600立方米、消毒池50立方米、沼气池300立方米、沉淀池400立方米、安全填埋井30立方米。6养殖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2)表1-2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项目指标年产仔窝数2.17母猪断奶到第1次发情天数(d)14情期配种空怀率15%发情期长短误差10%窝断奶天数(d)35头胎母猪产仔数(头)≥10经产母猪断奶成活数(头)≥10.7断奶个体重kg8.5种公猪淘汰率%50种母猪淘汰率%257主要工艺设备表1-3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妊娠诊断仪台32单体限位栏2×2×1套5003消毒喷雾器12升不锈钢桶台974手推粪车台95转畜车1.25×0.6×1台66配电设备套37消防设备套68大型饲料加工设备套18机构设置该项目实行场长负责制。(1)、人员设置养殖场定员37人。场长1名;后勤1名;兽医5名;辅助勤杂和饲养人员30人。(2)、职务划分场长:主抓生产,包括饲养管理、疾病控制、选种育种等生产性行为。兽医:负责生产中的疾病防治,并对生产中的不合理或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或意见。后勤:负责记录生产中的生猪的调动、生产性分析及其它后勤工作。饲养员:负责对生猪的饲养及配合其他人员管理。表28产品的主要原辅材料名称及年消耗数量:每年需混合饲料6222吨,其中:浓缩饲料1544吨玉米4046吨麦麸632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该项目位于丰都县树人镇万寿桥村3组,通过调查,该项目地周围500米范围内约有127人居住,周围有大量的耕地,项目地西方有一通往树人镇公路的支公路,交通便利。项目所在区域周围多为农田,以农作物为主,属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经实地调查,项目所在地的农民主要燃料为木材,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生活污水排入旱厕作农家肥,对水环境基本无影响。该项目地1000米范围内无工业企业、养殖业等企事业单位存在,因此项目所在地无主要环境问题。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表393.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3.1.1地理位置丰都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平行岭谷与盆周山区的过渡带,最高海拔七曜山沙子堡为2000米为丰都最高点,龙孔乡大山溪口海拔118.5米是最低点。整个地势西北低东南高,由一系列平行褶皱山构成,从西北至东南依次排列西北至西南走向的黄草山、蒋家山、方斗山、七曜山山脉与向斜低山,丘陵相间分布,呈“四山夹三槽”地貌格局。该项目地处丰都县城北岸的树人镇万寿桥村3组,距树人镇约1.5公里,距新县城30公里,东与原镇江接壤,南接名山,西与虎威、保合相连,北接十直。3.1.2地形地貌地质全县地质构造上属四川台拗的川东陷褶束,为石生代相对隆起,中生代拗陷,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运动第一幕生存的北东向构造带。背斜呈细长平行伸层,东南翼陡,西北翼缓呈为不对称的梳状褶皱。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及使用规定》(2001),场区内地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周期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内无断层、滑坡、边坡失稳,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3.1.3气候及气象丰都县属热带湿润气候区。县域静风频率为47%,主导风向东风,次主导风向西风,常年以夏秋两季大风较多。夏季降雨量最多,秋季次之,冬季再次之,春季最少。山区降雨量多于沿江,江南多于江北。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8月,为31.2℃,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4.7℃,月平均气温春季上升迅速,每月变差大于4℃,8月至下年1月气温逐渐下降。气象条件如下:历年平均气温18.3℃
本文标题:养殖场环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7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