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5年暑假调查报告作品名称:芷江和平文化应用于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研究作者:单增峰年级与班级:12级小教4班\13级人文8班学号:1205404003\1305408030联系电话:18874533358\13789298501电子邮箱:359153601@qq.com\2225239622@qq.com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5年7月目录一、绪论.................................................5(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51.研究的背景......................................52.研究的意义.......................................8(二)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思路.........................111.研究目的........................................112.研究的方法......................................12(三)研究的思路.....................................12(四)研究创新之处...................................13二、芷江和平文化的内容和特点............................14(一)芷江和平文化的内容.............................141.芷江受降坊......................................142.飞虎队纪念馆....................................153.芷江和平文化节..................................154.芷江机场........................................175.芷江龙津风雨桥..................................18(二)芷江和平文化的特点.............................201.和平文化源远流长................................202.文化遗存举世无双................................203.一手资料翔实准确................................214.纪实作品异彩纷呈................................215.和生态文明紧密联系..............................21三、芷江和平文化应用于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可能性........22(一)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221.学生精神自由发展的需要..........................222.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23(二)芷江地方课程发展的需要.........................24(三)研究和平文化是传承和升华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25(四)研究和平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25(五)世界主流的需要.................................26四、芷江和平文化应用于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问题及分析....27(一)研究对象及样本的选择...........................271.研究对象........................................272.所选择学校......................................27(二)芷江和平文化地方课程开发问卷的设计和实施.......281.调查内容........................................282.研究方法........................................29(三)芷江和平文化地方课程开发现状...................29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29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1(四)芷江和平文化应用于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341.芷江领导层面上存在的问题........................352.芷江教师层面中存在的问题........................363.缺乏当地社会力量的支持..........................37五、芷江和平文化应用于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建议..........38(一)芷江领导层面上的建议...........................381.完善芷江课程政策................................382.增加芷江教育经费投入............................38(二)芷江教师为突破口...............................391.转变芷江地区教师的课程意识......................402.解决芷江教师培训问题............................403.鼓励芷江教师参与到地方课程开发的实践中..........41(三)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主题系列活动.........42(四)将德育活动融入到芷江和平文化地方课程建设.......42(五)结合历史学科,开发本土课程.....................43(六)提高社会参与力度...............................43参考文献................................................45专著类...............................................45学位论文类...........................................45附件1:芷江和平文化应用于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现状问卷调查.49(教师问卷)............................................49附件2:芷江和平文化应用于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现状问卷调查.52(学生问卷)............................................52芷江和平文化应用于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研究一、绪论(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研究的背景(1)国际背景2015年是特别的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的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的抗日战争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国每逢五、逢十周年,都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活动。今年,我国举行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同时,中国政府将根据惯例并参照各国作法,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包括举行纪念大会、阅兵式、招待会和文艺晚会,习近平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将出席。中方还将邀请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亚洲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出席。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此次纪念活动,唤起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人本主义思潮对教育领域的渗透,西方各国掀起了第三次课程改革实验的高潮。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为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率先在课程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迈出了课程改革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在课程管理及开发方面进行的系列调整和改革,从某种程度上为后续的课程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与系统开放的课程设计理念地出现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地推广。西方各国陆续开始追求课程目标人本化、课程结构多样化、课程实施科学化和艺术化、课程管理民主化。各国课程改革实验在课程体制上大大增强了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开发权利;在管理主体上多极化,增强了学校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参与课程决策的机会;在课程行政上采取权力下放的方式,实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协调和谐发展。许多较早对地方课程进行开发并进行研究的国家,不仅推出了一系列成功的课程实验案例,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理论和经验。例如:在苏联政府解体之后,俄罗斯政府为解决大一统内容和标准造成的“千人一面”的局面,提出了新的课改方案,即要求各地和各校发挥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实现权利的下放,课改收效甚好,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色。在地方课程的设置上,较有特色的还有加拿大,加拿大规定学校教育局可以开发两种地方课程即必修课和选修课,这样的课程设置既增强了地方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和伸缩空间,同时也满足了教育的需要、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另外,在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多元文化教育。(2)国内背景2014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对于开发芷江和平文化提供了精神保障和动力支持。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79至1989年是课程改革的兴起阶段,这个时期的主要的特点是介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实验,各学科的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1985至1991年是课程改革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这个时期的课程改革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实验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有所提高。1992至1999年是课程实验改革的深化发展阶段,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课程改革的水平不断提高,自我反省意识不断增强。2000年秋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正式启动,按照计划,在5年内试验和修订新教材,10年内一个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逐渐在全国进行推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促使我国的课程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关注课程改革。我国关注课程实践,试图把普遍性的理论与丰富的课程实践相结合,从而探寻我国课程实践发展的方向并重新建构课程理论。我国国内部分课程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在上世纪末期就对国外地方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地介绍、研究和借鉴,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课程及其开发形式做进一步的摸索。这为地方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准备和现实依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广和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原有的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更多是强调老师对知识的传递和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别,影响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原有的课程内容偏旧、偏繁、偏难,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知识,科目过多而且缺乏有效地整合从而导致课程内容远离了学生现有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不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
本文标题:暑期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