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JohnC.Catford(一)生平简介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是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卡特福德于1917年3月26日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先后就学于爱丁堡皇家高中和爱丁堡大学(1935一1939),专攻法国语言文学。战后他在英国的伦敦大学研修俄语和其他斯拉夫语以及东方语言和非州语言(1948-1952),于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卡特福德除在英国和美国任职外,还受聘于中东、东南亚等地的有关大学。他多年来一直从事语言的教学和研究,能流利地使用法语,比较熟练地掌握除俄语和现代希腊语,还略懂德语、梵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希伯莱语、土耳其语和印度尼西亚语等多种语言,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语言学家。(一)生平简介卡特福德的学术著作主要是语音学方面。他的几十篇学术论文已涉及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法和方言等问题。卡氏论翻译的代表作是196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这卡氏唯一的一本翻译理论专著,被列入了牛津大学语言与语言学习丛书。伦敦语言学派伦敦学派是以长期在伦敦大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教授语音学与语言学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第一任语言学教授弗斯(Firth)为首的语言学派。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意义思想是伦敦语言学派的思想源泉,弗斯的情景语境理论是伦敦语言学派存在的基础,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对伦敦语言学派的语言学思想的发展。该流派的中心概念:语言的意义是由言语使用的社会环境(thesocialcontextofsituation)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伦敦语言学派更多地注意到语言出现的情境,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二)翻译理论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与奈达翻译理论几乎同时引进中国的。奈达一时红的发紫,成了中国翻译界家喻户晓的名字,而卡特福德理论却在奈达大红大紫的同时被某人贬为“味同嚼蜡”,还“有些人认为(语言学翻译理论)不值一提,因为它研究的是西方人建立在印欧语系的几种语言的对比基础上的,“对汉语翻译没有指导意义”。如今在中国,几乎没有人再对卡特福德以及他的理论表示兴趣,而在国外,也有不少人认为卡特福德以及其它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已经“过时”。1.“翻译的转移”理论卡特福德在他自己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1965)中给翻译作了如下的定义:翻译是一种语言等值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他在概念里提到了等值。他指出翻译等值关系并不取决于原语和译语单位具有相同的语言意义,而是取决于它们与该语境具有相同特征的关系。据此,卡特福德提出翻译等值关系的定义如下:当原语文本或文本中的单位与译语文本或文本中的单位对该语境相同(或至少部分相同)的特征相关时,就发生翻译等值关系。1.“翻译的转移”理论我们可以在两种语言的语法等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范畴或单位之间观察到等值关系。这就是翻译转移。转移就是在原语言向目的语言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上的偏离。它主要有两种类型:层次转移和范畴转移。(1)层次转移语言有不同层次的分类,如:音位,字形,语法及词汇等。当我们把“Ouelleheuresest-il?”译成“What’sthetime?”时,译语文本在语法上和词汇上与原语等值,但二者在字形和音位上却没有等值关系。卡特福德在翻译的定义中用到文本材料这个词旨在强调,翻译决不是,或者说不可能是原语文本全部被译语文本中的等值成分所替换。仅仅限于一个层次如音位层次上的翻译是可能的,例如,一名演员或模仿者成功而准确地运用一种“外国口音”时,他就是在进行一种音位翻译。音位翻译是用等值的译语音位单位去替换原语的音位单位,但原语的词汇和语法保持不变。(2)范畴转移范畴转移包括等级限制翻译和无限制翻译。等级限制翻译是指原语言的内容一定要用目的语中相同等级的内容来替代,如原语中一个名词只能被从目的语中选出的一个名词来替代。总的来说,等级翻译常会造成翻译不当。无限制翻译则不受这种限制,它可以从任何等级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翻译。通常情况下,都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等级翻译。正常的翻译是不受级别限制的,对原语中的每个单位来说,译者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合适的级别(如句子,子句,词组,单词甚至词素)上选择译语等值成分。(2)范畴转移范畴转移主要有四种:(1)结构转移(structure-shifts)它是所有等级翻译中最频繁出现的。结构转移常发生在句子级别上。卡特福德以英语和盖尔语为例:English:Themanisintheboat.主谓状Gaelic:Thaanduineannsa’bhata.谓主状这说明由于其内在的句子结构不同,在寻找等值成分时,就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转移。(2)范畴转移(2)词性转移(class-shifts)根据各个语言的不同习惯,一些词若想翻译为目的语言须改变其词性。词性转移常包含在结构转移之中。例如:Eng.amedicalstudent=unetudiantenmedecineFr.英语中的形容词medical在译成目的语时变为法语的名词medecine。(2)范畴转移(3)单元转移(unit-shifts)就是指等级转移。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在不同级别之间转换。如原语言中的词在目的语言中变成了句子。它常常嵌在其它转移之中。(4)系统内转移(intra-systemshifts)它通常被单元转移和词汇转移包含在内。两种不同的语言,在翻译时会产生形式不对应的情况,此时则出现系统内转移。盖尔语与英语句子之间的转换即可被视为系统内转移。(三)关于可译性问题可译性问题是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绝大多数的翻译理论家都赞同卡特福德的观点:“可译性确实更像一个连续体,而不是一个界限分明的二分体。原语的文本或单位或多或少是可译的。而不是绝对不可译的。”换言之,语际翻译中的确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难以逾越”决不是说“不可逾越”。卡特福德指出可译性限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言的不可译性,另一种是文化的不可译性。(四)总结卡特福德在《语言学翻译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不少是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中所从来没有涉及到的。卡特福德确实如包振南先生当年所言,开创了翻译理论研究的一条新的途径。令人遗憾的是,卡特福德的理论没有引起国内学界足够的重视。但是,我们在引进国外翻译理论的时候,应该拓宽视野,既要引进与我们传统观点相近的理论,更要注意引进那些与我们的观点不太一样的理论,要有海纳百川I的胸襟,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该惟我独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的翻译理论不断地向前发展。参考文献林克难.2001.重新认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1-4刘文华,梁燕.2004.卡特福德翻译等值论中的翻译的转移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6(3):49-51Thankyou!
本文标题:Catford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2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