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图形图像 >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一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3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B.55mC.60mD.65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为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坝顶长度约()。A.15mB.40mC.65mD.90m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现①城市一年有两次立杆无影,一次是2月5日,则另一次的日期大致是()。A.5月5日B.8月6日C.11月7日D.12月8日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月份,①②两地河流都进入汛期B.7月份,①地盛行东南风,②地盛行西北风C.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落叶阔叶林D.①②两地沿岸气候都受寒流影响下图为沿某大陆34°纬线所做的气候要素变化曲线图(①表示1月均温,②表示11~4月降水量,③表示7月均温,④表示5~10月降水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该大陆是()。A.非洲大陆B.南美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亚欧大陆7.造成该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洋流D.大气环流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8.图示()。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9.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读地中海周边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0.②植被是()。A.热带草原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硬叶林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水分的影响B.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影响C.高山植物的垂直变化体现了地方性差异D.⑤处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黑灯工厂”就是工厂可以关着灯,照样在生产。从原材料进去,中间的制造过程,检测、包装,最后成品,完全是无人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黑灯工厂”最适宜用于()。A.原料指向型工业B.技术指向型工业C.劳力指向型工业D.市场指向型工业13.“黑灯工厂”的推广普及将()。A.加快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B.减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量C.促进世界经济体之间的联系D.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14.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胎”政策的省(区)是()。A.甲B.乙C.丙D.丁15.某快运公司推出“快件动态轨迹,看得见的快件旅程”服务项目,只需输入订单号,就可直观地看到快件的最新状态。这是某消费者利用网店的货物追踪查寻功能,得到表中的结果。实现该项服务所需要的技术是()。A.RSB.GPS、RSC.GPS、GISD.RS、GPS、GIS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900公里。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6.据图可知,复活节岛()。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17.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约为2423.5万(2015年数据),国土面积为590750平方千米,主要生产稻谷、木薯、玉米等,粮食基本自给;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盛产驼峰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国家①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季风水田农业D.热带迁移农业19.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哪个国家的水稻种植经验更值得②地借鉴()。A.中国B.美国C.印度尼西亚D.泰国20.图示国家发展高效农业急需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农药使用量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1.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2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城市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23.根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蔬菜、花卉等农业应分布在()。A.林业带B.畜牧带C.自由农作带D.三圃农作带24.下列黄土地貌的外动力中,()。的影响居首位。A.风蚀B.潜蚀C.重力作用D.流水作用25.影响土壤成土母质厚度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文C.地形D.生物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26.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级)》中“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这一教学建议的理解。(12分)27.请围绕《大洲和大洋》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方案。(12分)三、材料分析题(共3题,第28题16分,29题16分,30题20分,共52分)28.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图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明电子工业区位因素选择的主导因素。(2分)(2)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自来水厂合理的选址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3)若在图中③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8分)29.下面是李老师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断。1.学生观察天气符号,再读天气预报图。2.学生看书后自己画天气符号,并同桌比较所画的天气符号的准确性。3.教师指导边讲解含义学生边画天气符号,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天气符号发挥想象力,思考为什么用这种特定符号来表示某种特定天气。4.学生们大胆想象,议论纷纷,各抒己见。5.学生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进行播报天气,开展优秀天气预报员的选秀活动。问题:(1)“天气与气候”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有哪些?(8分)(2)李老师采用播报员的形式对本课进行知识巩固,请再列举一种巩固方式,并说明其优点。(8分)30.下面是李老师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1)合作活动“话”区域①让学生填写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和地址、打长途电话拨区号,感受区域的存在,并了解其概念。②展示东北林海雪原、海南岛热带风光、新疆高山牧区、内蒙古草原和长江三角洲农业与工业等景观图,感受区域的差异。(2)合作探究“划”区域①请大家回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内容,想一想根据不同地理要素的分布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哪些类型的区域?(行政区划、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区、季风和非季风区、农业区等)②根据区域的类型,找出区域划分的要素③按照划分情况,思考同一区域内的共性及不同区域间的差异④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自己的划分与课本“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进行对比,然后讲解自己的划分依据。问题1:举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12分)问题2:在本课结尾时,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结课方式:“请学生在‘我爱你中国’的钢琴曲中,欣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请评述这种结课方式的优缺点。(8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24分)31.阅读关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黄土高原”的内容《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到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问题:(1)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8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本文标题: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4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