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天津市十三五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规划
天津市“十三五”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规划康复医学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随着社会发展和疾病谱改变而出现的一门新的、独立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康复医学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康复医学是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也是落实全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康复资源配置,提高康复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资源利用率,按照防治结合、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医养结合、多元发展、中西并重的要求,完善我市康复医疗体系,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促进我市康复医疗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制定本规划。一、规划基础及现状(一)主要成就“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下,康复医学在我市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中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康复医疗机构建设稳步推进截止至2015年6月,我市二、三级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的医疗机构有34家。多家医院在改扩建工作中,加强了康复医学科建设、增加使用面积、加大康复设施投入,规范了康复诊疗的标准化建设,增加了我市康复医学专业的总体床位数量。2.康复医学专业技术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我市目前开设康复医学专业的单位包括: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家院校,为天津康复人才培养提供坚强后盾。截止至2015年9月,我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共计康复医师281人、康复治疗师256人,且学历结构均有明显改善。建立了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立了治疗师培训制度,为医疗机构培养了合格的康复治疗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康复医学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天津市环湖医院的超早期、早期神经康复和天津医院的围手术期和手术后超早期、早期骨科康复为代表的康复医疗服务正由慢性病恢复期治疗向早期临床康复治疗转变。这两家医院在实际工作中打破临床、康复之间的界限,实现无缝隙对接。同时,机器人辅助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技术等先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陆续引入我市。除了原有基础较好的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外,以海洋石油总医院的心理康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心肺康复为代表的专科康复逐渐开展并初显成效。4.建立了康复质控体系,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十二五”期间,原市卫生局成立了市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充分发挥医疗质控组织的标准制定、培训考核、监督检查、参谋助手作用,对我市康复医疗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和督查,摸清我市康复医疗事业发展的底数,精准查找我市康复医学领域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谋划我市康复医疗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5.重视学术交流,影响力得到提升发挥康复学术团体的作用,组织进行专科学术研讨会,以部分三级医院为骨干单位组织康复医学年会以及各类专科培训每年至少4~5次,特别是主办了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的年会,提升我市康复医学专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在对外交流方面,不断有来自康复医疗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和专业学会的专家学者来我市访问交流,不但为我们了解世界先进康复医疗技术、学术发展动态提供有力帮助,也是将我市康复医疗工作向世界展示的重要机会。6.康复医疗在卫生应急中的作用得到明显发挥“8.12”爆炸事故发生后,导致众多人员伤亡,康复医疗需求较大,市卫生计生委依托市康复质控中心成立了市康复医学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建了由我市各级有关医疗单位构成的应急处置网络机构,将康复医疗提前介入伤员的医疗救治中,对改善伤员预后、回归社会起到积极作用。为解决伤员的后续康复需求,在滨海新区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分层、分级康复医疗模式中,合理、有效地解决突发事件中,伤员在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伤员接受到最合理、恰当的康复医疗服务的权益得到保障。7.多部门协作机制初步形成根据人力社保部、原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和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卫农卫发〔2010〕80号),2012年我市出台《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康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将运动疗法、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言语训练等九项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并先行在市环湖医院、市天津医院、市儿童医院、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家医院进行试点。按照《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做好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新增康复定点评估工作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6〕97号)要求,随后在全市二级以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开展新增康复定点评估工作,经评估最终新增18家康复定点医疗机构,我市医保康复定点医疗机构增至22家。运行多年来,在降低患者因伤病致残率,保障参保人员医疗康复需求,减轻康复医疗费用负担,促进患者尽早回归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二)存在问题1.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基础薄弱,功能存在短缺,制度建设滞后,相关机制不健全。以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业医疗机构、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服务为主线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完整形成。专科康复医疗机构数量少;综合医院与康复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机制还不健全;社区康复服务能力薄弱,缺乏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2.康复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各类康复医疗服务机构分工不明确,转诊、会诊机制不健全。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病人出、入口渠道不畅通,急性期康复治疗患者的就医需求得不到满足,延误了最佳康复时机。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社区康复机构康复就医人数普遍偏低,没有充分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恢复期康复的医疗需求。社区缺乏康复专业人员,无法开展社区康复相关服务。人民群众对康复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没有得到保障。3.康复医疗机构建制与建设标准不一致康复医学科没有在二、三级医疗机构中得到很好的建设和完善,与医院的整体发展不协调。截止2015年底,我市42家三级医院中,康复医学科科室设置不完善,部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不符合《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47号)。4.康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健全我市缺乏高层次的国家级康复医学专家队伍,康复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跨专业执业现象突出,康复相关专业人员如康复心理医师、康复辅具工程技术人员、康复医务社会工作者从业人员等数量匮乏,远不能适应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制约康复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加快康复医学专业技术队伍引进、培养和建设迫在眉睫。5.经费保障等配套政策有待完善我市康复医疗事业发展缺少规划,经费投入不足,对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学科发展、分才培养、设备引进形成较大制约。康复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不尽合理,收费标准偏低,严重背离成本。康复医疗服务项目的医疗保险支付政策有待调整、完善。(三)面临形势1.养老事业迅猛发展,对康复医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党和政府对老龄事业提出更高要求。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要求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老年人康复医疗、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增长,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环节日益凸显。因此,将康复融入医养结合,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2.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康复医疗的后续保障为进一步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减轻城乡居民就医负担,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没有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社区或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将无法实现。因此,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实现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重要基础。3.全民健康产业发展,为康复医疗发展带来机遇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主要任务,提出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扩大供给、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康复医疗能力,促进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康复医疗服务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将康复医疗事业发展作为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构建防治康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二)基本原则1.坚持临床、康复工作协同发展。适应社会老龄化需求,以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提高康复医疗的公平性、可及性,补齐健康服务体系的短板。2.坚持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统筹兼顾、提高效率。明确康复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三级综合医院、二级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康复的分工和转诊机制。3.坚持政府主导作用,紧密结合市场机制。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康复需求。4.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注意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体系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康复医疗服务中的特色作用,积极推广中医药康复医疗适宜技术项目。(三)总体目标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的理念,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康复医疗机构,形成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业医疗机构、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一体化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将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辐射到养老领域乃至临终关怀领域,实现与社会和临床医疗同步发展,满足天津人民群众康复需求,并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建设加强康复医疗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康复医疗的职业晋升体系,全面提高康复医疗队伍数量和素质。补齐心理康复、烧伤康复等康复亚专业短板。扩大康复服务人群范围,涵盖妇幼、儿童、成年人、老人、残疾人。三、重点任务(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以市级康复医学中心为龙头,区域康复医疗中心和市级专科康复诊疗机构为主体、强化基层康复机构,以康复医联体为纽带,社会办医为补充,公立和非公立康复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实现分层级、分阶段、互通互联、急慢分治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1.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完善二、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院建设。指标名称2020年预期目标指标类型每千常住人口康复护理床位(张)0.2引导型每张康复床位配备医师数量(人)0.25引导型每张康复床位配备康复治疗师数量(人)0.3引导型每张康复床位配备护士数量(人)0.3引导型综合医院康复学科建设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47号)和《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31号),对目前已经建立康复医学科的三级综合医院进行进一步提升,正在筹建的,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把康复医学科建设纳入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的基本要求和必备内容,并适当提高权重,到2020年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设置和建设达标率均达100%。近一年时间内,随着提高医疗效率综合推进,鼓励利用三级医院空闲床位开展康复医疗,扩大康复床位比例,满足康复需求,实行一院两治
本文标题:天津市十三五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5491 .html